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王昭君的唯美诗词

时间:2023-02-02 12:35:54  编辑:admim

有关王昭君的唯美诗词

1.求有关虞姬,昭君的优美句段

七律 虞姬

虞家有女过江东,玉洁冰清气若虹。

不羡嫦娥奔皓月,偏随竖子傲长空。

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

勿叹势如墙上草,妾魂化剑斩奸雄!

虞姬

血染江东恨未平,西风晚照逝芳魂.

三军或作汉前将,一剑永遂垓下尘.

气短情绵花月貌,香消玉陨楚歌声.

霸王别处应垂泪,遗曲空留<<;虞美人>>.

昭君

汉家拙计是和亲,秀色用当十万兵.

一曲琵琶惊落雁,几行乡泪染胡尘.

自此汉匈干戈罢,从今海岳鸡犬宁.

不是画工贪小故,人间岂得识昭君.

引:唐才子戎昱《咏史》云:

汉家青史上,拙计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净沙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七律 昭君

琵琶欲奏汉家月,离恨难消变绝声。

故地空留残梦夜,异乡怕忆断肠羹。

徇私舞弊掩芳迹,含泪偷生葬玉容。

谁铸世间千古恨?黑河唯见冢孤横。

当他的眸中映出虞姬纤细的身躯,坚毅的嘴角不意飞扬起愉悦的笑弧,牵扯虬须微微颤动. 乐鼓声起,纾瑜怔怔地伫立一边,没有留意到什么时候起,虞姬已经舞起手中的长剑,一展她骄傲动人的舞姿,用她的唯美和绚丽吸引着她心目中英雄的柔情眸光。

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

2.用来描述王昭君美丽的词就只有落雁吗

对于美人的描写,直接描写外貌并不是最好的做法,相反侧面写她的容貌气质给人的深刻印象、对人的震撼,甚至对历史的影响,才是最高杆的,我用一页纸写什么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冰肌玉骨花容月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没有用,直接说:皇帝为了褒姒把国家都给亡了,希腊和特洛伊为了海伦开战了!顿时就倾国倾城了有木有?两大诗人深深懂得这一点,你看他们是怎么轻描淡写就让你觉得这个女子太美了:杜甫主要感叹王昭君的身世,但是首句也暗示了她故乡的人杰地灵,山川明秀,但是这样的好山河孕育出的好女子,却被迫充当了和亲的牺牲品,诗人伤心她红颜薄命,感叹她的怀才(貌)不遇,这是对一个美女从外貌升华到人格的赞美,如果她不是绝色的美人,绝对不会引起诗人们如此的感慨,你想,古代和亲的姑娘多了,公主什么的更是一抓一大把,为什么只有王昭君最惹人怜惜,因为她最美啊,把我们大汉最美的女子送给番邦,这是多么大的耻辱!相反如果送凤姐过去,你是拍手呢还是怜惜感慨呢?王安石则是侧面描写,“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你看看,第一句说她出宫的时候心里不高兴,流着泪呢,也没有好生梳头,第二句还写她没精打采的,也没化妆,这样的状态这样的素颜,还惹得见惯美女的皇帝情不自禁相见恨晚……让皇帝都失态的美女,请问这不是绝代美貌是什么??然后王安石还给画师喊冤,不是画工故意要把美女画丑,而是真正的美女,她的一颦一笑,神态举止都是美,她的神采气韵是静态的绘画根本呈现不了的!现在都还有很多粉丝认为平面照上看不出偶像真正的气质神采,这就是“意态由来画不成”啊!再举些例子,《越绝书》里面写西施,不写她鼻子眼睛怎样好看,只写吴王如何为西施营造华丽的宫室,又写越国攻破吴国王宫后,正在烧杀掳掠的士兵看到站在水晶帘下的西施,以为是天神下凡,都跪下顶礼膜拜。

李白写西施也用这样的手法“镜湖三百里,菡萏发新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大家为了争着去看美女,把湖面和水道都堵塞了,这才叫美女。《李师师外传》里写宋徽宗对自己的妃子们说自己为什么喜欢李师师:要是让你们都穿上宫装华服,站在一起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如果让你们都摘掉首饰,洗去脂粉,换上素色衣服,李师师的气质,就如鹤立鸡群一般超出你们了,那是一种超脱色相之外的风流韵致。

《红楼梦》写林黛玉和薛宝钗,前者“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没有一笔写她的容貌身材,却让人觉得形神兼备,气质神态都很灵秀生动。轮到薛宝钗就是“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些则是具象化的描写,脸谱化,口袋书封面上全都是这样的美女,但是林黛玉的神态美气质美就画不出来。

3.关于王昭君的文章

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昭君。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

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根据诗人的看法,昭君出塞,当然是“悲剧”了。

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她是寿终正寝,丧在匈奴的领土的。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两首《明妃曲》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替毛延寿开脱。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

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

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

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

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前面所引的这几首诗,不管是说昭君怨还是昭君乐,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但也有一首诗,非但不同情王昭君,而且是大骂她。

此词见于《疆村丛书》,词牌名《烛影摇红》,词的前面有序文。 烛影摇红(后汉匈奴传,言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此事之实也。

《西京杂记》乃云,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按图召幸。王嫱以贿金少,画不及貌,宫人王嫱当行,帝见之悔,乃杀延寿。

夫元帝柔仁之主也,而谓其因女色杀画工,余固不信。而王嫱以无宠自请行,诚一污贱女子耳,后之为昭君曲者多归咎元帝,殊不当也。

因此赋。)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

美人何事怨东风,独赋伤春意。月照黄沙万里,到毡城,芳心自喜。

尊前歌舞,马上琵琶,宠深谁比。 毳服胡妆,哪思旧日骄罗绮。

年年秋雁向南飞 肯寄相思字。岁久玉颜憔悴。

似花落、悔随流水。草青坟上,应是香魂,尚含愁思。

骂王昭君为“污贱女子”,和那首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的诗对照来看,恰成极端的对比。不过“到毡城,芳心自喜”,倒也说明了王昭君是出于自愿的事实。

她并没有抱怨。 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是“和亲”,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曹禺的剧作《王昭君》,是遵周总理之意而写的。剧作的主题也就是表达“胡汉和亲识见高”这七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