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形容“穷秀才”的诗句
1.《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2.《蔡秀才求予所作记作诗赠之时蔡移居》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古人四壁居,今人犹叹息。
蔡子携百指,亦自无四壁。
分绝槟榔求,未断文字癖。
此行谁知己,所向尽艰食。
予文久自知,不作杯水直。
方君忍饥雷,可语宁此石。
3.《下第送宋秀才游岐下·杨秀才还江东》
年代: 唐 作者: 许浑
年来不自得,一望几伤心。风转蕙兰色,月移松桂阴。
马随边草远,帆落海云深。明旦各分首,更听梁甫吟。
4.《书王秀才壁》
年代: 作者: 李中
茅舍何寥落,门庭长绿芜。贫来卖书剑,病起忆江湖。
对枕暮山碧,伴吟凉月孤。前贤多晚达,莫叹有霜须。
5.《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
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
东来只为林泉好,野外従教簿领疏。
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
一、秀才解释
1.优异之才。
2.举士名目——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
3.学生泛称——元明以来用以称书生、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4.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5.一些成年人对学习较好学生的称呼。
二、历史渊源
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与《礼记》所称「秀士」相近,是一种泛称,并不限於饱读经书。及至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科举考试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即废。与此同时,秀才也习惯地成了读书人的通称。宋代各府向朝廷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沿用唐代后期之法,先进行选拔考试,其中凡应举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的,都称为秀才。《水浒传》以王伦为「不第秀才」,有轻蔑的意思,指他觅举未成,在选拔考试中名落孙山。宋代秀才名衔,无需经过考试取得;但明清时代则不同,秀才得来不易,必须通过几重考试关隘才可,而且秀才最后也不一定能够应举。
2.关于顾盼的古诗词
1、《独不见》
唐代:武元衡
荆门一柱观,楚国三休殿。环佩俨神仙,辉光生顾盼。
春风细腰舞,明月高堂宴。梦泽水连云,渚宫花似霰。
俄惊白日晚,始悟炎凉变。别岛异波潮,离鸿分海县。
南北断相闻,叹嗟独不见。
2、《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唐代:杨巨源
雪满中庭月映林,谢家幽赏在瑶琴。楚妃波浪天南远,
蔡女烟沙漠北深。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
若将雅调开诗兴,未抵丘迟一片心。
3、《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唐代:钱众仲
爱此凌霜操,移来独占春。贞心初得地,劲节始依人。
笼月烟犹薄,当轩色转新。枝低无宿羽,叶静不留尘。
每与芝兰近,常惭雨露均。幸因逢顾盼,生植及兹辰。
4、《三君咏-郭代公》
唐代:高适
代公实英迈,津涯浩难识。拥兵抗矫征,仗节归有德。
纵横负才智,顾盼安社稷。流落勿重陈,怀哉为凄恻。
5、《履春冰》
唐代:张萧远
一步一愁新,轻轻恐陷人。薄光全透日,残影半销春。
蝉想行时翼,鱼惊蹋处鳞。底虚难驻足,岸阔怯回身。
岂暇踟蹰久,宁辞顾盼频。愿将兢慎意,从此赴通津。
3.《赠秀才入军》古诗词的译文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译文:
将车徒止息在生长着兰草的园圃,牵着马在华山喂草。在水边的平地射着箭,
在河流钓着鱼。
用目光追随着高飞的鸿雁,手中弹动着虞舜创制的五弦琴。顺乎本性、无所拘束地活动于天地之间,一心探求“太玄”即自然之道。
赞称着渔翁(庄子)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的工具)。郢人已经死了,谁还会对你畅所欲言。
4.关于登山的古诗
登山
作者:许棠
信步上鸟道,不知身忽高。
近空无世界,当楚见波涛。
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
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