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伏羲文化有关的诗词

时间:2023-02-02 15:06:44  编辑:admim

伏羲文化有关的诗词

1.可有关于伏羲的诗词

伏羲

Fúxī

[1](2852-2738B.C.)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古帝,即太昊。《白虎通考》:「三皇者,何谓也?伏羲、神农、燧人也」。按:伏羲,亦作「伏戏」、「皇羲」、「宓牺」、「包牺」。风姓。有胜德。始画八封;造书契;教民佃、渔、畜牧。都陈。相传在位115年,传十五世,凡千二百六十载

1、【读史二十首】

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

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2、【诗论绝句三十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纯。

南窗白日羲皇上,

未害渊明是晋人。

金-元好问

3、

【鹧鸪天】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

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南宋-辛弃疾

2.伏羲文化有哪些

五千多年前出现的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与文明的源头。传说伏羲皇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创八卦,别姓氏,倡导彩陶文化、玉石文化、龙文化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伏羲皇用爻片创作的“日月三爻图”是中华文字与数字的开端,也是中华易学的开端。因此,伏羲皇被历代中华儿女尊称为【人文始祖】。

伏羲文化是伏羲时代产生的龙文化、玉文化、观天文化、姓氏文化、渔猎文化、太极八卦文化,原始文字与数字文化的总称。太昊伏羲皇首创的龙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精神纽带,成为民族传统、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伏羲文化的简介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这一天,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伏羲庙祭奠“人宗爷”(按:天水人习惯将伏羲称为“人宗爷”),乞求幸福安详,新年好运气。

除了汉族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一个民族始祖地位的确立,有历史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同时也是多种文化相互融汇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始祖是国人历经千百年反复审慎地选择而确立起来的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代表。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的本身也是历史性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民族先祖的认定,是从远古的传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确立起来的。“三皇五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已逐步确立。“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关于太昊伏羲的文字记载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左传》、《管子》、《周易》、《庄子》、《荀子》、《列子》、《战国策》、《国语》、《世本》、《逸周书》、《山海经》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太昊伏羲的表述。《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段话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伏羲功业和始祖地位,影响甚大。

在正史中,司马迁《史记》从五帝之首的黄帝记起,未为伏羲立传,但他在《太史公自序》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贡献。到了东汉班固的《汉书》,则突破《史记》的界限,将上古帝王世系从黄帝推至伏羲,伏羲开始登上官定正史。《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汉书·律历志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诸语,认为“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并以太昊伏羲为历史源头,确定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这就是说,在古帝王系统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继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次为女娲、炎帝。梁代肖绮《〈拾遗记〉序》中说:“文起羲、炎”。其后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汉族文化的肇始者,所谓“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至唐开元间,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综述、补充前世有关伏羲的文献材料,成一篇较为完备的史传。至此,伏羲在历史古代典籍中历史化的过程全部完成。

4.伏羲文化介绍下

伏羲氏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一说伏羲即太昊,本姓风。

传说他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神话中华夏民族的始祖。

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都陈。

在位15年。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又相传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渔打猎。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

像中伏羲氏散发披肩,身披鹿皮,一派远古风范。远古时期,人们以石器加工兽皮,再以骨针等工具进行缝制,用以御寒。

图中左下角画有八卦图形表明他创制八卦的功绩,而伏羲氏的目光显得深沉、睿智,无愧于古代智者的形象。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

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

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这种二进制数学模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石)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 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出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

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伏羲氏造书契、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

龙马负图寺遂成为“河图之源”,伏羲氏则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汉书·孔安国传》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据说伏羲乃雷神之子。《山海经》说:“雷泽中有雷神羲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太平御览》引《诗含神雾》说:“华胥氏因踏雷神足迹,感而有孕,生伏牺。传说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氏有赤龙氏,降龙氏,上龙氏,屠龙氏,青龙氏,水龙氏,潜龙氏,长龙氏,白龙氏。 伏羲氏的迁移和龙图腾的形成 伏羲氏在天水发源,以蛇为图腾。

古书中记载,伏羲氏生于成纪,徒治陈仓,都于陈,在位一百五十年,传十五世。伏羲氏发源于成纪,发展壮大后,沿着渭河谷地进入关中,出潼关,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东迁,而后折向东南,最后都于陈。

这一活动区大体与仰韶文化古遗址的分布区相吻合。只是伏羲氏是氏族迁徙还是文化影响尚待研究。

今河南淮阳蔡河之滨,有“太昊伏羲氏之陵”,高约20米,上圆下方,据传此陵在春秋时已有,习传至今。陵区周围古柏参天,碑刻林立,为公认的伏羲墓地。

龙图腾的形成,源于伏羲,而非炎帝,黄帝。除了闻一多先生论述外,还有其它证据。

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前面虽说伏羲蛇身人首,但在最后却言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这种记载暗示了伏羲氏在龙图腾形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又蛇在生肖中叫小龙。蛇如果有了灵性,就变成了龙。

汉代纬书中讲,伏羲氏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伏羲氏即是青龙,青帝。

炎帝神农氏以火德为王,为赤龙;黄帝轩辕氏以土德为王,为黄龙。按照五行始终说,最先出现的是木,而非火、土。

同理,青帝也应该是远古第一帝,青龙也是中华民族第一龙。伏羲氏自然也就是当之无愧的龙图腾的创始者,而天水,也就是龙图腾发源地。

龙的传人,在知道炎黄为老祖宗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在炎皇之上,还有一位更伟大,更古老的始祖,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文明。 伏羲氏的蛇图腾和天水的蛇禁忌 伏羲氏蛇身人首,说明伏羲氏以蛇为图腾。

在《山海经》中,人首蛇身,人首龙身的神数量巨大。可注意的是尤以北、西、南为多。

东方《海内东经》有雷神,龙身而人头,据考证此条为错简,应在《海外西经》。又前面已知雷泽在甘肃庄浪,雷浪之神也应在西北。

《山海经》中神有454个,“神人”307个,与蛇、龙有关的达138个,占45%,可见,蛇在远古先民心中的地位之高,无与伦比。 以蛇为图腾,在防卫同族的同时,也会发生不愉快。

每个老祖宗当然认识自己的子孙,认识他们的相貌和声音。但儿孙太多时,老祖宗一时疏忽,认错了人,那是谁也不能担保的。

于是同一图腾族的人对这个老祖宗是又。

5.有关“龙马精神”的文章,诗词名句

窗外细雨微朦,远方,迷离的灯光温柔的摇曳着城市的夜空。

马年初夜,静坐在案桌旁,点燃一支香烟,沏一杯香茗,任思绪随《马儿你慢些走》的乐曲自由飘荡。( 文章阅读网: )

“栉风沐雨走江湖,戈壁摇铃叹影孤。不恋平原多嫩草,愿从荒漠闯新途。”恍若间,一匹不为坎途、不恋“小桥流水人家” 的孤马,抱定一腔热血,无怨无悔的向着“天涯”的方向踏云而去。又若见“莽原万马奋扬鬃,啸聚黄河气势宏。滚滚洪波呈淼景,骎骎骁骥起骉风。”万马乘风、一路奔来。那气势、那场面,撼人心脾,夺人耳目!

国人爱马,是因了它那良好到极致的品性和千年吉祥化身的传承。马年的到来,又给这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田园和心灵注入了更加丰富美好的内涵。

有人说华夏的文化是从马文化开始的,我举手赞同。这个可以从“洛河图”的传说中得以印证。相传在远古伏羲氏时代,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其背上驮着一幅绘有天地间景象的人文图,后人叫“河图”,伏羲研究后,灵光大开,依此而演绎成八卦。至此中华文明开始载入史册,“龙马精神”也就成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价值理念。

说起“龙马精神”,觉得《易经》有说最为贴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者,龙马也。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它包含了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等涵义。坤者,牝马也。牝就是母马,坤卦就是讲母马的包容之象,用母马代表大地的包容和广大。因此,这句名言也就被认为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龙马精神“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尤以有了“牛马年好种田”的预示,人们对马年的期盼值也就更高了些许。在彼此的祝福中,“马到成功、龙马精神”的利用率更被推捧到了至极。

因为人们喜欢马,所以,也就有了“马文化”。 从古至今有关马的美誉和马的故事无处不是:古代有专门掌管马的官员叫御马史,官职比县官都高,是正五品。在现代,有专业饲养赛马的马倌,职称达到教授级;《西游记》里孙悟空被玉皇大帝封为弼马温,虽然弼马温这个官职是对孙悟空的一个嘲讽,但由此可见在天庭,马的地位依然如同人间。而唐僧的座骑白龙马则是神仙下凡,正是有了它和徒儿们神奇的保护,唐僧才能几经劫难而无事平安。在《三国演义》中除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之美谈外,武功盖世的吕布胯下的赤兔胭脂马更彰显了吕布的盖世武功,后来此马归了关羽所有,更铸就了关羽的英武和忠义。而刘备骑的“的卢”神马助刘备飞过檀溪,使刘备化险为夷,最终成就霸业。《杨家将》里,白马救主,让杨六郎起死回生,让寇准名扬朝野。《说岳全传》则是一座庙里的泥马使康王赵构脱离险境,最终当上了南宋的皇帝;善于相马的伯乐,也因千里马的缘故而名垂青史。至于白马非马的哲学狡辩和指鹿为马的经典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正可谓无马不精神!

也许你不懂的绘画,但提起《八骏图》估计就没有人会说不知道。《八骏图》中的八匹马传为周穆王御驾坐骑,谓之“王驭八龙之骏“,分为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八骏。清代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画的《八骏图》名闻遐迩,价值连城。而徐悲鸿的《八骏图》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则更是无人能及了。那飘逸的神态、彪悍的野性、威猛的秉性、精到的画工尽,无不让人叹为观止。也正是因了这些大师们的渲染,这马的精神才又增添了许多新的灵性,这神奇的马儿也就成为了人们向往生活和热爱生命的咏志之物和最好象征。

突然想起了电影《白马》中的一段情节:一匹雪白的八路军将士的战马,不幸被俘,日本鬼子使用了种种威逼利诱的手段,企图让这匹马儿归降,但是,马儿却宁愿饿死,也要像自己的主人一样,誓死与鬼子势不两立。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发生在人的身上,不足为奇,一匹马儿,也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坚守,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是何等的忠诚与节烈!

“龙马精神”就是我们这个华夏民族, 自古以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积极向上的精神。是长江,黄河一泻千里,奔腾不止的精神,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最高精神境界。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我们的固有道德追求和现代价值观念,我们的疆土保护和经济发展都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撞击和考验。如何把握好自己民族的灵魂,坚守住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有飞龙在天,呼风唤雨的豪迈气魄,我们需要有潜龙在渊,兼能并蓄的博大胸怀;我们需要有天马行空任驰骋的伟大梦想,更需要脚踏实地,马不停蹄坚韧的毅力。让我们把激情和希望寄托在这马年的初始,让窗外的和风细雨涤荡出一个清明亮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