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告诉我一首毛主席的诗词(是要在长征旅途中写的)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中央红军长征时,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前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后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咽(yè页)〕在这里读入声。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风中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从头越〕重新跨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2.有关长征的诗句,越多越好
1、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忆秦娥·娄山关 现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扩展资料 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没有照抄照搬国外理论,而是立足本国实际制度、政策、方针、路线,并与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理论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坚决而持久的斗争,最终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4、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在革命危急关头,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3.有关长征的诗句,越多越好
1、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忆秦娥·娄山关
现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扩展资料
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没有照抄照搬国外理论,而是立足本国实际制度、政策、方针、路线,并与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理论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坚决而持久的斗争,最终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4、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在革命危急关头,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4.七律·长征哪两句概括了长征路途的艰辛以红军的英勇
《七律·长征》中概括长征路途艰辛和红军应用的两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原文: 七律⑴·长征⑵ 红军不怕远征难⑶,万水千山只等闲⑷。
五岭⑸逶迤⑹腾细浪⑺,乌蒙⑻磅礴走泥丸⑼。 金沙⑽水拍云崖暖⑾,大渡桥⑿横铁索⒀寒⒁。
更喜岷山⒂千里雪,三军⒃过后尽开颜⒄。 注释: 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⑻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⑿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⒀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⒁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⒂岷(mǐ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⒃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⒄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5.关于长征路途的导游词
红军长征三过阿坝解说词 阿坝县境地区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即有人类生息。
唐朝时期属松州管辖,曾短时以部落置16州47县。元朝实行土官(司)制度,沿袭至解放前夕,形成11个大部落、37个小部落,统治阿坝地区。
明朝时由松潘卫管辖,清朝时受制于松潘厅,民国时属松潘县。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8月和平解放,年底成立相当于县的阿坝藏族自治区,设置于赛格寺院内,1954年1月批准设县,1956年3月正式完成建县。
1958年8月——1959年2月进行民主改革,1959年4月——1960年平息叛乱。红军长征三过阿坝,是在整个红军长征中最艰难,最悲壮的一页,是另类的悲壮红军长征旅游资源。
一九三五年六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会师后,党中央军委从当时敌我形势和选择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出发,制定了开创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新的战略方针。先后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中央决定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分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
一九三五年八月,红军左路军自卓克基地带北上,向阿坝(麦桑)地区进军,途经托巴格勒(今红原县龙日坝二道桥附近的党各支曲),遇到西北“剿匪”笫一路笫五纵队麦桑支队司令杨俊扎西所属藏兵的袭击,经接触后,杨俊扎西率部队溃逃,红军在今红原县龙日坝分两路前进。一路由安曲沿海子山梁子进抵阿坝麦尔玛、格尔登寺、河支、各莫寺一带;一路经四寨进驻阿坝查理寺、按坝(安坝)、垮沙、德格、各莫寺地带。
总指挥驻中阿坝的格尔登寺内。 一九三五年八月中旬,红军在阿坝县格尔登寺召开了有十多人参加大会。
会上进一步宣传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动员大家回家生产等。还成立“川陕省阿坝苏维埃政府”选出七个“川陕省阿坝苏维埃政府”俄纽:(主席)女、十八岁,下阿坝阿尔君人。
一九三五年八月下旬,左路军先遣部队经过麦尔玛、贾洛、箭步塘(今二牧场即甲分场)至红原日柯,到白河边,一部分已渡过白河。这时张国涛拒不听中央命令,以白河涨水为由,指挥部队南下。
张国涛拒不听朱德、刘伯承同志的劝告,执意南下,并强令已过河的部队折返阿坝。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张国涛进行一系列的分裂活动,以朱德为首的广大左路军指战员对张国涛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一九三五年五月,党中央和一、三军团北上后,张国涛在阿坝格尔登寺大殿内,召开反党的“川康省委扩大会议”即“阿坝会议”作出了“南下川康的阿坝会议决议”。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张国涛强令左路军南下,从阿坝出发,沿阿曲河而下,经阿坝,按坝(今安坝)等地区,翻俄拉山经茸贡,按原路折回,于十月上旬到达马尔康卓木碉(足木脚)后,宣布成立伪中央,自封主席,与党中央、毛主席分庭对抗。
虽然张国涛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欺骗、威逼、镇压的卑鄙手段,使得这次分裂党、分裂红军,破坏革命的行动得以暂时“实现”,但是左路军在张国涛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指引下,踏上了一条更艰难的征途,实践证明在张国涛的错误领导下,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一九三六年七月,会合后的二、四方面军从甘孜,行经色达后分兵两路第二次向阿坝(麦桑)进军。
一九三六年七月下旬,一路出色达经班玛、白玉寺,于八月初进入今上阿坝德格,第二天在阿曲河上搭便桥到安斗、甲尔多、正达、各莫寺院休整,宣传、筹集粮草。一九三六年八月下旬,经下阿坝洛尔达、安羌、中安、神座、查理、麦尔玛,过贾洛箭步塘(二牧场即甲本分场)至红原县安曲过白河,继续北上。
一路同时出色达,经壤塘县鱼托寺旁边的鱼朗沟到阿斯玛沟,进入阿坝县麻尔曲,柯河、羊高一带,再过垮沙,直尕到安坝休整、宣传、筹集粮草。一九三六年七月下旬至八月初,从安坝出发,经中安,沿先头部队做的标记经神座、查理、麦尔玛、贾洛、甲本塘至红原一带,渡白河北上。
红军长征三过阿坝期间,先后在这里击溃了麦桑士兵的阻击,发生了查理寺战斗,赛格寺战斗,召开了“阿坝会议”决定南下川康,成立了格勒德沙共和国,进行了红军政策的大量宣传。在整个阿曲河谷开展了大规模的筹粮活动,为红军最终北上完成举世闻明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军长征在阿坝三过雪山草地,打败了国民党和地方武装的围追堵截,特别是为坚决抵制张国涛南下,完成北上千征的创举进行了激烈的党内斗争,是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悲壮的另类红军长征旅游资源,是研究红军长征史上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源。
6.关于长征的诗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一九八六年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一九八六年秋)星火播九州,风雷震八方。
雄风垂千古,浩气传万代。这首诗是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书法展题。
忆长征——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一九八六年秋一忆长征,双脚踏开路重重。铁流二万五千里豪情壮东风。
二忆长征,三军大意映日红。围追堵截奈我何,长缨缚苍龙。
三忆长征,一杯醇酒酹长空。多少战友今何在,远山草木青。
四忆长征,青史永垂创业功。长江后浪推前浪,接力有新兵。
作者,一九五五年披授予中将军衔。湖南省乎江县人。
长征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秘书处处长、青年部部长、宣传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后任昆明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
作者:刘志坚回答者:小牛顶不折 - 试用期 一级 10-11 17:35谨供参考! 资料: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图)/bbs/dispbbs.asp?boardid=32&id=11652 福建省惠安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书画展/Shop/ShowProduct.asp?ProductID=625 红红军长征胜利七十二万五千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距离从江西到陕北到底需要经历多少个风霜雨雪的日子我在历史的教科书里寻觅我在老红军的故事里寻觅我在新版的中国地图里寻觅——但见赤脚走过的身影饥饿的眼神霜雪刺骨的冰凉和负重狙击的艰辛但见恶浪横阻雪山巍峨铁索斜飞流弹如雨那一队队顽强的士兵在泥丸中忙碌穿梭但见硝烟散尽残阳如血西风瘦马战旗猎猎一位老战士正坐在突兀的石头上用短笛吹奏出草原夜色迷人的景象我终于知道了二万五千里是一个怎样的距离它不再是地理学上的数据它不再是从此地到彼地的长度它是一次革命历程的见证它是一种革命精神的缩影它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起点它是后人瞻仰的对象它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它是后人和后人们前赴后继 继往开来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力量永远的长征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这是一部浩繁的史诗,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打开来——气势雄浑,许多名字和故事神话般闪现,灿若昨夜星辰,让全人类的读者为之颤栗。
两个春秋,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两万五千里,一条“地球的红飘带”。这条独具曲线之美的红飘带,因工农红军而红,因信仰圣火而赤。
一面旗帜引领一支队伍,一种信念点燃一把火炬。砍刀、长矛、梭镖……站成铿锵有力的排比句;铁铳、石雷、匣子枪……怒吼着劳苦大众的万世仇冤。
用八万双穿着草鞋的脚作笔,用险象环生的大地作便笺。就这么着,用一个个涅盘的生命分行,用一场场惨烈的鏖战分段,五万颗陨落的红星,在弹雨和火焰设置的悬念中,把革命从石达开的笔下走活。
许多圣洁的灵魂挂上草尖,许多精瘦的泥腿,陷进去再也出不来。浑身热血奔腾的钢铁汉子们,悲壮地肩起中国倾斜的命运,浇铸一轮鲜红的朝阳,踏出了金色的世纪。
雪山、草地、饥饿、战争,红星、火把、马嘶、枪鸣……构成缤纷的意象群,浩浩荡荡,逶迤向北,一直向着北斗的方向。历史变换着各种手法,检验这支队伍的含金量。
衣带渐宽的诗人们,依靠一种铁质的精神,一种比天还高的理想,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一部红色史诗推向辉煌。伟岸的身躯,撑起一片蓝天。
岁月的墙,慎重的刻上他们的眼眸。这是一种怎样的沧桑?灵魂的驿站在时代的心中激扬!从你始终不屈的骨头,我懂得了共产党人是怎样的特殊材料。
那手臂长伸的指向,我看见了另一片天空的升起;在你的脚下,我看到一路阳光的足印在延伸……历史不可复制,历史精神则在怀念中复活。是的,红尘滚滚,那一弯历史,盟动涛声,人民怎能忘记?是的,千古尘音,那一段岁月,先烈们骨骼堆起的诗,世人怎能忘记?空旷的历史,仿佛在这首歌中,找到了高挂枝头的硕果。
仿佛智慧之灯,四射毅力的赞叹和意志的高傲。它的旋律陡峭而无阶梯,它的节拍断续而多风险,每一音、每一符都是天空独揽的胜景。
象太阳之魂潜入了暗夜,趋光环而往,含蓄凝练如诗章,令腐败的生命与胆怯的物种陷入喑哑;如一道源源流长的不老泉,七十年来,一直浇灌着神州每一寸充满渴望的土地。云还在舞,风还在唱,胜利的欢呼,已被历史雕成壮美的风光。
民族的集体记忆,再一次沉浸于一种“宏大叙事”的语境。傲古凌今的中国,对长征不再仅仅是遐想。
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正不懈创新与长征精神对话和接续的最佳路径。新长征路上,吹响的依旧是战斗的号角,播下的依。
7.求毛泽东写的诗词,有关于长征的,5首或6首,越多越好
毛泽东长征期间写的诗有《念奴娇·昆仑》、《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
一、《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作于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全文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2、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
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
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 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
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二、《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1、全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译文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三、《十六字令》 《十六字令》描写了长征路上的山,气势博大雄浑,豪放洒脱,气韵天成,尽显山之体势、风骨,也折射出作者宏大的胸襟和抱负。
1、全文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2、译文 山,高耸入云端。给快跑的马儿再加几鞭,翻越山巅未下鞍。
惊诧高又险,回头瞥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 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
四、《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1、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5、《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是现代思想家、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1、全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奴娇·昆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