1.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带诗字少
1、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 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2、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3、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 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2.中秋节的手抄报资料
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祭祀月神,文字记载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
有关中秋节来源的故事有以下几则: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
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独酌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有关中秋节手抄报的资料
中秋的来历 农历八月 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 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 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 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 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 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 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 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 后,全家人围桌 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
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 月,中 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 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 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陆龟蒙:中秋待月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元好问:倪庄中秋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晏殊: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
4.怎样画中秋节的手抄报
我刚做完,你可以学我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
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
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独酌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中秋节小知识: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然后再用花边隔开,画点画就是了。
5.有关诗歌的手抄报
我也要用
给你点提示 :
1.题目是古典的毛笔字 ,题目可以写 诗歌新韵 诗歌和新韵之间要有空隙之间划一个毛笔 是个用黑色 新韵要用鲜艳的颜色图 题目斜着写 两边画一个飘扬的丝带
2.边框画一个翻着的书 蓝色水笔描边
3.可以在题目的下边 写点诗歌欣赏.赏析 怎样读诗 等等
4.在题目上面写 诗歌的来历 诗歌的发展历程 著名诗人的简介
我没图片 但希望对你有帮助
加我吧
以后互相帮助
我自己写的
可能
不太好
加我 账户名是 花枝连
6.关于赏月的古诗
月下独酌四首作者: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7.关于赏月的诗句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 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白话文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2,《月》唐代:李商隐 原文: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白话文释义:桥边的池水里的月亮,真是难忘惹人恋爱。
帘子在明亮的夜晚打开,竹帘卷起时已经是很凉的天气了。月光流转处水花湍急,婵辉倾吐出来使得云朵也有了光彩。
月中的女神不施粉黛,她的美貌全靠这月光了。 3,《雨后望月》唐代:李白 原文: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白话文释义: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白,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4,《秋宵月下有怀》唐代:孟浩然 原文: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白话文释义: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
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
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
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5,《月》唐代:薛涛 原文: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白话文释义: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
不管是微微细影还是满月团栾,人世间又有哪儿的人在凝望呢?。
8.中秋节手抄报的资料
古诗: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
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过去中秋节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
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
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
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中秋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二——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英语散文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n occasion for an entire family to get together eating mooncakes while appreaciating the bright,round moon! On that day,we can tell the story of "Change",which is very famous all over the country! Also,we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mooncakes&bright moon with our relatives! What a nice festival Mid-Autumn Day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Almost everyone likes to eat mooncakes on that day. Most families have a dinner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A saying goes, "The moon in your hometown is almost always the brightest and roundest". Many people who live far away from homes want to go back to have a family reunion. How happy it is to enjoy the moon cakes while watching the full moon with your family members. (中秋节是全家聚在一起吃月饼,明亮的场合,圆圆的月亮! 在那一天,我们会讲故事的“改变”,这是非常著名的全国各地! 同时,我们可以欣赏美丽的月饼与明亮的月亮我们的亲戚! 多漂亮的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吃月饼的那一天。
大多数家庭有一个共进晚餐,以庆祝节日。俗话说,“月亮在你的家乡,几乎总是最亮和圆的”。
许多人生活远离家园想回到有一个家人团聚。这是多么快乐,享受月饼一边看满月与你的家人。)
这些都是基本资料。
最好在往旁边画一只小兔子。
月饼也行~ Happy Mid-Autumn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