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描写战争 边塞的古诗
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林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 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高 适 《燕歌行》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 颀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千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张 籍 《没蕃故人》
前年戍月之,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苦此时。
卢 纶 《塞下曲四首》
(其 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 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 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 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柳中庸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王昌龄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快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3.描写边塞战斗的诗句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赵将军歌 (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4.描写边塞战争的古诗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中的“走马川”、“轮台”、“金山”、“车师”都是常见的北方或西域地名,这里用来做地名的代号,并非实指,所以读诗时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诗意诗情。
这首诗一开始,就大笔淋漓地描绘出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匈奴(代表强悍的北方民族)来犯,狼烟四起;将军带兵奔赴战场迎敌。
夜行军兵器互相碰撞,尽管寒风如刀,落雪的五花马背上依然热汗蒸腾,很快又结成冰凌。在帐幕里起草讨敌的檄文(战书),还未等写完,砚台里的墨水已冻成冰块。
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军队,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交战;那我们就在车师的西门等待胜利凯旋的捷报吧!诗中表现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正是盛唐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瞭望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
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
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拼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拼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
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战争是残酷的。
公元714年唐朝军队与吐蕃在临洮的长城堡附近有过一场大战,杀获吐蕃数万人。王昌龄的《塞下曲》写到这场战争: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过后多年,战场依然暗淡凄凉,漫漫的黄尘,杂乱的蒿草,白骨散弃其中,永远被人遗忘。
无论死者是哪一方的,对其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凄惨的悲剧。 战争诗: 塞下曲 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诗人。
5.关于边塞战争的古诗
王昌龄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林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从军行七首·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 维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之涣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 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高 适 《燕歌行》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 颀 《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千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张 籍 《没蕃故人》前年戍月之,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苦此时。
卢 纶 《塞下曲四首》(其 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 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 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 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柳中庸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王昌龄 《出 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