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乌江亭的古诗诗意是什么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
“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2.有关乌江的诗词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诗·乌江 【唐】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乌江 【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变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不死,不教战血到乌江。
3.古诗中对乌江亭有何记载
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以来是一个渡口,秦汉时期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亭之一。
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刎,史称乌江自刎。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公元前202年末,汉王刘邦撕毁与项羽在广武,即今河南荥阳东北订立的 以鸿沟为界的“楚河汉界”和约,与英布、韩信、彭越会师追击项羽。 韩信在 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设下埋伏,引诱项羽陷入重重包围,并令汉军学唱楚 国歌曲,以瓦解楚军的斗志。
项羽闻听四面楚歌,误认为刘邦已夺取西楚,郁 郁寡欢地同宠姬广姬对酒唱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 兮可奈何,虡兮庾兮奈若何! ”赓姬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义 气尽,贱妾何聊生! ”遂拔剑自刎。庾姬死后,项羽带着仅存的八百士兵连夜 突围。
后有灌婴五千追兵,项羽一口气跑到乌江,这时仅剰二十六人。根据司 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
乌江亭长……谓项王 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臣有 船,汉军至,无以渡。’ ”而项羽却说“天之亡我”,并说“且籍与江东弟子 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即使江东父老可怜他让他当大王,他都觉得 无颜见江东父老,最后还是自制于乌江。
唐诗中关于乌江亭的诗句尤以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 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最为著名。
4.杜牧的《题乌江亭》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题乌江亭》 原诗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赏析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
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
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
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春色:春风又绿江南岸 【注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8. 还:回归,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长江 【译释】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赏析】。
5.列举三首写项羽乌江自刎的诗词
1、《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2、《乌江亭》 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译文: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3、《咏项羽》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活着的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亭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扩展资料: 前203年(汉四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
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
刘邦听从。 前202年(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
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被围(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自垓下突围后,行至阴陵迷路,为汉军追上,再退至东城。 向东至乌江亭自杀身亡。
此乌江以亭制隶属于东城县。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
《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 。
6.请问《题乌江亭》和《锦瑟》两诗歌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描写内容
赏析诗歌,必要先了解作者,杜牧和李商隐的诗歌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又不相似.他们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但是杜牧始终都执着于理想,李商隐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杜牧的诗歌有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而李商隐却有深情缅邈的风格特点. 这两首诗中有相同的手法,都是略有隐喻的手法,借事物喻事,我们能在杜牧的《题乌江亭》中看到他借着项羽兵败自刎之事,暗寓浪费机会,略带讽刺批评.李商隐的《锦瑟》借物思物,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悲欢离合之事.不同的手法是,《题乌江亭》吟史诗,借题发挥自己的想法、判断,杜牧在此诗中写的情怀旷达,大气,直接隐喻,指出事情的重点.而李商隐的诗中构思缜密、情思较为宛转,算是咏物又不咏物,在诗中赋予寄托,整首诗都寓意深长且寓意较为明显.体现出诗人的内向伤感.古今对此颇有揣测、争议. 杜牧的《题乌江亭》中只用一个典故贯穿全诗,语言比较简洁,每一段表明的意思明确,清新俊逸的风格突出.“胜败兵家事不期” 首句就说出胜败的兵家常事,铺垫了下文.诗中“包羞忍耻是男儿”一句写的大气磅礴,颇有男儿气概,间接引出项羽缺乏气度.尾句“卷土重来未可知”又用兵家的角度分析了项羽,如果隐退江东是否能卷土重来,语言略带疑问但不失作者的远见,思维阔达.对待问题的态度.整首诗语言流畅. 李商隐的《锦瑟》此诗含意隐晦、意境非常的朦胧,用了诸多隐喻、典故来引出作者想表达的心思情绪,全诗制造了朦胧的气氛,.在诗中仿佛看到物质的实体,又看不清具体的概括含义,诗句语言令人迷惘.古今文人雅士对此多有判断,是寄喻?还是回忆恋情?还是自伤自怜.我也不敢妄下定论诗意具体表达什么.但能判断的是诗歌种有种悲怆的情感,诗歌语言精美华丽、典雅,有一种凄婉的美感.。
7.描写乌江的诗句
全唐诗卷647_11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全唐诗卷647_42 「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
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项王》汪绍焻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咏史诗·乌江
年代:【唐】 作者:【胡曾】 体裁:【七绝】 类别:【怀古】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