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所有关于典故的古诗
初中古诗词典故知多少 初中古诗词典故知多少 典故是古诗词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作者通过借用典故来表达一些特定的内涵。了解典故的出处及在诗词中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词的内容。
近几年的中考,有些省市在考查古诗词赏析时,也涉及到了诗词中的典故。如下列对《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宇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曲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曲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下面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典故作了归纳和整理,希望能够对初三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 出处:晋王恺有一良牛名“八百里驳” 含义:指牛 典故二:五十弦翻塞外声 出处: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含义:泛指各种乐器 典故三:马作的卢飞快 出处:三国时刘备骑的战马 含义:指良马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一:亲射虎,看孙郎 出处:三国孙权“骑马射虎” 含义:作者以孙权自喻 典故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出处: 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赦 含义:作者以魏尚自比 典故三:西北望,射天狼 出处:天狼星 含义: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典故一:蓬莱文章 出处:指汉代文章 典故二:建安骨 出处:建安七子刚健爽朗的诗风 典故三: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谢脁清新秀丽的诗风 三个典故的共同含义:作者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行路难》(李白) 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 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 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一:怀旧空吟闻笛赋 出处:西晋向秀作的《思旧赋》 含义: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 典故二:到乡翻似烂柯人 出处:指晋人王质 含义: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梅岭三章》(陈毅) 典故一:此头须向国门悬 出处:指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一事 含义: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典故二:取义成仁今日事 出处:《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含义: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汉江临眺》(王维) 典故:留醉与山翁 出处:指晋人山简 含义:作者以山简自喻 《渔家傲》(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出处: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含义:表现边关将士的报国激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含义: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 《别云间》(夏完淳) 典故:今日又南冠 出处:楚人钟仪被晋国关押始终戴着南冠 含义:指囚徒 《泊秦淮》(杜牧) 典故: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南北朝时陈后主作的舞曲 含义:这里指亡国之音 担心你不满意特意找了许多,你可以随便找一句喔! 希望你能得到怎样中意的句子! 祝你开心每一天!^-^。
2.初中诗词中,有运用了典故的诗句有哪些
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拓展】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用天狼星比喻敌人(即辽国与西夏),表达了作者爱国,想要为国杀敌,报答国家的胸怀.
-----------------------
备注:由于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有三个用典故地地方,所以都列出来了.
3.【初中诗词中,有运用了典故的诗句有哪些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4.学校一词有何典故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
有了文字自然 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到了夏代,出现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
还有“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人学之地;后者为小学, 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
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 与“瞽宗”。“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 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
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 而定。 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又有塾、庠、序、校之别。
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 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可升人国学而学于大学。国 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后来,人们专用塾称呼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庠、序成了乡学之名。
学则 和校合并,成为教育机构的通称,一直沿用至今。
5.古代诗词中学稼一词有何典故
据《论语?子路》记 孔子的门徒樊迟要求学种庄稼, 孔子答道》:“这方面我比不上老农。”
要求学习园艺,孔子回答》:“这方面 我比不上老园丁。”等樊迟离去之后,孔子对此发感慨说:“樊迟可真 是个小人啦!君王喜好礼节,则老 百姓莫不顿生敬意;君王喜好义气, 则老百姓莫不脤服贴贴;君王喜好 信用,则老百姓莫不领受其情。
如果能做到这些,四方之民都会归顺自 己,还用学什么种庄稼”后世诗文多用此典,以“学稼”、“樊迟稼”喻指 文人务农。唐?钱起《东皋早春寄郎四校书》:“禄微赖学稼,岁起归衡 茅”。
唐?韩愈《县斋有怀》:“犹嫌子夏懦,肯学樊迟稼”。
6.跪求初中全部古文 古诗词典故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7.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所有典故
1、次北固山下(唐)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典故】 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赏析】 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2、赤 壁(唐)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典故】 ①铜雀:即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
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赏析】 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 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4、鹧鸪唐)郑 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①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典故】 ①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
黄陵,山名,一名湘山,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畔。相传娥皇、女英是唐尧的两个女儿,同嫁虞舜为妃。
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赶至南方,也死于江湘之间。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赏析】 诗的颔联有一层浓重伤感的氛围: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
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①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②飞快,弓如霹雳③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典故】 ①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
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②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在荆州遭敌将追杀,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③霹雳:指雷声,此处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语出《北史·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
【赏析】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营造了将士们出征前群情激奋威武雄壮的气氛。 ②③“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塑造了意想中的自己无畏的战斗形象:骑的卢骏马,挟霹雳强弓,冲锋陷阵,杀敌立功。
6、使至塞上(唐)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①。
(摘自七年级下册)【典故】 ①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赏析】 末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7、泊秦淮(唐)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 ①《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江北,可一江之隔的南唐陈皇帝陈叔宝依旧沉溺声色,终于被俘亡国。
因此,《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赏析】 诗人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抨击的是只顾个人肆情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8、雁门太守行(唐)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①,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②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 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赏析】① 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
②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9、别云间(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