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关于诗词赏析的作文600字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象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
返回诗词目录
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2.对待传统诗歌态度作文素材
开篇便是一种逼人的气势,如山洪暴发。三千白发,飘飘洒洒,由愁而生;映入明镜,好似白雪的秋霜,让人感到一阵寒意,一丝忧伤。“愁”原来是这么个模样!如此的白发,如此的愁,也只有李白能够写出。
我很喜欢李白的诗,知道他本人,也是源于他的诗歌。[静夜思]这首诗,相信大家在幼儿园或很小的时候就背过的,但现在再让大家背,肯定没有背不出来的,甚至有人拥有对它终身挥之不去的记忆,这便是李白的诗的魅力所在。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一生写过无数诗篇,其中大量的优秀诗篇被人传诵至今。他二十五岁时初次离开蜀,周游天下,在船上便写下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名句,把自己对故乡的依恋通过江水生动地表现出来。他因受权贵诋毁,离开长安,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表现了李白虽受打击,仍心怀抱负,勇往直前的心理。在被赦免后,东下江陵的小舟上,“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一个“轻”字巧妙地表现了他当时惊喜交加的心情。
3.对待古诗词的正确姿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含义:
不要忘记人最初的时候那颗本心,即人之初那一颗与生俱来的善良、真诚、无邪、进取、宽容、博爱之心。多应用在事业、生活、爱情等方面,以提醒人们去懂得感恩,去看清人生与自身。
华严经经文里有四个字“不忘初心”,被很多人用作座右铭。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读书或是工作,都有一个志愿,都有一个最初的发心。比方说:我想做一个公务员、教师、企业家、记者、演艺人员……,你如果不忘记自己最初的发心,就会锲而不舍地一直向前迈进,把该做的工作做好。
乔布斯说,“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出自佛家箴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有灵魂的人来说,这其实是一次生命的拷问。所谓初心,大概是所有人最初的理想、目标和准则。在经过风雨的捶打,岁月的洗练后,是否能够“我心依旧”?
日文。要用古典表达方式:初心を忘れず、始终を得れ。
《华严经》中有“初心”儿子,原文如下:
「若人得闻是,希有自在法,能生欢喜心,疾除疑惑网。一切知见人,自说如是言,如来无不知,是故难思议。无有从无智,而生于智慧,世间常暗冥,是故无能生。如色及非色,此二不为一,智无智亦然,其体各殊异。如相与无相,生死及涅槃,分别各不同,智无智如是。世界始成立,无有败坏相,智无智亦然,二相非一时。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智无智亦然,二心不同时。譬如诸识身,各各无和合,智无智如是,究竟无和合。如阿伽陀药,能灭一切毒,有智亦如是,能灭于无智。如来无有上,亦无与等者,一切无能比,是故难值遇。」
初心
1.本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诀。”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 岑文本 之初心,止于县令。”郭沫若 《万引》:“我的初心是想在创作上得些观摩。”
2.佛教语。指初发心愿学习佛法者。《景德传灯录?弘教大师》:“初心后学,近入丛林;方便门中,乞师指示。”
3.日语 しょしん syo shin (日本语)
初衷、初志、初愿之意。
[名?形动]
(1). 最初に思い立ったときの纯真な気持ち。初志。「―を贯く」
(2). 物事の习い始めであること。また、そのさま。初学
4.【写一篇对诗歌的感受体会的作文】
对诗歌的感受(一定要采纳我的哦):一首好诗总要有所突破,有所发现,有所独创,给人以新意,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向上的精神,让读者享受到一种新鲜的、独特的美感.而一首诗的成功与失败则有其诸多的因素,如诗的创作者是否有生活基础,是否捕捉到美的形象,是否让思想展开翅膀,是否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但是,愚认为,诗的创作者是否能从生活中获得独特的艺术感受,这是一首诗是否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条件.正因为艺术感受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本领,那么,真正的诗歌创作者总是很善于掌握这把金钥匙去开启谬斯的大门.著名文艺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赞扬海涅,说他具备任何艺术家所有的三个基本特征,而第一个特征就是“对于周围环境的特殊敏感,特殊强烈的感受性.”华兹华斯也强调“凡有价值的诗,不论题材如何不同,都是由于作者具有非常的感受性.而且又深思了很久.”既然艺术感受是诗歌作者必备的一种本领,是一首诗成与败的关键,那么,弄清艺术感受的定义及其性质便是很重要的问题了.不可否认,诗,来源于生活,然而,又高于生活.可是.并不一定他了生活,就一定能够写出诗来.诗并不是现实生活照相式的复制品.它是现实生活在诗歌创作者心中所激起的情感的浪花,它需要创作者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才能通向彼岸——诗的国土.而艺术感受便是这座桥梁.诗人能以诗的方式接受现实印象,并且能借助幻想活动,在诗的形象中把那印象又复印出来.高明的诗歌创作者总是善于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去摄取生活中那些诗的元素,并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那些元素进行发酵,进行化学处理,进而酿造出诗来.从诗歌创作者本身的角度来看,艺术感受是诗歌创作中头脑应该具备的一种功能,从创作过程来看,艺术感受是作者对生活进行艺术认识、艺术体验、艺术发现的构思过程.这样,愚认为,艺术感受的定义应该是:作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从而能独自发现形象化的饱含感情的思想的构思过程.把这个定义伸展开来,便是艺术感受的性质.。
5.高中作文800字以正确的对待历史为题
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
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全部爱国主义精神充实起来的,不同的人士对自己的豪情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诗人的表达方式颇为高雅、豪迈,喜、忧、爱、恨层层包裹着食诗词中的每一个字…… 忧,忧得让人无奈。 诗仙李白游览越中时,想起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有感而发,写下《越中览古》。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喜,喜得让人发狂。 在广德元年(763),杜甫喜闻蓟北光复,留下千古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爱,爱的让人激情澎湃。 正所谓“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曾记得,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率兵马仓皇逃入西南,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遭到毁灭,白居易亲历这一历史变故,感叹不已,便写下了名篇《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之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情,都被作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恨,恨得让人入骨。 众所周知,奸臣昏君是“人人得而诛之的”。
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中,陷害忠良的秦桧便是代表。岳飞抗金班师,而秦桧却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岳飞回去,并向金国求和。
岳飞满腔悲愤,却无人理会,留下《满江红》之豪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可恨秦桧竟然不放过岳飞,在他写下《满江红》之后不久,便伙同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陷害致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让我们多读唐诗宋词,以史为鉴。
6.正确对待赞美的作文
This society is very complex, the social people more complex. Life in the complex society, imperceptible, we learn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peace of mind treats people or good or malicious praise and criticism, can become the true of the wise.
Praised, can not be conceited or rash more success.
A master of art in the hard efforts of DuoNian, won the your own piece of heaven and earth. However, a new master the troupe's workers to join the surprise but found out that, whenever applause from the thunder of the master behind the scenes to the front desk, can really play their box on the ear, and the more enthusiastic applause cheering, the box on the ear is the ring, fanned when he has a day cannot help but ask master, master open to the answer: when a person praise when surrounded, it is very easy to get lost, I play compared to just to remind myself to awake, can more success.
When we received praise, is joyful, however, if make a head and joy is the life destroyed future
翻译: 这个社会很复杂,这个社会的人更复杂。生活在复杂的社会里,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学会适应这个社会,以平和的心对待周围人或是善良或是恶意的赞扬与批评,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
受到赞扬不骄不躁,方能取得更大成就。
一个艺术大师在多年的努力拼搏后,赢得了一片自己的天地。然而,一位新加入大师剧团的工作者却惊奇的发现,每当大师从掌声如雷的前台走向幕后,都会狠狠地打自己耳光,而且掌声喝彩声越是热烈,后台的耳光就搧的越响,当他有一天忍不住问大师时,大师坦然地回答:当一个人被赞扬簇拥时,就会很容易迷失自我,我打自己耳光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要清醒,方能取得更大成就。
当我们受到赞扬时,固然欣喜,然而,倘若让一时欣喜冲昏头脑,毁掉的就是一生前途。
7.怎样对待传统文化为话题,关于孩子找到古诗文正确方式写作文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我首推诗词歌赋,因为在我心中,它们是最特别的存在,也较具代表意义。我自小便极喜爱唐诗,及长,又觉得词的韵味更深远些,后来涉猎多了,便愈发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又不免感慨那些古人的才情,确是现代人无可比拟的。
有时候看多了那些诗词,便觉得从骨子里透出一股清灵的感觉,所有的一切皆可抛至脑后,宁愿“采菊东篱下”,抛却扰人的尘嚣。有人说我太情绪化,我不否认,有时我看了一阙词,忽而体会词人的感受便不免难受起来,极易被那一阙阙词控制感情,然后心便隐隐痛了起来。
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之大,自汉唐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此后并对韩国、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我们作中国青年一代,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文化,努力推动文化前进。
先前:传统文化引导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她始终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部分。现今:我们要承担起光大,把优秀中华文化应奉献给人类社会,而不是一味地去享用别人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未来:民族要发展,民族文化必须要发展。站在今天,师承文化传统,创造民族文化的现代形态,并传承给民族的将来,这是今天我们的使命,责无旁贷。
8.关于诗词的话题作文
诗歌的由来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