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打更的诗词

时间:2023-02-16 16:26:24  编辑:admim

有关打更的诗词

1.申时的打更词是什么

子时(23-次日1) 丑时(1-3) 寅时(3-5) 卯时(5-7) 辰时(7-9) 巳时(9-11) 午时(11-13) 未时(13-15) 申时(15-17) 酉时(17-19) 戌时(19-21) 亥时(21-23)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

“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下面再说复杂的: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

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

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福建广东的闽南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

“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诗词中所常用的漏壶,即刻漏制记时法,最早出现于西汉,将一昼夜平分为一百个等分,也称百刻记时制。昼夜的比例是40:60,冬夏相反。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从上而下互相迭放的组合。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份,一昼夜共有二十四份,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

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

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更”是一种在晚上以击点报时的名称。从酉时(今之晚上七点)起,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称为“打更”。

七点至九点一击,为一更;九点至十一点两击,为二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三击,为三更;一点至三点四击,为四更;三点至五点五击,为五更;此时天亮了,不再打更。夜半或半夜之说一般是泛指,如《夜半歌声》,没有实指某点时唱,而是一段时间唱。

若要实指,就得在半夜之前后加字,那就有实指了,如三更半夜,实指了三更。又如过了半夜,实指“过了”,这时就有说法了;夜的一半在何时点,在正三更处,即子时四刻,现之零点正。

另外,在古军队营寨里也有打更的,不过击打的,不是木制的梆子,而是金质的,。

2.申时的打更词是什么

子时(23-次日1) 丑时(1-3) 寅时(3-5) 卯时(5-7) 辰时(7-9) 巳时(9-11) 午时(11-13) 未时(13-15) 申时(15-17) 酉时(17-19) 戌时(19-21) 亥时(21-23)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

“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下面再说复杂的: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

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

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福建广东的闽南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

“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诗词中所常用的漏壶,即刻漏制记时法,最早出现于西汉,将一昼夜平分为一百个等分,也称百刻记时制。昼夜的比例是40:60,冬夏相反。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从上而下互相迭放的组合。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份,一昼夜共有二十四份,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

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

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更”是一种在晚上以击点报时的名称。从酉时(今之晚上七点)起,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称为“打更”。

七点至九点一击,为一更;九点至十一点两击,为二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三击,为三更;一点至三点四击,为四更;三点至五点五击,为五更;此时天亮了,不再打更。夜半或半夜之说一般是泛指,如《夜半歌声》,没有实指某点时唱,而是一段时间唱。

若要实指,就得在半夜之前后加字,那就有实指了,如三更半夜,实指了三更。又如过了半夜,实指“过了”,这时就有说法了;夜的一半在何时点,在正三更处,即子时四刻,现之零点正。

另外,在古军队营寨里也有打更的,不过击打的,不是木制的梆子,而是金质的,叫做“金。

3.有关防火的诗句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释义: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2、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古代更夫

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

3、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孟郊《劝学》

释义: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4、火灾无情防为上,各家各户要提防。——《消防安全歌谣》

译:火灾没有感情预防第一,各家各户都要提防。

5、浅山寒放马,乱火夜防苗。——《寄边上从事》唐 郑谷

译:寒冷的天在小山上放马,夜晚要防止乱火点燃庄稼。

4.有谁整理有关于眉的诗词

衰草尽随眉黛落,飞花长逐杜鹃声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香印成灰,独背寒屏理旧眉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闲蹙黛眉慵不语,情绪,寂寞相思知几许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梦断锦帏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偎破未重描

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绿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翠眉饶似远山长,寄与此愁颦不尽

脸红心绪学梅妆,眉翠工夫如月画

就写这么多吧。

5.关于驱寒的诗句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十一月五夜风雪寒甚燃薪取暖戏作五字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束薪从涧底,及此不时求. 力比鹅黄酒,功如狐白裘. 分才具糜粥,余事暖衾稠. 复恐成骄惰,三更起饭牛. 夜寒与客烧乾柴取暖戏作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槁竹乾薪隔岁求,正虞雪夜客相投. 如倾潋潋蒲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 一睡策勋殊可喜,千金论价恐难酬. 他时铁马榆关外,忆此犹当笑不休. 贺新郎 年代:【现代】 作者:【顾随】 又是寒冬矣. 也颇思、村醪取暖,市楼买醉. 踽踽行来举头见,一队明驼迤逦. 爱他有、些儿画意. 曲项高峰肉蹄软,想来从、大漠风沙里. 一步步,几千里. 厖然卧息长街内. 又木然、似眠似醒,非悲非喜. 偶一摇头铎铃响,声落虚空无际. 有谁识、此君心理. 万里长城曾见否,问凋零、破败今馀几. 驼不语,蹶然起. 过淮 年代:【宋】 作者:【梅尧臣】 侍亲数数来浮汴,护榇迢迢复渡淮. 旨蓄曾无御寒具,细君唯有隐居钗. 月衔远入鱼衔浪,潮退长汀蚌阁崖. 素服华颠色相似,青铜不忍见形骸. 昼寒一杯辄欲酩酊因静坐道室 年代:【宋】 作者:【张镃】 岁晏常多白昼阴,软帘毡帐御寒侵. 观书偶要得天隐,作传定难题醉吟. 犬吠远闻风绰散,叶凋谁顾雨堆深. 湖边莫道春回未,紫草依稀动绝岑. 江汉答孟郊 年代:【唐】 作者:【韩愈】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 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凄风结冲波,狐裘能御寒. 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 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 嗟余与夫子,此义每所敦. 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谖. 感遇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仕宦五十年,终不慕热官. 年龄过八十,久已办一棺. 结庐十余间,著身如海宽. 此外皆长物,简去心始安. 称意多怒嗔,易可出艰难. 我无狐白裘,短褐亦御寒. 深冬 年代:【宋】 作者:【艾性夫】 冻透松边屋两间,孤床盘礴数更阑. 无情风雪偏欺老,经乱衣裘不御寒. 春意一炉红榾柮,故人两坐绿蒲团. 敲冰自换甆瓶水,浸取梅花仔细看. 新雪二首 寄杨舍人.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不思北省烟霄地,不忆南宫风月天. 唯忆静恭杨阁老,小园新雪暖炉前. 不思朱雀街东鼓,不忆青龙寺后钟. 唯忆夜深新雪后,新昌台上七株松. 晚起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 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 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岁除夜对酒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衰翁岁除夜,对酒思悠然. 草白经霜地,云黄欲雪天. 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 洛下闲来久,明朝是十年. 夜坐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天公似欲假余龄,针石年来幸小停. 微火暖炉娱独夜,断云吐月缟中庭. 眼前乐事寒醅绿,身后虚名蠹简青. 赖有古人同此志,傍观不用叹伶仃. 小春词 年代:【宋】 作者:【顾禧】 玉霜斜舞桐枝湿,析木荧荧石鲸泣. 芙蓉子夜卸穠妆,药雨纷糅琼饮急. 琼楼玉宇微寒生,氤氲暖气出元英. 白鹿观中香粉散,灵女祠前箫鼓鸣. 木奴千树绽浓绿,太液粼粼黑鸟浴. 真腊灯光射紫薇,汉宫齐唱凤来曲. 彩虹不逐天驷流,公子初成狐腋裘. 尚衣日日颁红锦,挟纩犹深边士愁. 五凤习习起兰泽,龙篆新盘大府历. 黍臛松醪次第陈,野老欣然爱冬日. 暖炉高会乐未央,鸿雁南飞百草黄. 东君欲逗春消息,独遣桃花斗橘阳. 除夕 年代:【宋】 作者:【舒岳祥】 软暖炉星火,新香甑雪糕. 老人消一睡,守负为徒劳. 墨君十咏·忆昔 年代:【宋】 作者:【王铚】 匡庐古寺暗松藤,曾宿寒岩最上层. 火暖炉温四山静,前溪风雪后窗灯. 送陈判官赴绥德 年代:【唐】 作者:【贾岛】 将军邀入幕,束带便离家.身暖蕉衣窄,天寒碛日斜. 火烧冈断苇,风卷雪平沙.丝竹丰州有,春来只欠花. 旅舍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 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 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 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画像题诗 年代:【唐】 作者:【杜甫】 迎旦东风骑蹇驴,旋呵冻手暖髯须. 洛阳无限丹青手,还有功夫画我无? 和闾必志见寄韵 年代:【宋】 作者:【王之道】 老矣诗才欠壮观,羡君闲燕富清欢. 染羹早厌夸鼋指,食肉应宜谢马肝. 送客篇章堪寄远,论文杯勺自驱寒. 扁舟近过池头否,百丈西南水欲乾. 烧火用陈西麓韵 年代:【宋】 作者:【王之道】 烧火驱寒去,衔杯待暖回. 家书万金值,怀抱一时开. 腊雪犹栖树,风光已着梅. 相过随处好,未怪损梅苔. 晨起 年代:【宋】 作者:【刘克庄】 鸡唱鸦啼搅晓眠,起煨田舍火炉边. 天寒雪闭袁安户,岁恶江通鲁望田. 已返山林全晚节,勿烦郡国礼高年. 老臣久不陪朝谒,犹记称觞玉座前. 题雪霁望弁山图 年代:【宋】 作者:【钱选】 眼前触物动成冰,冻笔频枯字不成. 独坐火炉煨酒吃,细听扑簌打窗声. 别毡帐火炉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 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 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 婉软蜇鳞苏,温炖冻肌活. 方安阴惨夕,遽变阳和节. 无奈时候迁,岂是恩情绝. 毳帘逐日卷,香燎随灰灭. 离恨属三春,。

6.求关于舞龙的古代诗句、诗词

1、青玉案·元夕——宋代: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女冠子·元夕——宋代: 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译文:蕙兰花散花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车水马龙,万众欢腾。何况近年来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心思去寻欢逛灯。

江城冷落人声寂静,听鼓点知道才到初更,却已是如此的冷清。请问谁能向天公,再度讨回以前的繁荣升平?我剔除红烛的残烬,只能在梦境中隐隐约约重见往年的情景。人来人往,车声隆隆,手持罗帕的美女如云。我正想用吴地的银粉纸,闲记故国元夕的风景,以便他日吊凭。我笑叹那邻家梳着黑发的姑娘,凭倚窗栏还在唱着“夕阳西下”!

3、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译文: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

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4、正月十五夜灯——唐代: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译文: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5、上元夜——唐代: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译文: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

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7.关于宝刀的诗词

半生行 【作者:郑琰】 刺促复刺促,哀歌不成曲。

试听征人歌一声,切切乌乌泪相续。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业繁华称鼎族。

七叶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仙郎群从十三魁,司寇诸昆十一牧。

青蚨无贯润高门,白蠹有编堆破屋。 我家凤池东复东,我生白晢炯双瞳。

九岁气食牛,十岁工雕虫。 十二容华推宋玉,十三词藻学扬雄。

春早姣童初奠雁,秋来快婿已乘龙。 自怜妾发初覆额,自信君才非落魄。

乳燕双栖合卺钗,文鸳并著交欢舄。 定情为雨更为云,燕婉春朝复秋夕。

百和香薰翡翠衾,九微灯照芙蓉席。 桃叶须臾野茧黄,草根倏忽哀萤碧。

哀萤野茧两悠悠,玉粉香胭不少留。 珠箔尘迷羞拂镜,雕梁泥落怅登楼。

石榴裙暗鬼何处,金错刀斑泪不收。 乌影打霜啼滑滑,鬼灯吹雨夜啾啾。

管停孤凤难成调,弦到离鸾只听愁。 孤凤离鸾颜色故,春鸿社燕流年度。

一旦飘零委逝波,五年骨肉同朝露。 仰首悲旻天,俯首看墟墓。

雨余寒蝶泣虚堂,日暮饥鼯啮庭树。 吊影摧心肝,风云乖所遇。

洛阳季子更无锥,蜀道长卿空有赋。 结得韦郎再世缘,续将秦女已离弦。

双雌绣出茱萸枕,四牡迎来琥珀鞯。 凉月更寻巫峡梦,落花重泛武陵船。

青云无媒日复日,白发有根年复年。 丈夫壮志已如许,不愿低头守儿女。

长歌问天天为愁,出门拔剑驱车去。 游子空悲枥上驹,畸人宁效仓中鼠。

不草治安趋帝阙,便斩楼兰献当宁。 匹马辞家客路尘,马头明月几回新。

昭王台下犹怀古,督亢亭前早问津。 年比士龙初入洛,才如五羖便归秦。

云边干鹊联青琐,日下鹓鸾拜紫宸。 词客尽叨三馆禄,酒人争买九衢春。

泥涂不复知鸿宝,草莽无缘问小臣。 青草霸图宁买骨,白衣祖道未归轮。

卢龙戍老千牛卫,涿鹿天空万骑屯。 献策马周终不达,干时曲逆莫辞贫。

莺迁苑路如随马,燕掠宫墙不见人。 蟋蟀啼来惟闭户,蘼芜多处正沾巾。

蟋蟀蘼芜生又灭,感遇伤时兼恨别。 凄凄岁暮望眼枯,绵绵远道中肠结。

老奴夜号衣裳单,瘦马昼眠刍粟竭。 炙砚不融指如堕,暖罩无权面欲裂。

绣虎含毫业似掾,神龙出匣终非铁。 鱼困渧涔目是珠,骥服盐车汗成血。

以兹感叹岁华更,又逐征夫更北征。 天划故关无雁度,云连衰草断人行。

元戎尽锡飞鱼服,黠虏皆坚市马盟。 虎帐晓愁沙碛雨,龙荒暮惨浊河声。

黄花较猎安西卒,玄菟高烽海北营。 雪卷牙旗朝草檄,月高铃阁夜谈兵。

射雕原上云初净,散马回中草渐平。 叠鼓椎牛威远堡,登陴飨士受降城。

髑髅天黑呼群泣,磷火秋深逐队明。 从古请缨非浪子,由来谈剑属书生。

书生任侠空驰逐,荡子从军非碌碌。 前年灵武全军覆,昨日辽阳新鬼哭。

惟闻螭陛发边糇,不见虎头飞食肉。 腰间宝刀悔未试,箧里阴符懒将读。

黑貂尽敝卧牛衣,白龙不遇空鱼服。 几年沧海变桑田,何日阳春回黍谷。

万事升沉笑棘猴,一朝得失同蕉鹿。 著书无计学虞卿,去国有袍怜范叔。

虞卿双璧委蒿莱,范叔一寒如此哉。 岁岁白扉题凤字,年年华发困龙堆。

笛中杨柳愁难写,曲里关山恨未裁。 漠漠秋烟生笔冢,萋萋春草上琴台。

冰因腹冷终难解,木为心坚更不灰。 万里桥边题柱过,一丸关外弃襦回。

萧萧陇树萧萧泪,续续胡笳续续悲。 白眼风尘羞故土,汴水漳河复东鲁。

邺下荒台鸟雀悲,灵光废殿牛羊聚。 龟蒙山势到平原,马颊河声通覆釜。

逆旅谁怜似楚囚,羁人翻笑为秦虏。 长淮东下且停桡,五两邗江廿四桥。

瓜步北来犹有渡,广陵南去不通潮。 石头波浪连三楚,京口帆樯问六朝。

柳带尽将牵别思,榆钱都把买宫腰。 风风雨雨千重恨,燕燕莺莺百倍娇。

莺莺若有情,燕燕还多态。 过马或遗鞭,逢郎应解佩。

采莲若尝莲子心,摘菱莫笑菱花背。 词赋客如云,风流花作队。

买棹发吴讴,对酒论兴废。 苏小门前粉黛销,西施苑内琉璃碎。

垂杨十里万条斜,珠勒罗衣问狭邪。 夜月家家寒食酒,春风处处断肠花。

王孙客路愁芳草,游女深闺正破瓜。 眉翠新妆月颜朱,欲衬霞檀口半遮。

歌宛转玉纤,无力送琵琶。 琵琶声已变,宛转歌初啭。

万古钟情不似崔,一夜离魂应比倩。 愿作蚕上丝,缠绵同一线。

愿作鸾边镜,团圞同一面。 镜将比侬貌,持来岁岁光。

线将比郎意,牵来缕缕长。 羞看倚门笑,焚却舞衣裳。

君才学鹦鹉,妾愿学鸳鸯。 怀书去国无人识,卖剑移家非故乡。

鄣岭千重高似掌,丰溪百转曲如肠。 亲知隔绝疑天远,桂玉艰难恐岁荒。

雏出凤巢皆有彩,驹名骥子定称良。 甫因潦倒留夔府,白也漂零困夜郎。

世路乱山多坎坷,人情衰草易凄凉。 已拼涸水资蛟蛰,亦有卑栖侮凤凰。

宁不感恩终按剑,岂无知己但空囊。 严霜摵摵啼征雁,小雨潇潇泣夜蒐。

此时思妇肠堪断,此际空闺坐愁叹。 君边青镜风光好,妾处红颜岁华晏。

尺素寥寥双鲤迟,明河耿耿三星烂。 海上云生归梦悬,溪南草长春思乱。

一年一度燕都归,飞去飞来云不散。 金鸭灰寒宝篆销,玉鱼帐冷银屏暗。

鹈渼何心春去留,杜鹃无主花羞看。 人知妾有夫,弃妾不如无。

秋荷捧朝露,难将纫作明月珠。 秋林落晚霞,难将剪作红罗襦。

潮水尚遥犹有信,月圆虽好只须臾。 朅到死心难折,杨柳逢春眼不枯。

杨柳结深愁,菤发心怆。 乡国路悠悠,乡关云莽莽。

乡梦偏惊欹枕时,乡心怕。

8.关于打雷的诗句

1、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蚊对》2、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雷》3、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雷》4、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沁园春》5、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闻雷》6、雕轮丹毂,杂沓展轻雷。——《满庭芳》7、水国春雷早,阗阗若众车。

——《闻春雷》8、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塞下曲》9、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怨歌行》10、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春雨早雷》11、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登单于台》12、雷声却擘九地出,殷殷似挟春俱来。——《雷》13、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游泰山六首》14、轻雷淡雨,似晚风、欺得单衣。——《新荷叶》15、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

——《雷公》16、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新雷》17、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春日》18、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19、泻雾倾烟撼撼雷,满山风雨助喧豗。

——《瀑布》20、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忆江上吴处士》21、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杂言诗》22、一啸震天河汉惊,春雷滚过远山鸣。——《雷阵雨》23、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

——《长歌行》24、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竞渡曲》25、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

——《大驾西幸秋日闻雷》26、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四首》27、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28、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庐山瀑布》2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30、君不见,冬月雷,深藏九地底,寂默如寒灰。——《雷》31、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九歌·山鬼》32、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午日观竞渡》33、触处笙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

——《声声慢》34、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中夜闻大雷雨》35、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36、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远别离》37、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五月十九日大雨》38、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沁园春·梦孚若》39、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满江红·汉水东流》40、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

——《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41、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42、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43、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44、电火雷车下九关,我行暮出郊原间。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45、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六合不维兮谁能理?——《惊雷歌》46、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47、雁入长天,羌管罢、陇云愁共解鞍临水,雷惊电散,雪溅霜浮。

——《木兰花慢》48、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49、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50、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51、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52、江甫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53、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山鬼》54、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55、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电,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