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春天的古诗万物有灵性
描写春天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27首关于春天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全文诗句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白鹿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白贞。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翻译】 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
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其全文诗句如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翻译】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湿润得松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清平调·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翻译】 看到彩云想起她的衣裳,看到花儿想起她的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都取下了旧春联换上新春联。
《绝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第一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www.slkj.org。
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第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春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其全文诗句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登科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
其全文诗句如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翻译】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掩映于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
2.含有灵字的诗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唐 · 李商隐《嫦娥》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先秦 · 屈原《离骚》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先秦 · 屈原《离骚》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唐 · 韩愈《谁氏子》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 宋 · 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邓禹有灵应笑拙,周公无梦固知衰 —— 宋 · 陆游《乞祠久未报》 脚力虽云弱,心灵尚宛然。—— 宋 · 姜特立《足弱二首其一》 一尘顿灭灵台上,万动都销烈焰中。
—— 宋 · 常挺《挽想庵和尚》 愿得灵凤胶,续之於仁贤。—— 宋 · 田锡《拟古》 乞灵剩拟羞苹藻,养性何劳学汞铅。
—— 宋 · 岳珂《问道宜兴二首其一》 因露寝兮产灵芝。—— 汉 · 班固《论功歌诗》 老龙拿空欲轻举,山灵地祗挽之住。
—— 宋 · 张镒《句》 桃芬烂漫,不见灵云。—— 宋 ·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一》 山灵念我来,遂使蒙雨收。
—— 宋 · 晁公溯《十月晦日同一属官刘司户师教授孙司理游九顶》 灵亦乐康,乐斯阕兮。—— 隋 · 佚名《绍兴祀岳镇海渎四十三首其一》。
3.关于万物的诗句
送朱生(宋·欧阳修)
万物各有役,无心独浮云。遂令幽居客,日与山云亲。
植桂比芳操,佩兰思洁身。何必濯于水,本无缨上尘。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战国思想家 列子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逆旅:旅店,招待旅客的地方。光阴:时间。过客:过往的客人。这两句大意是:天地是万物寄宿的旅店,时间是历史长河中过往的旅客。前句从空间上讲万物在变化,后句从时间上讲光阴在流动。两句形象地说明一切事物和时间在无限的宇宙中都不过是一个过程,这是符合辩证思想的时空观。作者认为,既然时空都在变化,浮生若梦,面对着阳春美景,自当纵情游赏,及时行乐。现在可以反其意而用之,劝人们珍惜时间,在天地间干出一番事业;讲时空变化,也可引此名句。
唐代诗人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能无私于一人,故万物至而制之,万物至而命之。战国时期军事家 尉缭 《尉缭子》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春晴怀故园海棠》宋. 杨万里
4.急求《万物有灵且美》中的精彩语言或语句,,,很急
1.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
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2.我下床走到窗前。
今天天气很好,朝阳斜照在那些历经风霜而略呈塌陷的屋顶上。近处园中斑驳的树叶和远处幽静的苍山交织成了一片。
3.尽管寒风扫过我的脸颊,我还是禁不住愣站着欣赏这一幕动人的画面。干了这么多年的兽医,我始终无法了解生命的奇迹。
4.它把追逐汽车当做一种可贵的艺术,而且每日练习从不厌倦。5.它将身子伏低,眼睛紧盯着车子的前轮,然后一步一步地潜行过来。
随着车速的渐增,它也将脚步越放越快。6.在快要驶上岔口的柏油路时,我看到它以优雅的姿态跳出石墙,然后又不慌不忙地坐在岔路口,带着胜利的表情目送我驶上公路。
7.它们比肩齐步,还不时地以慰藉的眼光互勉。到了大转弯处,它们以整齐的飞跃姿势随着老爹越过石墙,消失在草地中。
8.我看着它以盖世无敌的步态慢慢踱回农场,心里也跟着松了一口气。它的风采仍然不减当年9.我躺在青青的草原上,懒洋洋地半合着双眼,偷偷地打量着蔚蓝的苍穹。
我觉得这是恣情浪费你的感触的最好时刻。你可以细致地领会和风扫过汗毛的感觉,也可以沉醉在一切化为乌有的虚无之中。
10.这时,我暂时步出了生命的洪流,像一艘偷偷靠岸游玩的小船,让自己与那滚滚的世俗之流完全脱离了关系。(好吧,我知道我很凑合,大部分都是网上找的,只有几句是问老师的。
丢人ing。)。
5.请解释万物有灵论
早期人类在形成“灵魂”观念之后,常常把这个观念从人自身外推到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万物之上,想像它们也和人类一样有一个灵魂,支配着它们的活动。
18世纪英国的著名哲学家休谟在其《宗教自然史》一书中对这种人性的自然倾向作出过深刻的分析: 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意向,即认为一切生物都跟他们自身相类似,并把这些他们非常熟悉和他们完全理解的……品格转移到每一种物象上面。那些经常占据他们的思想并义总是以同样的形式出现的未知的原因,使得他们把一切都预想成是完全相同的。
还在不久以前,我们曾经把思想、智慧和情感赋予了它们,有时甚至把人的肢体和形象也赋予了它们,以便力求使它们和我们相似。 19世纪法国的著名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也把这种人性外推和泛灵化的自然倾向称之为“天赋意向”,并认为“物神祟拜”这种宗教现象就是由此而形成的:这种物神崇拜的特点就是自由而直接地运用我们下面的天赋彦向,即在所有自然的和人工的外在物品中看到由生命而赋予灵性的实质,这种生命在其本质方面跟我们是相类似的,但是在力量方面却是变化着的。
在于我的自然物品和人工物品,都想像为具有“灵性”和“生命”的存在,想像为与我们人类相似的存在,这就导致以物为灵、以物为神的“物神崇拜”入而这种“物神”观念实质上不过是人的“灵魂”观念的外报和泛化。泰勒则把孔德这里所谓的“物神祟拜”称之为“万物有灵论”。
在泰勒看来,这种由人之灵魂外推或泛化为“万物有灵”的推理方式是人类的童年时期思维的普遍特征。在这个问题上,对于自己童年时代情况的回忆可以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指南。
那时,我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棍棒、椅子和玩具之类非生命事物当成活生生的人物。通过人性的外推与泛化,人把生命力或灵魂赋予外间事物。
不仅赋予有生命力的动物和植物,也赋予本无生命的自然事物(日月星辰山水金火之类)和人工器物。于是,物质自然界变成了皆有生命和灵魂的万物有灵的世界,变成了人性化的精灵世界。
动物有灵魂的信仰最为普遍,也比较容易理解。南美巴塔哥尼亚部落把死者的武器和装饰品同死人一起埋葬,并把所有属于死者的动物杀死,以便他能在另一个世界使用它们。
北美印第安人相信,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灵魂,而且每一个灵魂都有未来的生活,狗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也继续为主人服务。波尼部落的战士死后,人们把他的战马杀死在他的坟墓之上,以便战士死后乘骑。
堪察达尔人相信,每一个生物,甚至最小的虫子,都将在其它世界重新生活。库基人认为,凡在狩猎中被他们杀死的动物,其灵魂在未来生活中仍归属他们所有。
祖鲁人则说,他们杀死的牛,将在地府中复活并成为他们死后生活的财产。这种动物有灵的观念,甚至在基督教神学中保留其地位与影响。
18世纪英国的著名宗教家、创建了新教卫斯理宗教会的约翰·卫斯里(John Wesley,1703—791)不仅相信动物生前有灵,而且相信,动物死后,在未来世界中,将上升而且高于它们最初的肉体和精神的状态,它们那丑陋可怕的外观将被原始的美所代替,甚至会变成与人一样具有宗教本能的生物。 植物虽然不像动物那样,具有空间行走的本领和情感欲望的表现,但在有生有死、有健康与疾病方面则与动物相同。
所以,自原始时代以来,人们就常把灵魂赋予植物之身。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如侗族)和南亚一些民族(如克伦人)均相信稻谷有“稻魂”,稻魂的去留决定稻谷的生长是否繁壮,因此而有相当隆重的祭谷魂仪式。
克伦人在稻子生长不好的时候,便要举行招谷物仪式。他们念的咒语说道:“哦!来呀稻子的魂灵,回到地里来,回到稻子上来,从西方来,从东方来,从飞鸟的喉咙,从猿猴的口中,从大象的鼻中,从所有的谷仓中,哦!稻子的魂灵,回到稻子上来,”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中,万物皆有灵性,都是活的生命。
狐狸可以成仙,龟蛇皆能成神,不仅老百姓信而不疑,有事则祭而拜之;甚至还被佛道引入经典,诗人和小说家者流则绘声绘色写进自己的作品之中。宋代大诗人范 成大有诗为证:“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好作春”。
《封神榜》中的截教诸神,《聊斋志异》的狐仙人鬼,《白蛇传》的蛇精(白素贞)龟灵(法海)……固然是小说家的文学虚构,可也集中反映了我们民族传之悠久、信之弥深的万物有灵论。“万物有灵论”新解 万物有灵,是人类先民的普遍信仰。
先民认为,不仅人有灵魂,日月山河、树木花鸟等无不具有灵魂。灵魂有独立性,人死后会离人而去,寄存于海洋、山谷、动物、植物或他人身上。
而且,人的灵魂与宇宙万物的灵魂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转化。 先民的“万物有灵论”,一直被看成是愚昧迷信的产物,毫无道理可言。
今天,当我们用宇宙全息统一论的观点来分析先民的这一原始信仰时,发现愚昧迷信的深处,却有科学合理的内核。 根据宇宙全息统一论的观点,宇宙是一个统一整体,物质、能量、信息、精神都是宇宙本体的不同表现形式,本质上是绝对同一的,所以,四大要素是相互潜含的。
正因为四大要素本质上的同一性,信息上的互含性,四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