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八仙过海的诗句有哪些
咏八仙
一、钟离权
传谓先生乃汉人,曾膺败阵大将军。
夜来偶入东王府,从此逍遥出世尘。
二、吕洞宾
黄粱梦觉便回头,负剑长吟四海游。
遍与人间留佳话,那堪野史记风流。
三、铁拐李
仙君姓李本名玄,蓬累成真不改颜。
自腿难医犹卖药,枉然时叹度人难。
四、张果老
相传君是老蝠精,纸剪白驴如意行。
一自武皇识破后,不知何处隐仙踪。
五、韩湘子
原是昌黎一子侄,终南悟道度叔迟。
若非书载兰关雪,湮没仙名总不知。
六、曹国舅
别却皇亲谢却官,慨然访道入南山。
为彰天界人平等,依旧朝服伴众仙。
七、蓝采和
疏放如君古意多,醉敲檀板唱玄歌。
金钱委地浑无睹,待会仙俦踏碧波。
八、何仙姑
十三童女便逢真,细算诸缘有宿因。
他日瑶池谒王母,一封长做散仙人。
俗话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
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锺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锺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箫管,何仙姑有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大拍板。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有关诗句
李铁拐杖壶斟酒 钟离蒲扇汉风凉
国舅双板曹不平 国老骑驴张欲睡
洞宾长剑吕斩浪 湘子韩丝曲悠扬
采和提篮花迎春 仙姑采莲荷飞舞
游戏人间醉卧松 大肚能容笑可掬
快板欢唱太平世 抱筒北坐南山行
舞剑生风震奸邪 笛声悦耳绕桃源
竹篮花香却忧烦 莲心苦药莲藕甜
轻抚琴瑟歌尽欢 劲弹琵琶曲悠扬
醉酒月下诗几篇 舞剑青天斩无边
2.谁有关于八仙过海的诗词歌赋啊
咏八仙 一、钟离权传谓先生乃汉人,曾膺败阵大将军。
夜来偶入东王府,从此逍遥出世尘。 二、吕洞宾黄粱梦觉便回头,负剑长吟四海游。
遍与人间留佳话,那堪野史记风流。 三、铁拐李仙君姓李本名玄,蓬累成真不改颜。
自腿难医犹卖药,枉然时叹度人难。 四、张果老相传君是老蝠精,纸剪白驴如意行。
一自武皇识破后,不知何处隐仙踪。 五、韩湘子原是昌黎一子侄,终南悟道度叔迟。
若非书载兰关雪,湮没仙名总不知。 六、曹国舅别却皇亲谢却官,慨然访道入南山。
为彰天界人平等,依旧朝服伴众仙。 七、蓝采和疏放如君古意多,醉敲檀板唱玄歌。
金钱委地浑无睹,待会仙俦踏碧波。 八、何仙姑十三童女便逢真,细算诸缘有宿因。
他日瑶池谒王母,一封长做散仙人。 李铁拐杖壶斟酒 钟离蒲扇汉风凉国舅双板曹不平 国老骑驴张欲睡洞宾长剑吕斩浪 湘子韩丝曲悠扬 采和提篮花迎春 仙姑采莲荷飞舞 游戏人间醉卧松 大肚能容笑可掬快板欢唱太平世 抱筒北坐南山行舞剑生风震奸邪 笛声悦耳绕桃源竹篮花香却忧烦 莲心苦药莲藕甜 轻抚琴瑟歌尽欢 劲弹琵琶曲悠扬醉酒月下诗几篇 舞剑青天斩无边。
3.谁看懂下面 八仙过海的诗句的解释 谢谢 急用 最重要是何仙姑的 谢谢
这几首诗其实就是在讲述八仙的成仙机缘和特点等等方面。
第一首,钟离权:听说这位先生是汉人,曾经是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有一天夜里误入东华帝君的府邸,从此就逍遥行走于尘世中。这里是讲述是汉钟离的故事,汉钟离姓钟离,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
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
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乃隐于晋州羊角山。
道成,束双,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意为“天下第一闲散汉子”。
第二首,吕洞宾:经由黄粱一梦之后,获得顿悟,从此潇洒地背负一把剑四海云游,在人间留下很多美谈佳话,哪管野史上所记的那些风流韵事。这里是讲述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原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
曾流落风尘,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黄粱一梦”,于是感悟,求其超度。经过钟离先生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
八仙之中,吕洞宾名声最响。因为他行踪不定,经常在人间济世度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过他点化的。
所以关于他的野史也很多。第三首,铁拐李:这位仙君姓李名玄,就算是拥有了无上的道法也没改变容貌,自己的腿没办法医治还到处卖药,当发现自己卖药的出发点被歪曲之后,只能感叹度化别人太难。
这里是讲述铁拐李的故事,铁拐李原名李玄,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游华山赴太上老君之约,嘱他的徒儿七日不返可化其身。
然而徒儿因母亲病而欲归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无所归,乃附在一跛脚的乞丐的尸体而起,蓬头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喷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拐,故名李铁拐。
曾经点拨江湖游医,传授他“狗皮膏药”的制法,只不过是,由于一些江湖游医心术不正、昧着良心,专心去行骗,而败坏了“狗皮膏药”的原本意境,使人们一听“狗皮膏药”,就与江湖行骗等同起来。第四首:张果老:相传张果老是一只老蝠精,用纸剪了一头白驴四处云游,有一天被武皇识破行踪后,从此就难以寻觅他的仙踪。
这里是讲述张果老的故事,张果老是唐代武后、玄宗时代的一个名气很大的道士,人们对他的尊称,也是他模样长得老,显得岁数大。唐玄宗曾向一个自称天上、地下全知的道士叶静能问及张果老的来历时,叶回答说:“张果老是混沌初分时的蝙蝠精。”
张果老出入常乘一匹白驴,每倒骑之,日行万里,休息时,便把这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便又成了真驴。武则天曾派入去请他,不得已,他跟着使臣上了路。
当走到一名叫“妒女庙”的地方时,假装死去,直挺挺倒在路上,不一会儿,尸体也腐烂了。使臣只好如实向武则天报告。
第五首,韩湘子:韩湘子本是韩愈的一个侄孙,在终南山悟道之后想来度化自己的叔叔,却怎么也办不到,若不是韩愈的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所提到的蓝关雪,仙名就会被埋没在历史中,不为人知。这里是讲述韩湘子的故事,韩湘子是唐朝韩愈的侄孙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
吕洞宾化名为“官无上”,前来传道、点化韩湘,使韩湘子很快成仙。后来,韩湘子几次点化韩愈,而韩愈始终不悟。
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第六首,曹国舅:告别身在皇室的亲人,辞去官位,修身养性进山访道,为了彰显天界人人平等,依旧穿着官服伴随众位仙家。这里是讲述曹国舅的故事,曹国舅有一弟自恃为帝室的亲戚,逞强行恶,抢夺百姓的田地据为己有,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门。
国舅自始至终竭力规劝他,都不能使其改过自新,最后竟被其视为仇人。后被包拯正法,曹国舅散尽家财,周济贫苦之人。
最后,他辞别家人和朋友,隐迹于山岩,修心炼性。数年之后,他已达到心与道合、形随神化的境界。
第七首,蓝采和:像蓝采和一样遵循自然豪放不羁的人自古以来有很多,他经常手持大拍板,在闹市行乞,乘醉而歌,把得到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就是掉了也不顾。等到遇见仙友就脚踩碧波似的仙云飞升了。
这里是讲述蓝采和的故事,蓝采和,不知那里人。经常穿着破烂的衣服,带着六吋的腰带,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
夏天时在长衫内穿厚厚的内衣,冬天时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气彷如蒸气一般。每次在大街,手持大拍版,长三尺余。
醉了就唱歌。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时好像是发狂,但又不是。
歌词随意而作,歌中充满了仙意,而且变幻莫测。把得到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就是掉了也不顾。
有时赠与穷人家,有时花在酒肆中。周游天下,有人在孩童时见过他,至老后再见着他,蓝采和的容貌依旧。
后来有人见他在壕梁酒楼上饮酒,听见有笙萧的声音,忽然乘着鹤而飞上天空,抛下靴子,衣衫,腰带,拍版,慢慢而升。第八首,何仙姑:还是一个十三岁女孩子的时候就遇见了仙人,仔细想想这里边都有宿命的因缘,等到去到瑶池谒见王母时,接受敕封,从此成了天地间逍遥的散仙。
4.搜集八仙过海的故诗50字
咏八仙一、钟离权传谓先生乃汉人,曾膺败阵大将军。
夜来偶入东王府,从此逍遥出世尘。二、吕洞宾黄粱梦觉便回头,负剑长吟四海游。
遍与人间留佳话,那堪野史记风流。三、铁拐李仙君姓李本名玄,蓬累成真不改颜。
自腿难医犹卖药,枉然时叹度人难。四、张果老相传君是老蝠精,纸剪白驴如意行。
一自武皇识破后,不知何处隐仙踪。五、韩湘子原是昌黎一子侄,终南悟道度叔迟。
若非书载兰关雪,湮没仙名总不知。六、曹国舅别却皇亲谢却官,慨然访道入南山。
为彰天界人平等,依旧朝服伴众仙。七、蓝采和疏放如君古意多,醉敲檀板唱玄歌。
金钱委地浑无睹,待会仙俦踏碧波。八、何仙姑十三童女便逢真,细算诸缘有宿因。
他日瑶池谒王母,一封长做散仙人。
5.成语故事八仙过海的好词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 【解释】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结构】复句式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谓语;含褒义,比喻个人有自己的本领 【正音】通,不能读作“tònɡ”。
【辨形】各,不能写作“个”。 【近义词】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例句】我如今与舍弟分开,这弟兄们是~。
我叫舍弟看看我的过法。(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八回) 【成语故事】传说中道家有八大仙人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他们来到东海边,吕洞宾建议各自渡海,铁拐李站在龙头杖上,韩湘子坐在花蓝里,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何仙姑、曹国舅乘各自的箫、纸驴、拍板、鼓、竹罩、玉板渡海。
6.古代哪位诗人为八仙过海题词内容是什么
明代诗人文征明为《八仙过海》题词题词内容是“八仙过海图 岁在嘉靖三十五年 文征明题” 江南画家彭信山人所作,题“八仙过海图”为文征明。
文征明(1470.11.28日-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
留有《甫田集》。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