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词中渔阳鼙鼓一词有什么来历
据唐白居易《长 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 羽衣曲。”
渔阳,地名,唐郡,现北京平谷县,天津市蓟县。白诗以“渔阳颦鼓”指“安史之乱”。
宋?文天祥 《过平原作》:“一朝渔阳动鼙鼓,大 河以北无坚城。”清?赵翼《古来咏杨妃者多矣,多失其平,戏为一绝》: “轚鼓渔阳为翠娥,美人若在肯休戈?马嵬一死追兵缓,妾为君王拒贼 多!”清?文廷式《广谪仙怨》:“早避 渔阳鼙鼓,后人休笑开元。”
清?曹 贞吉《满庭芳?和人潼关》:“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
2.歌颂蓟州的诗句150字左右
渔阳故郡,蓟州新府。
东临碣石,南望沧溟,西连太行,北负燕山。襟翠湖而带三河,依京津而托承唐。
物华天宝,龙光射挂月之巅;人杰地灵,五子登及第之科。上元古界有剖面,一页掀开亿万年。
九分天下属冀州。西周燕国初定都,春秋无终始建国。
西周春秋至西汉,五定国都在此城。隋唐元明大清朝,初为渔阳后蓟州。
渔阳蓟州终归县,喜登津门大家庭。从此旧貌换新颜,千年古城获新生。
古刹独乐玉观音,千年一笑渡众生。乾隆巡游到盘山,诗言不再下江南。
蓟北雄关真如铁,百年屹立铸精魂。人间仙境八仙山,无限风光在顶峰。
3.闻一多诗歌渔阳曲赏析
《渔阳曲》是闻一多诗歌中叙事性最强的长诗。
在中国民间曲艺中,“渔阳掺挝”(或称“渔阳掺”)是一种鼓曲的名称,以其愤怒激昂的格调闻名。弥衡击鼓骂曹是我国小说、戏曲中的传统题材,闻一多的这首诗就根据这一题材改编而成。
故事并不复杂:在一个高朋满座的宴会上,威严的主人吩咐一拨鼓手击鼓助兴,一位“儒冠儒服”的鼓手徐步走上阶梯献艺,他技艺娴熟,鼓声与众不同,时而如狂涛拍岸,时而象霹雳腾空,慷慨激昂,充满阳刚正气。堂上的主人是不可一世的权奸,从这鼓声中他分明悟出了鼓手的愤懑和挑战,于是面如死灰,想要发作。
但是另一阵难以抵挡的鼓声如潮似浪地卷过来,把他的恼羞成怒击得粉碎,这个时候,鼓声又一换而成轻快活泼,仿佛是胜利者无所畏惧的开怀大笑,堂上的主人“一动也不动”,英勇机智的鼓手完成了惩斥国贼的使命。 虽然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不无曲折,但是所有这些戏剧性的曲折都不是外在的、行动上的,“白日底光芒照射着朱梦”的时候,堂上高朋满座,堂下鼓声阵阵,末了“白日的残辉绕过了雕楹”,堂上依然是高朋满座,堂下依然是鼓声阵阵,所有的变化都是心理上的、细微的,不加仔细的辨析,几乎难以察觉。
在这里,“鼓声”成了诗的中心,它是传达这一细微变化的关键,鼓手通过鼓声来怒斥权奸、庭辱枭雄,“高堂上虎踞着”的威严的主人也因为领悟了鼓声的含义而面如死灰,呆若木鸡,勿留过多的言语,也勿需啰嗦的解释,一切都尽在旋律之中,尽在这无字的乐曲之中。这样一来,鼓曲的意义几乎被诗人所神话了,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神奇的夸张吧,诗歌倒因此而颇有一层迷蒙的传奇式的色彩。
这首诗主要的功夫也就用在了对“鼓声”的渲染上。诗人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从不同角度铺垫、烘托、映衬着鼓声独特的艺术魅力。
必须指出的是,要表现这一无字的乐曲是非常困难的,第一便是因为它的“无字”,所有的思想感情都全凭我们敏锐的感觉能力去接受、去感悟,对于乐曲,感受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要“翻译”成语言符号,传递给我们读者,就更是难上加难了;第二是因为它毕竟又是比较单纯的鼓曲,较之琵琶、胡琴之类,它显然相对的变化较小,其意义似更难捉摸,也更难表达。在诗中,关于鼓声的描绘从头到尾也只有两个字“叮东”,但”叮东”之中,却又的确大有深意,这就必须依靠乐曲之外的其他艺术力量了。
归纳起来,这些艺术力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鼓手的表演方式进行了富有层次感的呈现。
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的静态:“你看这鼓手他不象凡夫,/他儒冠儒服,定然腹有诗书;/他宜乎调度着更幽雅的音乐,/粗笨的鼓棰不是他的工具,/这双鼓棰不是这手中的工具”,鼓手的儒雅更显出他的与众不同,他有能力传达出更“幽雅”、更意味深长的曲调。这就暗暗地培育了读者强烈的“期待意识”,我们先天地认定在他的鼓声中确有“与众不同”的深意;接着,诗人又要言不烦地勾画了他“走上高堂”时的感觉:“他看见满堂缩瑟的猪羊,/当中是一只磨牙的老虎。
/他偏要撩一撩这只老虎。”鼓手与众不同的感受已经表现出了他鼓曲的思想追求,“这不是颂德,/也不是歌功”,而是向强权勇敢地发起挑战。
不久,鼓手又肆无忌惮地当堂解衣宽带,以自己的赤身露体嘲弄权贵们虚伪的道德礼仪,以致“满堂的目珠都不敢直视”。这里虽然还没有正式演奏,但鼓手的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已经在诗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等到鼓手真正的登上高堂演出的时候,诗人又写道:“他在主人的席前左右徘徊”,“猖狂的鼓声在庭中嘶吼”。这哪里是在击鼓助兴呢,分明就是用鼓声作刀、作剑,围绕在国贼、枭雄在周围向他发动起迅猛的攻击和刺杀。
“击鼓骂曹”在此达到了全诗的高潮。 第二是特别注意表现听众,特别是主人”的反映。
随着鼓手个性的日益施展,演奏目的是达到了,你看,厅堂里的听众,特别是那位不可一世的“主人”表情千变万化。这些变化又正是鼓手演出效果的最好的测试剂。
先是一位平庸的鼓手在演出,“沉默弥漫了堂中”,宾客毫无反映,接着我们勇敢的鼓手开始了表演,但也并没有立即引起众人的注意,大堂上依旧是觥筹交错,“铿锵一片”。不久那酣畅淋漓、与众不同的鼓声终于“震动了屋宇”,等到他赤体而鼓时,所有的人都被震呆了:“满堂是恐怖,满堂是惊讶”,但蠢笨的客人又哪能揣测得出“主人”的怯弱,哪能品味得出鼓中的“三昧”呢?他们只是颇觉不解:“莫不是酒醉?/莫不是癫疯?”身为奸雄的“主人”毕竟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他已经领悟了鼓手的用意,“主人停了玉杯,住了象箸,/主人的面色早已变作死灰”,他想要发作,但却颓然地失败了——在与鼓声的精神较量中,他显然被击中了要害!如果说,“主人”的恼怒是鼓手大胆的挑战行为的实现,那么“主人”最后垂头丧气的失败却是他智慧过人、技艺精湛的胜利。
战胜一头凶恶的野兽要比戮击它的痛处,挑逗起它的愤怒困难多了,令人欣喜的是,这两个方面鼓手都有条不紊地实现了。 第三是通过语言来摸拟鼓点的节奏和曲调,这就是全。
4.关于宫廷的诗句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关于少年的古诗词
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行且猎,弓矢速如飞。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盼生光辉。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辛弃疾《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晏几道《生查子》
春从何处归,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屈指芳菲近。
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又
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韦庄《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权德舆《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已见风姿美,仍闻艺业勤。
清秋上国路,白皙少年人。
带月轻帆疾,迎霜彩服新。
过庭若有问,一为说漳滨。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鞍,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
薄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6.与潼关有关的古诗词
潼关吏 唐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选自《杜少陵集》)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贾 唐 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侯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选自《韩昌黎集》) 过潼关 唐 石介 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潜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 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
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蝎。 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
重门徒尔设,关吏安所职。 始知资形势,不如修道德。
(选自石介著《徂徕集》) 潼关 宋、元 汪元量 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渡关来。 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没上望乡台。 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选自汪元量著《水云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选自张养浩著《金元散曲》) 潼关 清 顾炎武 黄河东来日西没,新华作城高突兀。
关中尚可一丸封,奉诏东征苦仓卒。 紫髯岂在青城山,白骨未收崤渑间。
至今秦人到关哭,泪随河水无时还。 (选自《顾亭林诗集汇注》) 拜杨伯起墓道 清 王士祯 悠悠关内路,驱马桃林塞。
归鸟岳祠边,长河远天外。 大鸟下潼亭,落羽今犹在。
夕日荐苹蘩,愁心逐征旆。 (选自《渔洋山人精华录》) 渡河西望有感 清 王士祯 使者河源复却回,杖藜曾记到云台。
高秋华岳三峰出,晓日潼关四扇开。 星宿海从天上落,昆仑槎自斗边来。
何时更访茅龙去,东望沧溟水一杯。 (选自《渔洋山人精华录》) 潼关二首 清 沈用济 (一)重关踞天险,三辅重神京。
绣岭遥尊岳,黄河曲抱城。 一夫今保障,群盗昔纵横。
星陨何年事,徒伤父老情。 (二)窥关如在井,立马一峰高。
竟失山河险,徒夸汗血劳。 沙虫迷白日,陵谷徙洪涛。
翻使黄巾笑,横行遇汝曹。 (选自《清诗别裁集》) 满庭芳·(和某人而作)潼关 清 曹贞吉 太华垂旒,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
落日红旗半卷,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
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
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选自《清名家词》) 潼关 清 王昶 鹑首星芒照九垓,规模百二自秦开。
关山苍莽争天险,文武飞腾出将才。 日软旌旗横戍逻,云连城碟抱烽台。
登高立马休凭吊,看取三峰翠色来。 (选自《清诗选》) 潼关 清 洪亮吉 出险复入险,别山仍上山。
河流五夜色昏黑,一片日红先射关。 壮哉龙门涛,至此始一折。
惊流无风舟尚失,大鱼如龙欲迎日。 风陵津北起黑波,重舸径向中流过。
河声渐远波愈回,却控马首看全河。 君不见,哥舒拒禄山。
魏武破孟起,门开如云列千骑。 喧声动天箭洒地。
时平云气亦卷舒。 孱卒立门司启闭。
关头饭罢客亦闲。 早有太华开心颜。
(选自洪亮吉著《洪北江全集》) 望潼关 清 峻德 立马风陵望汉关,山峰高出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选自《清诗选》) 蝶恋花·登潼关城楼 张鸿绩 浊酒难浇心上事,才说登临,又触新愁起。漠漠寒雪千万里,长河落日天垂地。
醉后栏干慵更倚,冷月楼头,谁会悲来意。莫听乌乌桥下水,几多未老英雄泪。
(选自《清诗选》) 潼关 清 朱维鱼 虎视龙兴踞上游,洞开四扇俯神州。 西来翠叠三峰色,东去河兼八水流。
赤帝偏能降轵道,青骡底事出延秋。 唐陵汉阙俱黄土,独剩秦时月照愁。
(选自《湖海诗传》) “潼关行”示杨广文 清 魏源 久闻潼关名,今识潼关面。 此去华阳尚数程,天险谁言一当万? 雨止岳岫秋容青,风来关塞河声健。
坐觉苍茫万古心,犹逐风雪四时变。 客言:十二连环堞,古设禁沟之西北。
连山堑谷亘西南,锁断飞鸟无形迹。 灞浐惟防东寇来,汴京又杜西师出。
间道尚闻商县攻,变局纷纷罕沿袭。 守秦不守关,守关不守沟。
守沟不建堡十二,肘腋腹背差千秋。 我谓客言意深苦,请更为君扩胸腑。
战车变骑骑变步,山川地利皆殊古。 成皋函谷古金汤,步攻近世谁嵎虎。
书生史事空撑拄,不若浊醪战尊俎。 华山渐去骊山来,明朝更赋汤泉哀。
(选自《魏源集》) 长亭怨·由函谷至潼关作 清 江开 问谁把天根攻剖,万古行人,地中盘走。月落听鸡,仰天如线但垂手。
谷风排触,山自作、边声吼。令尹此为谁?识紫气、从东来否?翘首。
又潼关四扇,壁立半天雄陡。河声岳色,聚眼底、让谁销受?且搁下,砺带山河,好明日、新丰沽酒。
笑虎视龙兴,都付阳关烟柳。 (选自江开著《浩然堂诗稿》) 出潼关渡河 清 谭嗣同 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
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 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