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山海关的诗词
关于山海关的诗作很多,内容丰富,色彩纷呈,它们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山海关的景观、史事和抒发感慨,勾勒出不同时期的历史画卷。
一、明代前期的山海关诗,多为赞美关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弘治初年,顺天巡抚闵的《山海关》诗:“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热情洋溢地讴歌了山海关景色的雄奇。嘉靖年间,“后七子”领袖李攀龙送著名涛人王世贞赴辽,写了《塞上曲?送王元美》七绝。“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境,对山海关景物充满向往之情。
二、明代后期的山海关诗多写战争。隆庆至万历初年,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镇长城一线长达16年。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了《出榆关》诗:“前驱皆大将(大将,炮名),列阵尽元戎(元戎,炮名)。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万历中叶,女真族崛起,东北多事,黄洪宪《山海关》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表达了作者请缨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明末,山海关有督师、经略常驻,统率重兵与后金(清)作战。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写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清代前期的山海关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及个人遭逢,语多沉痛。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一首怀古诗。全诗36句,前10句写山海关的始筑及险要的地理形势;中16句,叙述明清之战及名将对山海关防务的经营;后10句,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风格古雅平实,慷慨生哀。陈天植、王模的诗则是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抒发对李白成农民军与吴(三桂)清联军鏖兵的感慨:“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陈天植《山海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王模《榆关》)。
尤侗的长诗《出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畿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哭泣上路的情景:“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 “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
清初,发配到东北的文人路经山海关多有抒怀之作。如诗僧函可流放沈阳时写的《宿山海关》诗:“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诗人吴兆骞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时写的《出关》诗:“边楼回望削嶙峋,筚篥喧喧驿骑尘”,“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都深沉地表达了对中原故国的依恋。
四、清代中叶以后,写山海关的诗相对较少,但也有些诗连着时代风云。萧德宣的《山海关杂咏》组诗吟咏了鸦片战争前夕山海关的风土民情及军事政治情况:“小车轧轧独轮摧,男女咨嗟面色灰。问是贫民勤服苦,一年一度出关来”。“副军独领驻防营,坐拥辕门大纛明。一片荒凉南北翼,最无生计是旗兵”。鸦片战争前夕,思想家魏源写了《山海关》五绝;“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正确预见到帝国主义将对我国进行武装侵略,表达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2.和山海关有关的诗句
《山海关》——黄洪宪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
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宿山海关》——函可
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山海关》——魏源
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山海关》——闵 的
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塞上曲?送王元美》——李攀龙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3.有关“山海关”的诗词都有哪些
1. 《山海关送季弟南还》【明】 袁崇焕公车犹记昔年情,万里从我塞上征。
牧圉此时犹捍御,驰驱何日慰升平?
由来友爱钟吾辈,肯把须眉负此生?
去住安危俱莫问,燕然曾勒古人名。
2. 《山海关》【清】纳兰性德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3. 《出榆关》【宋】刘著
羽檄中原满,萍流四海间。
少时过桂岭,壮岁出榆关。
奇祸心如折,羁愁鬓已斑。
楚累千万亿,知有几人还
4. 《塞上曲 送王元美》【明】李攀龙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5. 《宿山海关》【清】 僧函
城暮霜冷月中天, 苍海潮怒渔舟隐。
抬眼乱世烽烟处, 已是红尘陌上秋。
雄关屹屹戎马逝, 塞外萧萧草木幽。
只叹萍踪身是客, 影寄云涯若梦游。
山海关的故事:
山海关,又称“榆关”,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90年,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被发掘出来后,考古界认为虎山长城才应该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1961年,万里长城—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关公1700年历史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成为镇关之宝。
4.描写山海关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山海关的诗句有:
1.《出榆关》——戚继光
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
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2.《山海关》——黄洪宪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3.《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4.《塞上曲送王元美》——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5.《宿山海关》——函可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6.《山海关》——闵 的
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7.《山海关》——纳兰性德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1.《塞上曲送王元美》——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译文:元美手持插着白羽的军事文书,冒着霜冻的寒气出行塞外。东北边境的异族侵扰边关,那报警的狼烟在相连不断的烽火台上一个个燃起,直抵京城。
元美出行之时,正当拂晓,城头上斜挂一弯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后,一场恶战又会在前线爆发。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人未卸衣,马未卸鞍,他们正焦急地翘首等待着京城的决策到来。
注释:
① 塞上曲:古乐府诗题,以唐代李白、王昌龄诸作最为著名。
②元美:即王世贞,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
③羽:指羽书或羽激,为古时征调军队或用于军事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④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边警,烽:即烽烟,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浸即举烟火报警。
⑤接:接近,直抵。
⑥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为中国古都之一,西汉、隋、唐等朝代皆定都于此。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这里实际指当时的首都北京。
⑦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
⑧征人:出征在外的将士。
创作背景:
《塞上曲送元美》是一首送别诗,明代中期,边事屡起,北方的鞑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胁国都北京,诗人和王世贞同为明“后七子”领袖,友谊笃深,诗人作此诗送别王世贞奔赴前线,并勉励其勤劳边务,以分国忧。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z/q768185788.htm
5.有关山海关的诗词
山海关及各景点相关诗文:
《出榆关》戚继光
前驱皆大将, 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关》江南靖士
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
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
《山海关》明代学士黄洪宪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山海关》清代纳兰性德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山海关》(明)顾炎武
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
东支限重门,幽州截垠堮。前海弥浩溔,后岭横岝崿。
紫塞为周垣,苍山为锁钥。缅思开创初,设险制东索。
中叶狃康娱,小有干王略。抚顺矢初穿,广宁旗已落。
抱头化贞逃,束手廷弼却。骎骎河以西,千里屯毡幕。
关外修八城,指挥烦内阁。杨公筑二翼,东西立罗郭。
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托。
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自此来域中,土崩无斗格。
海燕春乳楼,塞鹰晓飞泊。七庙竟为灰,六州难铸错。
《山海关》(清)魏源
严城当子夜, 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镇东楼》(明)戚继光
楼前风物隔辽西, 日暮凭栏望欲迷。
禹贡万年归紫极,秦城千里静雕题。
蓬瀛只在沧波外,宫殿遥瞻北斗齐。
为问青牛能复度,愿从仙吏换刀圭。
注:镇东楼:山海关东门城楼
《观海亭》(明)戚继光
曾经泽国鲸儿息,更依边城氛祲消。
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
但从使者传封事,莫向将军问赐貂。
故里苍茫看不极,松楸何处梦魂遥。
注:观海亭:在山海关城南十里长城入海处老龙头的宁海城城台上,可俯瞰大海
《澄海楼》(清)康熙
危楼千尺压洪荒, 骋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梓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澄海楼》(清)雍正
观海登楼日未斜, 晴空万里净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卷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蛟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澄海楼》(清)乾隆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注:澄海楼位于老龙头入海处
《角山》(明)白瑜
山灵招隐已多年, 穿石扳藤肯让先。
谩说太行穷地尽,惊看溟海与天连。
低徊眼界尘凡外,笑傲身疑牛斗边。
不是恩宽容选胜,当关犹税买山钱。
注:角山位于距山海关城北约3公里处
《角山》(明)陈绾
每日城中见角山, 入山始觉远人寰。
香云细袅龙宫静,石藓斜侵乌道斑。
殿阁影从沧海落,梵钟声度碧空还。
关门吏隐浑无事,犹羡僧斋尽日闲。
《燕塞湖》吴作人
人定胜天工, 燕山蓄翠洪。
坝头顷万斛,湖上立千峰。
6.有关山海关的诗句急
长相思 作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的作品。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
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颇有些激动的,甚至有些豪迈的情趣。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蓝的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的暖色调的黄色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
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不过为什么不是万帐灯呢?我认为万字更体现诗人豪迈,直抒胸意的特点。而千字用在这里,既有壮观的意思,又不夸张,也表明作者是个谨慎,内向的人。
如果是李白估计就用万字了。 风一更,雪一更。
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
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观察这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客的情怀。
7.求有关长城的词语,古诗
老龙头古诗老龙头位于明万里长城入海处,有关的诗作主要是描写长城入海处的雄奇瑰丽的景观.其中有许多诗高度概括地描摹集大海、山脉、关城为一体的景色:“云出山含雨,潮来水溉城”(明·葛守社《观海亭》);“城头望海海潮生,白浪乘风撼塞城”(明·蔡可贤《观海亭》);“长城枕山尾掉海,海楼倒挂长城外.地坼天分界混茫,山回城转横烟霭.楼脚插入大海头,巨灵触搏海怒流”(清·陈廷敬《澄海楼观海》);“沧溟之北山重重,长城划断关西东.南趋入海行且止,势如峻坂回奔龙.龙奔欲驻首昂起,云霞万丈摩青空.危楼高压老龙顶,雕梁画栋疑神工”(清·史梦兰《澄海楼》).老龙头诗中还有对秦皇汉武的求仙问道进行批判:“秦帝关存终失鹿,汉皇舟阻未成仙(清乾隆帝《登澄海楼望海作》).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岌岌可危,老龙头逐渐荒凉,八国联军的大炮使澄海楼毁于一旦,海边筑起'六国营盘”.偶有诗人至此,吊古伤怀,发出感叹:“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国旗拔去张欧帜,吏歌互答声啾啾”(刘文临《哀澄海楼》).山海关古诗作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其内容很丰富,有赞美长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的,有反映时代的风云及其他抒怀之作,但最富特色的是描写战争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长城一线长达16年之久,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出榆关》:“前趋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万历中期,女真族崛起,东北多战争,黄洪宪《山海关》中写道:“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明末,山海关常有朝庭重臣统兵与后金作战,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日,一剑几经过.”清代前期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语多沉痛哀怨.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其中的一首.全诗36句,首先写山海关的险要地理形势,其次写明清战争及山海关的防务,最后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风格古朴平实,慷慨生哀.陈天植《山海关》:“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王模的《榆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对战死沙场者遗恨的同情.尤侗的长诗《山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郊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号哭上路的惨状:“山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八达岭长城古诗八达岭不仅地势巍峨险要,而且风景秀丽奇异.中国北方长城关塞众多,但绝少有像八达岭那样集险与翠于一身的长城关口.很少有一个关口曾经走过那么多的军事家、政治家、旅行家、文学家与商贾行旅、贩夫戍卒、羁官游子以及少数民族.当他们通过八达岭时,有的惊叹天险,有的欣赏美景,有的忧劳国事,有的吊古伤怀,留下了大量诗篇.金朝的刘迎是最早提出“八达岭”一词的人,他在《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一诗中写道:“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箠,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明代徐渭《八达岭》:“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噀黄.”清代诗人沈用济在《登八达岭》诗中写道:“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清末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康有为,三十一岁时单骑出居庸关游八达岭作诗数十章,其中有一首是:“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八达岭不仅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也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群山苍茫,长城腾飞在高山之颠,宛如巨龙.参考资料节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8.关于山海关的诗句
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出榆关》——戚继光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关》——黄洪宪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
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塞上曲 送王元美》——李攀龙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宿山海关》——函可
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山海关》——闵 的
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山海关》——魏源
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
国旗拔去张欧帜,夷歌互答声啾啾。
哀哉庚子联军来,守将仓皇弃台走。
列强占借驻海军,防敌反为敌人有。
驱吾民众削台平,摧折危楼如拉朽。
山海关与老龙头
戏水赏花寻海鸟,远听涛浪念曹操。
登临龙首关城上,天下游人今似潮。
五律·山海关抒慨
北钥幽燕锁,流云压莽阡。
雄关傲边鄙,豪杰壮烽烟。
血渍寒花艳,史彪忠将传。
铜墙终可破,铁壁赖民坚。
七律·山海关怀古
姿态巍峨第一关,称雄御敌国门前。
倚山傍势鸟难越,卫国安家民畅眠。
池阔城高虽可固,纲沦政弛也徒然。
崇祯枉有榆关在,魂魄无归荡景巅。
七律·重游山海关
依山面海一雄关,历躏沧桑六百年。
浩气长存擎日月,威风仍旧逐云烟。
兵家自古干戈地,雅客而今笔墨缘。
故地重游曾感叹,燕山儿女筑新篇。
浪淘沙·山海关
险隘锁幽燕,虎踞龙盘,登高尽览北风寒。山势巍巍成壁垒,天下雄关。
喋血记当年,一怒红颜,风云际会起波澜。铁马金戈由此向,无限江山。
9.有关山海关的诗句急
长相思 作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的作品。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
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颇有些激动的,甚至有些豪迈的情趣。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蓝的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的暖色调的黄色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
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不过为什么不是万帐灯呢?我认为万字更体现诗人豪迈,直抒胸意的特点。而千字用在这里,既有壮观的意思,又不夸张,也表明作者是个谨慎,内向的人。
如果是李白估计就用万字了。 风一更,雪一更。
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
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观察这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客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