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宫嫔的诗词
清平调三首
唐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是李白赞美杨贵妃的诗句)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 斜倚熏笼坐到明。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无语凭栏珠泪潸,双眉蹙蹙锁春山。
可怜空长彤宫里,一世光阴半世闲。
禁宫宫女三千室,多下朱帘昼掩窗。
为避春光羞独见,花间恨杀蝶飞双。
(此类诗词实在太多了,统称“闺怨”)
2.上阳宫辞(吴融 唐诗)的意思,在线等
作者:吴 融 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昭宗龙纪元年 (889)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后召为左补阙,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朝贺时,受命于御前起草诏书十余篇,顷刻而就,深得昭宗激赏,进户部侍郎。同年冬,昭宗被劫持至凤翔,吴融扈从不及,客居阌乡。不久,召还为翰林学士承旨。卒于官。
苑路青青半是苔,翠华西去未知回。景阳春漏无人报,太液秋波有雁来。单影可堪明月照,红颜无奈落花催。谁能赋得长门事,不惜千金奉酒杯。
翠华:1).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2).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
太液:又名蓬莱池,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的北部,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苑。遗址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孙家湾村南,地处龙首原北坡下的低地上。
长门: 长门赋,开骈体宫怨题材之先河,是受到历代文学称赞的成功之作。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君主许诺朝往而暮来,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幸临。她独自徘徊,对爱的企盼与失落充满心中。她登上兰台遥望其行踪,唯见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声震响,她以为是君主的车辇,却只见风卷帷幄。作品将离宫内外的景物同人物的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赋中已是别创。
本诗大意:通往本处宫苑的路上扑满了青青的苔藓
帝王他向西去了别处的宫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来
还没有听到春天的景阳宫报更的声音
就看到了太液池的秋天的水波上有了大雁的身影
孤单寂寞的身影,在明白的光辉下显得更加孤单
美丽的容颜,在花开花落间渐渐的枯老
谁若能像司马相如般,写出我现在的心事让帝知道
哪怕是挥洒千金向你敬酒我也在所不惜啊
3.形容宫女的诗句
杜荀鹤《春宫怨》
早被迫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4、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4.求寻《上阳宫》赏析
春半上阳花满楼,太平天子昔巡游。
千门虽对嵩山在,一笑还随洛水流。
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翠华却自登仙去,肠断宫娥望不休。
没有找到相关的赏析,我自己写了一些。不知道正确与否,参考看看吧。
这大概是首宫怨诗。诗的首联:“春半上阳花满楼,太平天子昔巡游”,描绘了一幅春日洛阳风和日丽,百花齐开的景色,这里曾是昔日帝王巡游之地。颔联笔风一转,千门,嵩山还在,当年胜景,莺歌笑语却都随着时间流逝了,这里的“笑”和下文的愁字可以作对比。如今,上阳行宫,人烟荒少,只有零落的巢居燕子,繁华事散。然而,虽然美景破败,行宫寥落,那些禁锢在囚笼里的宫娥却还是不能自由,只能望着高高的断垣残壁,无语凝噎,肝肠断。字里行间是抒发了终生不得自由的宫女的幽怨,也有今非昔比的感伤。我觉得应该和元稹的《行宫》有异曲同工之妙。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5.上阳宫辞(吴融 唐诗)的意思,在线等
作者:吴融 唐代诗人。
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
昭宗龙纪元年 (889)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
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后召为左补阙,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朝贺时,受命于御前起草诏书十余篇,顷刻而就,深得昭宗激赏,进户部侍郎。
同年冬,昭宗被劫持至凤翔,吴融扈从不及,客居阌乡。不久,召还为翰林学士承旨。
卒于官。 苑路青青半是苔,翠华西去未知回。
景阳春漏无人报,太液秋波有雁来。 单影可堪明月照,红颜无奈落花催。
谁能赋得长门事,不惜千金奉酒杯。 翠华:1).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2).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
太液:又名蓬莱池,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的北部,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苑。遗址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孙家湾村南,地处龙首原北坡下的低地上。
长门: 长门赋,开骈体宫怨题材之先河,是受到历代文学称赞的成功之作。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
君主许诺朝往而暮来,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幸临。她独自徘徊,对爱的企盼与失落充满心中。
她登上兰台遥望其行踪,唯见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声震响,她以为是君主的车辇,却只见风卷帷幄。
作品将离宫内外的景物同人物的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赋中已是别创。 本诗大意:通往本处宫苑的路上扑满了青青的苔藓 帝王他向西去了别处的宫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来 还没有听到春天的景阳宫报更的声音 就看到了太液池的秋天的水波上有了大雁的身影 孤单寂寞的身影,在明白的光辉下显得更加孤单 美丽的容颜,在花开花落间渐渐的枯老 谁若能像司马相如般,写出我现在的心事让帝知道 哪怕是挥洒千金向你敬酒我也在所不惜啊。
6.上阳白发人 诗什么意思.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上阳人,红颜闇老白发新上阳宫人啊,上阳宫人,当年的花容月貌已经暗暗消失;如今已是垂暮之年,白发如银。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起笔叙述上阳人老境苍凉的形象,突出了幽闭岁月之长。“暗”字寓意深刻,揭示了宫女的青春被几十年的幽禁生活暗暗夺去。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绿衣的宫监把守着宫门;从被幽闭在这上阳宫里,不知已经过了多少春。这两句以简洁的素描,勾勒了上阳宫的环境。
再不见喧闹的车马,也没有轻妙的歌舞,上阳宫已失去往日的繁华。诗人看到的只是死一般的沉寂,简直就像一座监狱。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说起来,还是玄宗末年被选进皇宫,进宫的时候刚十六,现在已是六十的老人。
一起被选的本来有一百多个,可是,日久年深,凋零净尽,如今剩下的只老身一人。这两句勾勒了老宫女的身世。
诗人以无限忧郁、哀叹的调子,弹出了全篇作品的主旋律。“残”字,流露出一种悲苦之情。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
都说进了皇宫便会承受恩宠,因为自己是那样的如花似玉。自此到以下四句,转入对往事的追忆。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哪晓得进入皇宫,还没容见到君王一面,就被贵妃娘娘远远地冷眼相看。
我遭到嫉妒,被偷偷地送进上阳宫,落得一辈子独守空房。为了突出幽闭岁月之长,诗的以下数句,从年月、容貌、时妆等多层次、多角度加以描写。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秋夜是那样漫长,夜长无觉,天又不肯亮。
一盏残灯,光线昏昏沉沉,照着人的背影,投映在墙壁上;只听到夜雨潇潇,敲打着门窗。这四句以两个精选的具体场景,极写上阳女子一生独守空房的凄怨境况。
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将环境的凄凉、冷落与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孤苦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氛。“耿耿”,微亮。
“萧萧”,象声词,指雨声。夜间之雨,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故曰“暗雨”。
《上阳白发人》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春日的白天是那样慢,那样慢啊,独自坐着看天,天又黑得那样晚。
宫里的黄莺儿百啭千啼,本该让人感到欣喜,我却满怀愁绪,厌烦去听。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同飞同栖,是多么地让人羡慕;但我老了,再也引不起丝毫的嫉妒。
这四句以情景映衬人物:春光里自在啼唤的黄莺和绕梁的双飞燕,衬托出宫女被遗弃、不得自由的愁苦寂寞之情。这是十分委婉含蓄而又深刻细致的心理刻画。
“休妒”二字,有着深沉的内容,包含了一个辛酸的过程。言下之意是年年妒、月月妒,直至老了才“休妒”。
它概括了上阳宫女由希望到失望以至绝望的悲惨一生。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黄莺儿归去了,小燕子飞走了,宫中长年冷清寂寥。就这样送走春天,又迎来秋天,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
只知对着深宫,望着天上月,看它东边出来,西边落下;我已经见过四五百回月缺月圆。这几句是写上阳宫女深锁宫中,昏昏度日,以至于进入精神麻木状态。
青春在消亡,生命在无声中泯灭。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只‘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二语,已见宫人之苦。”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现如今,在这上阳宫中,就数我最老。皇帝听说后,远远地赐了个“女尚书”的称号。
出人意料的是,在淋漓尽致地抒发寂寞苦闷之情后,诗中主人公却以貌似轻松的口吻,对自己发出了嘲笑。以垂暮之年,担着一个所谓“尚书”的虚名,能抵偿一生被幽禁的悲哀吗?这恰恰证明了皇恩的极端虚伪。
“大家”,内宫对皇帝的习称。《上阳白发人》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我穿的还是小头鞋子、窄窄的衣裳;还是用那青黛画眉,画得又细又长。外边的人们没有看见,看见了一定要笑话,因为这种妆扮,还是天宝末年的时髦样子。
外面已是“时世宽装束”了,描眉也变成短而阔了,而她还是几十年前的打扮。这一“笑”中无疑是饱含着眼泪的。
这也许不符合一般生活逻辑,然而却是生活的真实。同是悲哀,不一定都痛哭流涕;同是愤怒,不一定都横眉竖目。
这里以貌似轻松的口吻,将悲痛的感情刻画尽致。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上阳宫里的人哪,苦可以说是最多;少小的时候苦,老大的时候也苦。一生孤苦,除了无可奈何,又能怎样?你没有看到,从前吕向的《美人赋》?又不见今日的《上阳宫人白发歌》?作者自注:“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
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吕向在开元十年(722)召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
天宝末年,有秘密地为皇帝选择美人的,当时叫做“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加以讽刺。诗的尾声部分,用感叹的情调和讽谕的语词,写出诗人的一片恻隐胸怀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社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