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礼仪之邦诗词

时间:2023-02-16 13:03:08  编辑:admim

有关礼仪之邦诗词

1.有关礼仪的诗句有哪些

1、“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4、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5、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6、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7、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2. 宽容是中华人明的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扞卫他!

3. 世界公认中国是礼仪之邦。

4. 面对长辈要彬彬有礼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礼仪。

5. 仪态万方的礼仪小姐款款走上主席台,给获奖人员披红戴花。

6. 亚运会开幕式上,温文尔雅的礼仪小姐给中外来宾留下美好的印象。

7. 经严格训练的礼仪小姐,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

8. 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9. 我礼仪周到,这似乎使他不知所措。

1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11. 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12. 礼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中国为礼仪之邦。

2.求一首有关『礼仪』的诗歌

文明礼仪诗歌 学做人,讲礼貌,“礼仪之邦”人知晓。

有礼节,互尊重,礼貌待人好品行。 “您好”“谢谢”“对不起”,文明语言通情理。

坐立走,要端庄,举止文明有修养。 常洗澡,勤换衣,仪表文明好风纪。

同学间,邻里情,民族习惯要尊重。 见外宾,要大方,彬彬有礼树形象。

重礼节,讲礼仪,社会生活铺路基。 《都夸白兔有礼貌》 小白兔,过小桥, 走到桥上瞧一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来了, 摇摇摆摆跨上桥。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桥头把手招。 “公公请您先过吧, 一步一步要走好。”

河水听了哗哗笑, 鱼儿听了蹦蹦跳, 都夸白兔有礼貌。 《文明乘车歌》 小朋友,要记牢, 上下车时队排好。

上了车,不乱跑, 准备零钱去买票。 车厢里,不大叫, 安安静静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抢, 老人孩子照顾到。 下车时,不拥挤, 耽误时间易摔跤。

讲文明,讲礼貌, 开开心心上学校。 《待客歌》 客人来, 欢迎他: 请坐下, 请喝茶, 客人走, 送送他。

挥挥手, 再见吧 《来客》 客人来了我开门, 喊声客人快请进。 倒杯茶,递支烟, 等我爸妈回家门。

客人问我我回答, 我不害怕陌生人。 《让座》 车上位子已满座, 又上一个老婆婆。

老婆婆,快快来, 我的位子你来坐。 老婆婆,摸我头, 全车乘客都夸我。

《我是爷爷活拐棍 》 有个爷爷是盲人, 要过大街不敢行。 大街来往汽车多, 没人帮他怎么行? 爷爷我来送送您, 我是你的活拐棍。

扶着爷爷过大街, 爷爷夸我有善心。 《吵醒弟弟要你抱》 小弟弟,在睡觉, 咧开小嘴嘿嘿笑。

小刚刚,在打闹, 追得鸡飞狗也跳。 别闹别闹快别闹, 吵醒弟弟要你抱。

《握手》 好朋友, 迎面走, 你伸手, 我伸手, 握一起, 笑开口。 《做客要预约》 要去做客人, 事前招呼打。

不要突然去, 万一不在家。 不做不速客, 千万别忘了。

《做客不乱搞 》 你去做客人, 千万别乱跑, 万一跑丢了, 到处把你找; 你去做客人, 东西莫乱搞, 万一搞坏了, 大家都烦恼。 《做客用餐》 做客要用餐, 坐位莫先占, 不要抢好菜, 不要拖菜碗。

吃饱就下席, 放好筷和碗。 千万别贪吃, 肚子滚又圆。

天涯诗词社为您解答。

3.关于礼仪的古代诗词,以及【礼与仪】的议论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所以,探讨“礼仪”,我们从中国古代对礼仪的理解开始。

“礼仪”一词,由“礼”和“仪”组成。我国古代礼仪往往既是祭祀鬼神的仪式,又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一)礼 “礼”在我国古籍中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仪文化。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具体来说,“礼”大致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1.礼是安邦定国之根本 《左传·隐公十五年》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昭公十五年》云:“礼,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国语·晋语》云:“夫礼,国之纪也,国无纪不可以终。”

《论语·先进》云:“为国以礼。”《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云:“民之所由行,礼为大。

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明也,非礼无以辨明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之疏数之交也。”《礼记·庙礼上》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道备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荀子·大略》云:“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礼记·礼器》云:“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

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礼起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是安邦定国之根本。

在我国古代是包括法律、道德伦理在内的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2.礼通理 《礼记·促尼燕居》云:“子曰:‘礼也者,理也。

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

’《疏》云:“理,谓道理,言礼者使万事合于道理也。”《礼记·乐记》又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管子·心术上》亦曰:“礼者,谓之有理。” 礼通理,它有道理、事理的意思。

元曲《儿女团圆》中说:“这个孩子无礼,心肝儿般知重他哩。”元曲《玉壶春》中又说:“这穷厮无礼。”

这里“无礼”都是指的“无理”。《广韵》又云:“礼,得其事体也。”

“得其事体”就是知其事理的意思。 3.礼是对人的尊敬和礼貌 《礼记·月令》云:“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这里的“礼”,作“尊敬”解。《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云:“故贤主之畜人也,不肯爱实者礼之。”

这里也作“尊敬”解。元曲《竹叶舟》中说:“这秀才不礼我也。”

也就是“这秀才不尊重我”的意思。 4.礼指礼物 《礼记·表记》云:“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

’《注》云:“礼,谓挚也。”《疏》云:“礼,谓贽币也,贽币所以示己情,若无贽币之礼,不得相见。”

《礼记·杂记下》云:“执事不与于礼。”《注》云:“礼,馈奠也。”

引文中的“礼”,说的都是礼物。前者说民间往来相见,都要送礼物,“无礼不相见”。

后者是说在丧礼上送的礼物太重,所以才不敢收受。 5.礼指仪典、仪式 “礼”起源于祭祀,最初就是一套祭祀仪式,后延伸为为了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典、仪式。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提到了当时朝廷举行的五种主要仪典: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一般称之为“五礼”,指的都是有一定规模、规格和程序的仪式行为规范。至于在民间,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的婚礼、丧礼、寿礼,以及为了招待客人而举行的宴饮,也同样有一定的规模、规格和程序,约定俗成,主要表现为外在的行为规范,历来也都称之为礼。

在这里,礼、仪很难区分,礼就是仪。上面五个方面,严格说来还不能涵盖中国古代关于“礼”的所有意义。

柳诒徵说:“故中国古代所谓‘礼’者,实无所不包,而未易以一语说明其定义也。”法国启蒙主义学者孟德斯鸠对中国古代的“礼”似乎有更通俗而深刻的表达,他说,“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他们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所谓礼教。

中国统治者就是因为严格遵守了这种礼教而获得了成功。中国人把整个青年时代用在学习这种礼教上,并把整个一生用在实践这种礼教上。

文人用之以施教,官吏用之以宣传,生活上的一切细微的行为都包罗在这些礼教之内,所以当人们找到使它们获得严格遵守的方法的时候,中国便治理得很好了。”孟德斯鸠以一个西方人的身份来观察中国文化,说中国人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可谓一言中的。

不仅如此,还有制度、教育,都混在了一起。 “礼”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又辐射到了国家政治和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

(二)仪 “仪”在古代,其内容也是十分丰富,很多时候都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