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古代有关道德经的诗词

时间:2023-02-08 09:52:21  编辑:admim

古代有关道德经的诗词

1.有关古人修身养性的诗句

孔子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格言名句大全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2.关于驳老子写了道德经的诗句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老子《道德经》中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像我现在又讲说关于老子的书,不必问,也知道是绝对没有学问、没有智慧的乱吹。“言者不如知者默”这话意是老子自己说的,白居易说,老子既然如此说,那他本身自然是智慧很高了,可是他为什么自己还是写了那么多个字呢?世界上打老子耳光打得最好的,是白居易这首诗,纵然老子当时尚在,亲耳亲见,也只当充耳不闻,哈哈一笑,无所反驳了。

3.老子的道德经里的名句有什么

一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下略)第二十三章 【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八章 【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七章 【译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 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二十三章 【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第十二章 【译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第九章 【译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

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七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第十六章 【译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十九章 【译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

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十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十二章 【译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十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第三十三章 【译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

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4.关于老子的诗有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曾任守藏史,孔子曾向其问礼。思想精华是朴素辩证法。

被庄子传承,并与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代表作品为《道德经》。

5.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言最好是《道德经》里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以上是道德经中很出名我又比较喜欢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李百药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种树者必养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太多了~。

6.关于老子出关的诗文,多多益善

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ps:

老 子 故 宅

[明]谢 江

太白星傍飞紫阁, 洛阳羁客屡登游;

乎观青嶂窗前拥,倒听黄河槛外流;

细管疑从半天落,五云偏向蕊官浮;

还丹妙诀人难遇,怅望函谷有跨牛。

至老子庙应诏诗

【南北朝】庾信

虚无推驭辨。

寥廓本乘霓。

三门临苦县。

九井对灵溪盛丹须竹节。

量药用力圭。

石似临卭芋。

芝如封禅泥。

毻毛新鹄小。

盘根古树低。

野戍孤烟起。

春山百鸟啼。

路有三千别。

途经七圣迷。

唯当别关吏。

直向流沙西。

7.关于《老子》的名言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章) 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七章) 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 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 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

5、“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第十六章) 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 意思是: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

9、“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意思是: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第三十一章)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

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意思是:将要收敛它,必须 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这叫做微妙的启明。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第四十一章) 意思是: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1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第四十四章) 意思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

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14、“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第四十七章) 意思是: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15、“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 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

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 意思是: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1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第八十一章) 意思是: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