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衣带水”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呢
不少人对成语“一衣带水”不理解,随 意改造使用,造成严重误解。
一衣如带水,唇齿共温寒。为何一神州, 海峡分两岸。
诗文通俗简短,其意不难理解。但对第 一句“一衣如带水”感觉有点模糊:“一衣 如带水”是什么意思?作者可能为了符合五 言诗的字数,将词语“一衣带水”进行了拆 分,在中间加了个“如”字,与下面三句正 好构成完整的五言诗。
用“一衣带水”比喻 海峡两岸距离之近是可以的。“一衣带水”语 出《南史?陈本纪》,原义比喻长江很狭窄, 如?一条衣带那么宽。
后来泛指狭窄的水域, 亦指虽有江河水域相间但也不足为阻之义。 这也正符合作者本意。
但是,作者将成语从 中间两两拆分就不合理了。 “一衣带水”这 个词的结构相当于数量短语“一茶壶水”、“一汽车人”等,“一衣带水”就是一条衣带 那么宽的水。
如果将这个词拆分,也只能拆 为“一衣带/水”,不能拆为“一衣/带水”。 所以,作者拆分成“一衣”和“带水”两部 分是说不通的,不成为词语,其意义也就无 从谈起了。
不深入了解词义也容易造成对词语结构 的曲解。一个词能否拆分关键要看这个词的 词义,正确把握词义应从本义出发。
2.简短关于水的古诗
编辑本段关于水的古诗: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渓.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1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1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17.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18.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忆江南》)
2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一衣带水一词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一语为重百金轻典出《资治通鉴?陈纪》。
隋文帝杨坚独霸中原后,想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陈国,统一中国。他秘密派遣兵士装扮成行路人,来到陈国,偷偷顺风放火。
江南多是茅屋竹舍,一 处着火,便会成片烧光;储积在房屋里的粮食也随之全部烧成灰烬。等陈国人重新修建 好后,他们又去烧。
几年时间过去了,陈国财力损失巨大。同时,在南方农作物收获的 时节,杨坚又派遣一些人马南下,佯装要袭击他们。
陈国恐惧万分,迅速召集全部军队, 兵分六路,沿长江南岸各个战略要地一线铺开,准备决一死战。这时隋文帝却又把自己 的部队召回,从而使陈国成熟的农作物全部烂在田里。
公元587年,后梁尚书令萧岩等人投降陈国。隋文帝非常气愤,对众官说:“陈国 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怎么能被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江水阻隔而 坐视不管呢? ”于是下令大造战船,把造船余下的木片都投到江里去。
陈国知道了这些情况,想想当时又是农作物即将成熟的季节,一定是杨坚故技重演, 也不做什么准备。 结果隋军压境,陈国被打得措手不及,终于灭亡了。
“一衣带水”指相邻很近,仅一水间隔。比喻江流狭窄,彼此之间极其邻近,不足为阻。
4.一衣带水的成语典故
《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熲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宋史·潘美传》:“ 美 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明袁宏道《戏作三星行送曹子野归楚时予亦将归里》:“望江上之青峰,指湘皋之云树。
汉 沔 相踞,一衣带水,竢君于油口 之渡。”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质儿行》:“四月复往阜宁馆舍,黄河仅一衣带水,车辙马迹,纵横于河 中。”
欧榘甲《新广东》五:“ 福建与台湾,相隔一衣带水。”冰心《樱花和友谊》:“消息传来,隔着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都感到非常的高兴。”
(现有人称中日相隔甚远,在这用一衣带水并不恰当)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