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李清照诗词中有关花草

时间:2023-02-08 10:20:37  编辑:admim

李清照诗词中有关花草

1.李清照写的关于花草的诗句

【标题】: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内容】:--------------------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标题】:减字木兰花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内容】:--------------------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标题】:如梦令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内容】:--------------------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标题】:声声慢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内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李清照写的关于花草的诗句

【标题】:蝶恋花【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内容】:--------------------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

可怜春似人将老。【标题】:减字木兰花【年代】:北宋【作者】:李清照【内容】:--------------------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标题】:如梦令【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内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标题】:声声慢【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内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简析李清照诗词的花意象

“花”这个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全宋词中载录李清照词共47首,其咏物之作占了半数之多,而咏物词中,又以咏花最多,如写梅、桂、菊、芍药等花卉的词篇就有11首,占她全部词作约四分之一。如再算上其涉及花卉的词作,更是高达其所存全部词作的五分之四。可以说几乎到了无花则无词,有词就有花的境地了。

李清照词中的花写的几乎全是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在她的笔下,“花”浸透着人的深情,她的心灵“情”化了“花”,她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种种际遇下的复杂心情都潜注于对花的描写。从其咏花的品种的词篇量和称颂词来看,梅花和桂花是李清照的最爱。钟情之处不仅在于词人爱花之姿,赏花之神韵,借花以抒情,更在于其所钟爱的花都有象征意味。细细品读李清照的词可以发现,她不是简单的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用于词中,而是把自己的人格追求融于花的品格集于笔下。其咏花所投射出来的娴静淡雅的气质神韵、深婉细腻的情感和卓然超群的人格,就如同她本人的自画像,花的一枝一叶都体现了属于女词人的“风韵”。

4.简析李清照诗词的花意象

李清照优秀的家族遗传和良好的家庭教养使她才情卓绝;勤奋好强又使她欲与须眉一争高下。

但她的天地终究只能在闺房。面对“卷帘人”的麻木不仁,她的灵魂在震颤发问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从花朵的细微变化中,敏感的清照,参悟到了自身的生命状况,时光与青春,将在“雨疏风骤”中消去么?伤感自然而然占据了词人心头。丈夫的出仕远游,带走了她生活中聊以自慰的“同志 ”乐趣。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普天下聪慧而又多情的女子,谁没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呢?只是道不出罢了 。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在思念丈夫的离愁里,一定还有别的感伤。

在她的前期词作中,常常浸满了闺中闲愁和思夫的离情别绪,深婉而又细腻,在“人比黄花瘦”的清瘦和憔悴中,自有一段蹙眉美人的清韵。她的“愁 ”,来自以下几方面的途径:在悠久的中华文化滋养下成长的李清照,不可避免地受到无处不在的“忧患意识”熏染;家庭内对她性格与天份的完好保护与社会对女性压抑的冲突,使她深刻地感受到女性的悲剧;敏感的女性心理,又使她极易感受到词感伤、忧郁的柔性品格,接受词言愁的审美准则;与丈夫的离别,不仅拨动了相思的心弦,也极有可能激起了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向往而又注定与己无关,心中的愁绪便越加浓重。

但这一切愁绪,在某种程度上被美满幸福的婚姻爱情生活轻轻化解了,与她后期词作中的“愁”比起来,前期的“愁”虽然深婉、缠绵,但在“闷损阑干愁不倚”的时候,相思的苦涩中也夹杂着爱情的些许甜意。 宋室南渡以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夫妇二人苦心收藏的十余屋金石书画被金人烧为灰烬,接着又在仓皇逃难中受尽惊吓。

没几年,志趣相投,几十年相濡以沫的丈夫却染疾早逝。国破了,家也亡了。

先前在乱离中还有丈夫一起分担忧愁和痛苦;现在丈夫撒手西去,无儿无女的清照必须独自一人承受这灭顶之灾。透骨的孤寂、刻心的哀痛挤压着飘零无依的清照,化为词作中那慑人魂魄的“愁”: 再也不是闺中女子的莫名闲愁,也不再是苦涩中夹着甜蜜的思念,这是经历了大苦大难、大悲大痛之后从心底里流出的带血的泪滴。

满目凄风苦雨,满地憔悴黄花,雁鸣依旧,但故园缈邈、亲人难觅。这是痛到极致的人生之愁,一种永无尽期、永难解脱的愁。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经历了太多的苦痛,受尽了太多的磨难,想把这一切深深地埋在心里,不说也罢。但这一切早已化为血液,融入了词人的生命里: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欲哭已无泪。欲喜又太沉。

昔日“中州盛日 ”,早成过眼烟云。而今“帘儿底下”那“风鬟雾鬓”的老妇,咀嚼过太多的苦难。

故国之思、亡夫之痛、飘零之感,这一切,都化成了一种人生况味,典重、厚实,而又绵长,无处不在,无时不显,挥不走,抹不去,更忘不了。 (一)独特的视角,使李词具有独到的表现力。

她笔下的抒情主人公,也就是她自己,即使咏物,所咏之物也往往带上词人自己的痕迹。在词中,她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心绪:青春期的淡淡怅惘,对自然节序变化的敏感与惆怅,对丈夫的思念与担忧,世态炎凉的折射,山河破碎、家破人亡的痛楚,历尽苦难的酸辛,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对理想境界追求而不得的苦闷这些心绪的抒写,为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心理世界。

(二)意蕴丰富的意象的使用,是李词艺术魅力的重要成因。 意象是情感和形象的结合,是寄意于象,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为情感找到一个客观对应物,使情成“象 ”,便于观照玩味。

李清照言愁往往不是直接说出,而是通过意象使愁变得具体可感又意蕴无穷、耐人寻味。 “黄花”是李词中的经典意象 。

“人比黄花瘦”中,黄花成了人的参照物,高洁、孤傲、清寒的黄花,经风吹霜打已有憔悴之态,而重阳独守的人儿,却比黄花更为消瘦。词人的满腹忧愁、万千心事,都附在了这一“黄花”身上。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黄花远不止于消瘦了,急风冷雨,早已使她凋零满地。词人的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也随着黄花飘洒而下,堆积满地了。

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作者还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的意象,使词具有独到的表现力。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竟然有了重量。舴艋舟载不动愁,既见愁之多,又有沉重压抑之感;出之以 “只恐”的假设,则可想见词人一任愁绪堆积,无心泛舟寻春的孤寂况味。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尽在其中矣。 (三)超越具象的情感抒发,使李词具有了广博的涵盖力和强烈的穿透力。

5.李清照“花诗词”有哪些

1、鹧鸪天·桂花 作者:李清照 【宋代】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作者:李清照 【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作者:李清照 【宋代】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4、懈恋花 作者:李清照 【清代】 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5、庆清朝慢·禁幄低张;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作者:李清照 【宋代】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6、鹧鸪天·桂花;鹧鸪天;桂花 作者:李清照 【宋代】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6.求李清照有关荷花的诗词

李清照的所写的诗中有关于荷花的诗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如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释义: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词语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兴尽:尽了兴致。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误入:不小心进入。藕花:荷花。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为通假字,同“怎”,读作zěn,意思是怎么,怎样才能。惊:惊动。起:飞起来。一滩:一群。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扩展资料: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7.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写花的诗句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14.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15.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6.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17.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8.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19.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20.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1.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2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4.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 食》》) 26.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27.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邵雍《一去二三里》) 28.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0.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31.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2.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3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4.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郑思肖《寒菊》) 35.惟见林花落, 莺啼送客闻。 (李白《别房太尉墓》) 36.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 37.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9.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40.晴时风日雨时干, 草满花堤水满溪。

(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诗中花名 1.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2.接天莲叶无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花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4.沾衣浴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 5.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6.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8.十分秋色无人管, 半属芦花半蓼花。

(黄庚《江村即事》) 9.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10.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11.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12.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4.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浣溪沙》) 15.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16.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17.不是一番寒彻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 (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18.桃花一树鱼三尺, 不醉月明船不归。 (陈继儒《春日雨霁泛舟》) 19.桃花流水突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 《山中答问》) 20.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俯《春游湖》) 21.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22.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23. 竟说田家风味美, 稻花落后鲤鱼肥。

(朱凤翔《村处闲吟》) 24.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25.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卢梅坡《雪梅》) 26.不是一番寒澈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27.荷叶罗群一色裁 ,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28.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29.荷变弄水一身香, 竹里招风满扇凉。

(杨万里《青坐池亭》) 30.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31.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香。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2.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8.李清照笔下有关“荷花”的诗句有哪些

1、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怨王宋【 宋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 荷花凋谢了,花瓣像小船一样轻轻地漂浮在水面上。

3 公园里的荷花,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含苞欲放,美丽极了。

4 泥土不能玷污荷花的洁白和芬芳。荷花造句

5 她看着舒展的荷叶,闻着荷花的清香,心里也舒展了。

6 在碧波无际的水面上盛开着鲜艳的荷花。

7 盛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开放了,一派娇艳美好的景象。

8 星星点点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

9 池塘里的荷花渐渐地凋零了。

10 姐妹俩并肩站在那里,丰姿绰约,像两朵盛开的荷花。也作“丰神绰约”。

11 小池里那美丽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公主;像可爱的小女孩;像一个正在微笑的姑娘。

12 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地站着,风吹过来,轻轻地点着头。

13 池塘里的荷花开放了。

14 池塘中开满了粉红色的荷花。

15 一枝枝荷花随风摇动着,似乎在跳着一段轻快的舞蹈。

16 夏天的荷花,像袅袅婷婷的美女一样,亭亭玉立在池塘中。

17 晚风送来荷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18 那含苞待放的荷花,宛如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穿着粉红色的裙子,披着薄纱,在荷叶从中翩翩起舞。

19 在盛夏的尾声中,几朵姗姗来迟的荷花,带来了些许凉意。

20 你看,那惹人喜欢的荷花,被一串五光十色的灯泡绕着。

9.求有关“李清照与花”的文章或论文,并李词笔下的每种花卉所蕴含的

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

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

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

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

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

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

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

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

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

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

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

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

(《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

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

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

做为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李清照,却因其先天秉赋异俗,才华志向超群,以及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自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所具有的柔弱、逆来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