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姓氏”的诗句有哪些
一、关于“李”的诗句1.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代: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3.李延年歌 两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4.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5.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二、关于“王”的诗句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 一作:随君)2.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代: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4.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代: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5.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唐代: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三、关于“陈”的诗句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陈元方候袁公 南北朝: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4.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5.悲陈陶 唐代: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1.中国大陆首一百个姓氏 排名 姓氏 1~25位 王 李 张 刘 陈 杨 黄 赵 吴 周 徐 孙 马 朱 胡 郭 何 高 林 罗 郑 梁 谢 宋 唐 26~50位 许 韩 冯 邓 曹 彭 曾 萧 田 董 潘 袁 于 蒋 蔡 余 杜 叶 程 苏 魏 吕 丁 任 沈 51~75位 姚 卢 姜 崔 钟 谭 陆 汪 范 金 石 廖 贾 夏 韦 傅 方 白 邹 孟 熊 秦 邱 江 尹 76~100位 薛 阎 段 雷 侯 龙 史 陶 黎 贺 顾 毛 郝 龚 邵 万 钱 严 覃 武 戴 莫 孔 向 汤2.【百家姓的历史】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得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因此“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这些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个姓姜,一个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
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
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
2.包含百家姓的诗句有哪些
1.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滕王阁诗》王勃[王]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2.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夜送赵纵》杨炯[赵]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3.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将进酒》李白[钱]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4.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石壕吏》杜甫[孙]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凭箜篌引》李贺[李]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6.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赠陈商》李贺[陈]
清苦可怜的朋友陈述圣,穿着粗布衣,边耕锄边陈列俎豆。
7.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杜甫[孙]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8.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冯]
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10.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杜陵绝句》李白[杜]
向南登上杜陵,北望五陵。
3.与“林姓氏”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
与“林姓氏”有关的诗句都有
1.《次韵刘敷言咏梅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林季仲
梅花笑我无佳句,惭愧诗翁亦姓林。
细看窗前陨秋叶,谁知雪底得春心。
断桥斜径光将夕,淡月疏云趣更深。
何处清香恼行客,江头跋马试教寻。
2.《用萧敬夫韵》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庭院芭蕉碎绿阴,高山一曲寄瑶琴。
西风游子万山影,明月故乡千里心。
江上断鸿随我老,天涯芳草为谁深。
雪中若作梅花梦,约莫孤山人姓林。
3.《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
年代: 唐 作者: 颜真卿
居人未可散,上客须留著。莫唱阿亸回,应云夜半乐。
--颜真卿
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从他白眼看,终恋青山郭。
--潘述
林栖非姓许,寺住那名约。会异永和年,才同建安作。
--陆羽
何烦问更漏,但遣催弦索。共说长句能,皆言早归恶。
--权器
那知殊出处,还得同笑谑。雅韵虽暂欢,禅心肯抛却。
--皎然
一宿同高会,几人归下若。帘开北陆风,烛焯南枝鹊。
--李崿
文场苦叨窃,钓渚甘漂泊。弱质幸见容,菲才诚重诺。
--潘述
4.《霜天晓角·翦雪裁冰》
年代: 宋 作者: 楼槃
翦雪裁冰。有人嫌太清。
又有人嫌太瘦,都不是、我知音。
谁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
一自西湖别后,辜负我、到如今。
5.《李参政折赠黄香梅与八咏俱至用韵以谢》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露拂蔷薇不太深,春风庭院晚阴阴。
来迟未入黄昏句,谁唤钱塘人姓林。
4.给一些关于历史的诗词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温庭筠的《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跟百家姓中王有关的资料
王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位,在台湾省名列第六位,人口约一亿一千零七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92%左右。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东汉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衣冠南渡,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明代时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
王氏南北分布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约占北方汉族人口的8.8%,为第一大姓,而在南方地区仅占4.5%,为第四大姓。在全国汉族中,以内蒙古王氏的比例最高,广东最低[3]。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又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今山东[1]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王氏。周灵王太子晋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是东周灵王的太子,本为姬姓。《通志·氏族略》言:"若太原、琅邪王之王,则曰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恭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晋生于洛阳,在周灵王初年被立为太子,当时流经洛阳的谷、洛二水经常泛滥,灵王派人壅塞河道,他力陈不可,主张因势利导以治水,不被灵王采纳,后终因忤逆之罪被夺去太子名位,废为庶人。后代被世人称为王家,便以王为氏。太子晋因直谏被周灵王废为庶民。去世后,楚国诗人屈原在《远游》中有云“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唐代李白也曾写过“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的诗句。姬姓之王的另一支京兆王、河间王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周武王之弟毕公姬高之后。姬高始封于毕,其裔孙毕万入晋为官,封为魏成侯,战国时与赵、韩三家分晋,立魏国。后魏王假在位时,魏国被秦所灭,子孙分散,因号为王家,以王为氏。
例如信陵君魏无忌,先是避难于泰山,至西汉时期入朝,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兰陵君,其后裔子孙认为自己源于王族显贵之家,便易姓为王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成汤王子比干后裔,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子姓之王比干之后,即汲郡王。《通志·氏族略》说:“王氏……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王子比干是商朝国王文丁之子,亦是商朝末帝纣王的叔父。王子比干生活在国运每况愈下的商朝末年,加之纣王昏庸无道,他不满于时局,多次犯颜直谏,
王
最终不被纣王所容,被剖心而死。他为了国家,杀身以成仁,被后世誉为忠于祖国的楷模,并与同时的微子、箕子一起合称为“商末三仁”。王子比干被杀后,就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附近,亦即今卫辉市城北15里比干庙村旁。他的子孙在他罹难后,世代居住在今卫辉淇县一带,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改以“王”字为姓。子姓之王是最早的一支王姓人。因为他们居住的卫辉一带原由汲郡管辖,因此又被称为汲郡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