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包公祠的诗词

时间:2023-02-16 09:06:48  编辑:admim

有关包公祠的诗词

1.包公祠导游词4分钟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包公祠参观游览。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家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包拯。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著名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包公”、“包青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生……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历代。现在的包公祠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它于1983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

包公祠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 它不仅是开封、也是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往里面参观。

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敬仰,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和写照。大家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其实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做“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

比如说,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所以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别数量门钉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家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说中不会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

但是,这种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的照壁却不多见,这使得包公祠更加的庄严肃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这里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147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

碑文开头就说“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意思是开封府原来就有宋朝包孝肃公的祠堂,是以祭祀来纪念他担任开封知府时的功绩的。请大家再看这里,“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开封府衙办公大厅的北面,始创年月不详,但经历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们明朝。

这就充分证明了开封包公祠的悠久历史。西边亭子石碑上刻的是1988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写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也是人们对包公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

2.开封现场包公祠讲解词

各位朋友: 大家到宋都开封旅游,自然就会想到北宋名相----包拯。

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为民请命,有说不完的故事。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的纪念地-----包公祠游览。

包公祠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南隅,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湖泊,叫包公湖,相传一千年前宋代管理京城的开封府就被埋在湖面九米之下。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包拯而兴建的包公祠就位于包公湖畔。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今安徽合肥),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六十四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包拯历任知县、知府、按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后封为龙图阁大学士,死后封谥号为孝肃公。

包拯是我国北宋时期很有名望的直臣官吏,在人心目中,他是清官的代表,百姓称之为“包青天”。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可纳为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谏言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谦洁清正。

关于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元朝以来就在民间流传开来,直至形成现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象的包公,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景仰和喜爱,大家心目中的包公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们今天就通过包公祠所展出的内容来认识一下这个包大人吧! (引领游客进入前殿)首先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先生讲,黑老包当然是黑脸的,还有女士补充,头上有个月牙,胖胖的,很高大。

这是我们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黑面威严,高大威猛。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看这一幅宋包孝肃公遗像。

此碑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宽一百一十厘米。关于这块石刻画像的来历,我们从此碑文上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位叫徐琪的官吏,在他赴任途径淝水时,在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遗像。

当时他惊喜异常,就出资把包公的遗像刻在石碑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那块石刻的完整拓片,它真实地反映了包公的真面目,逼真地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包公就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

看到有人在摇头,不象啊,因为跟传说中反差太大。为什么传说中是黑脸的?大家知道,中国各个省份都有地方戏,包公的故事在宋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舞台常用各种颜色的油彩绘成的脸谱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及特征,其中,白色多表示胆小、懦弱,一般用来形容小人及奸臣的可恶嘴脸,从俗语“小白脸、坏心眼”中可体会到人们对白脸的反感。

所以象包公这样的清官绝对不可以是白脸的。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特别设计出黑色脸谱来表示包公的铁面无私。

由于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大,他在舞台上的形象也是高大威猛、超出常人、与众不同的,久而久之,我们就都觉得包公就该是黑脸、大个子。看来,实际并不是这个样子。

包公去世后,皇帝停朝一日,以示哀悼,并赐谥号孝肃公。我们了解包公就由这孝肃开始。

孝,表示包公是个极孝顺的人;肃,是表示严肃,开封有“包公笑比黄河清”之说。历史上,包公的父母中年得此独子,视为掌上明珠,抚养成人。

少年包公聪明好学,二十岁就满腹经纶,心怀报国之志,家人望包公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但包公不肯,他遵循一则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大家很为他惋惜,就想到让包公娶妻,二十六岁包公与董氏完婚,心安理得留下贤惠夫人照料父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二十八岁时包公考中进士,被派去做知县,但包公很犹豫,因父母年迈不愿远行。

此时的包公毅然辞官不做,他的理由是自已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为国家效力,而父母年迈,已无太多时日,自古忠效难两全,他决定先尽孝后尽忠,回到家乡侍奉双亲。三十六岁时,父母双亡,包公又守孝三年。

三十九岁时包公才开始做官,出任天才县知县。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包公对自已的后代子孙也要求非常严格,临终时,写下这样一则家训告诫后代子孙,意思是说,如果我包家的后世子孙有为官的,他们当中有谁敢胡作非为、贪赃枉法,那就决不能让他们踩进家门,即使人死了,也不能埋在老坟里。这种惩治方法,是相当严厉的。

包公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三十九岁出来做官时,曾写下一首五言诗,这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一首包公的诗作。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首诗可以说是包公的言志诗,表明包公的愿望和理想。

包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任开封府知府时,以他的才能和品德,秉公执法,不畏权贵,被百姓称为“包青天”。 这里有一块宋代保存下来的石碑,上面刻着“开封府尹题名记”。

开封府尹是一个重要的职务,因为开封是京城,是朝廷所在,所以皇帝一向都派自已信任的人来担任。在这块石碑上刻有宋代183位开封知府的名字,比较有名的人还有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等。

好了,现在就请大家来找一下包公的名字在哪里。看到了,很特别的地方,但又有些怀疑。

包拯两个字的阴文已经模糊不清,而且有一道深深的指痕。这是因为,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或争相指点包拯的名字,天长。

3.形容好官的诗词

1.有人作十字令来赞美公正廉明的好官: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三思后行,四方赞誉,五湖四海,六神镇定,七情安然,八路作风,九泉无愧,十分可贵。”

此令真可为干部的座右铭.

2.肇庆包公祠内有一首包拯所写的诗,该诗镶嵌在端州区沙街尾包公祠正殿所面对的一幅照壁上,字体巨大,十分抢眼。诗的题目是《题端州郡斋》。全诗现状如下: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修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

往牒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包拯这首诗以“修干”、“精钢”喻公正、廉洁的好官,他们崇高、正直而且刚强不屈,终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又以“鼠雀”、“兔狐”喻贪财、仗势的恶吏,他们有财可贪则喜,无势可恃则愁

4.关于宋都东京汴梁的诗句

《朝中措 以上二首见元草堂诗余卷上》

年代: 元 作者: 杜仁杰

汴梁三月正繁华。行路见双娃。遍体一身明锦,遮尘满面乌纱。车鞍似水,留伊无故,去落谁家。争奈无人说兴,新来憔悴因他。

《打虎儿行》

年代: 清 作者: 毛奇龄

打虎儿,乃在汴梁之禹州,禹州城外朱家楼。

小儿十一随父耕,深林有虎斑毛成。

飗飗黑风吹草根,乘风攫人谁敢撄?

小儿不识虎,疑是狐与狸。

见虎衔父肢,咆哮草际风来吹。

儿啼向风不得父,把杙打虎截虎路。

三尺童子五尺杙,凭空击去着虎臆。

虎惊顾儿舍父逸,深林风草皆无色。

禹州太守呼小儿,予之以帛饱以糜。

予时在署识儿面,披发跳掷真儿嬉。

问儿打虎虎何似?举手张牙作虎势。

假虎隐幔恐小儿,小儿惊避力不支。

当时见虎得无怖,此事我亦昧其故。

禹州太守省得知,是时小儿知有父。

男儿七尺纵复横,争名攫利万里行。

高堂存没总不问,那肯舍命恋所生。

我所思,打虎儿。

题赵松云迷禽竹石图》

年代: 宋 作者: 仇远

锦石倾欹玉树荒,雪儿无语恋斜阳。

百年花鸟春风梦,不是钱塘是汴梁。

《皇甫巨川父年八十八母年八十四歌》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屈二指兮郎罢九秩,虽则九秩兮髯犹如漆。

梁之郊兮黍稷栉栉,父曰儿归兮吾督汝銍。

加六算兮圣善九旬,虽则九旬分发犹未银。

汴之水兮鲂鲤鳞鳞,母曰儿归兮我甘汝珍。

夫妇偕老兮古无此比,父母俱存兮今谁其拟。

禄养于南兮云胡不善,汴梁言还兮昼锦乐只。

二老有子兮又有孙,寿且康兮施及后昆。

逮老及彭兮永贞厥根,泽诗薰书兮益大宁斋翁之门。

5.关于包公祠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包公祠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 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

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风格古朴,庄严肃穆。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包公祠有正殿、回澜轩、清心亭、直道坊、东轩等建筑。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立懦”四个醒目大字,在“包孝肃公词”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

包公祠正门的门楼并不显赫,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就像宋代一户普通人家,平淡而朴实,只是门前凸起的石鼓,门楣上“包孝肃公祠”五个金字,彰显着包公曾经的地位。这“孝肃”二字,是宋仁宗赐给他的谥号,是对他身前美德的嘉奖。他是一个孝子,父母身体欠安,他便在前端水送药,极尽孝道,一度弃官不做。

包公祠的正堂,供奉着用檀香木雕刻的包公彩绘像。包公白面、长髯、儒雅、端庄。他坐在神坛上,左立捧印文官,右立持剑武吏,案几上放着令箭、朱笔、虎头签、惊堂木等,仿佛升堂在即。令人颇感兴趣的是这个包公并非黑脸,而是一个白面儒生,额头也没有日月阴阳眼,或许这才是“包拯”真实的尊容。

祠堂西南之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读书,以为纪念。祠堂东南角的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内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记》,记中说:有一个太守喝了这里的泉水,头痛欲裂,原来他是个贪官;而几位举人饮了此水,顿觉水甜如蜜,原来他们都是好人。故此井名为“廉泉”。现在合肥已生产“廉泉”啤酒。以表达对包公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6.形容好官的诗句

1.有人作十字令来赞美公正廉明的好官: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三思后行,四方赞誉,五湖四海,六神镇定,七情安然,八路作风,九泉无愧,十分可贵。”

此令真可为干部的座右铭.

2.肇庆包公祠内有一首包拯所写的诗,该诗镶嵌在端州区沙街尾包公祠正殿所面对的一幅照壁上,字体巨大,十分抢眼。诗的题目是《题端州郡斋》。全诗现状如下: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修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

往牒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包拯这首诗以“修干”、“精钢”喻公正、廉洁的好官,他们崇高、正直而且刚强不屈,终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又以“鼠雀”、“兔狐”喻贪财、仗势的恶吏,他们有财可贪则喜,无势可恃则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