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与孔子有关的古诗词

时间:2023-02-18 01:22:24  编辑:admim

与孔子有关的古诗词

1.与孔子有关的古诗和成语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

2.关于孔子的古诗

1、《孔子世家赞》两汉:司马迁

原文: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

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2、《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代:李隆基

原文: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译文: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如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

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3、《答伯庸》宋代 冯京

原文:

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

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译文:孔子的文采天下皆知,孔子的儒道天下都用。得到他文的都是公卿徒,得到他道理的都是穷苦百姓。

4、《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唐代:张说

原文:

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

龙骖回旧宅,凤德咏馀芬。

译文:孔圣人的家在鲁国,他的儒家风采举世闻名。皇帝的车驾来到他的住处,都称赞其功德。

5、《悲哉孔子没》宋代:王安石

原文: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

蚩蚩尽鉏商,此物谁能珍。

译文:悲叹这世上没了孔子,就好像千年没有麒麟。天下尽是无知貌,这种事谁能知道珍贵。

3.关于孔子的诗句有哪些

1.《训儿童儿首·孔子》诗人: 陈淳 朝代: 宋代

孔子生东鲁,斯文实在兹。六经垂训法,万世共宗师。

2.《太公孔子》诗人: 方回 朝代: 宋代

禔身涉世谩多忧,运去时来不自由。孔子三千难变鲁,太公八十尚兴周。星辰岁久常差度,江海潮生会倒流。万有盈亏理如是,可须悭作醉乡游。

3.《悲哉孔子没》诗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蚩蚩尽鉏商,此物谁能珍。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

4.《孔子》 诗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5.《答伯庸》 诗人: 冯京 朝代: 宋代

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4.与孔子有关的古诗和成语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5.关于孔子的古诗有哪些

《孝经》:伦理学鸿篇巨著 塑造中华传统美德孔子

大道之行也孔子

感应章第十六孔子

广扬名章第十四孔子

广要道章第十二孔子

广至德章第十三孔子

纪孝行章第十孔子

谏诤章第十五孔子

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

论语十则孔子

卿大夫章第四孔子

三才章第七孔子

丧亲章第十八孔子

圣治章第九孔子

士章第五孔子

事君章第十七孔子

庶人章第六孔子

天子章第二孔子

五刑章第十一孔子

孝治章第八孔子

诸侯章第三

6.关于孔子的诗词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郊庙歌辞·享孔子庙乐章·迎神》

通吴表圣,问老探真。三千弟子,五百贤人。亿龄规法,万载嗣禋。洁诚以祭,奏乐迎神。

《郊庙歌辞·享孔子庙乐章·送神》

醴溢牺象,羞陈俎豆。鲁壁类闻,泗川如觏。里校覃福,胄筵承佑。雅乐清音,送神具奏。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

——唐·张九龄

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

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

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

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唐·张说

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

龙骖回旧宅,凤德咏馀芬。

入室神如在,升堂乐似闻。

悬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

《悲哉孔子没》

——宋·王安石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

蚩蚩尽鉏商,此物谁能珍。

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

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

《孔子》

——宋·王安石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

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

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7.有哪些关于孔子的诗句,名言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是可忍,孰不可忍? 1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朽木不可雕也。 1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2、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9、不学礼,无以立。 40、有教无类。

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0、礼之用,和为贵。 5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56、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5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5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3、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4、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6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8、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6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7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7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7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7、德不孤,必有邻。 7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7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0、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8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83、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8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7、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