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山水的诗词赏析诗词意境

时间:2023-02-22 15:21:11  编辑:admim

有关山水的诗词赏析诗词意境

1.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

1.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赏析如下: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如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3.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如下: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

2.山水的诗句并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

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点明时令。杪(miǎo),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

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象是快枯竭了似的。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

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但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古诗中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3.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

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

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张旭

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4.描写山水的古诗和赏析

五六、楚山欲雨图

举杯风雨中,

人去楼空。

可叹茫茫楚河水,

依旧只流东。

我借天上天公笔,

写君惨淡人生。

记当时:

只有楚山客,

愤世嫉俗,

难改初衷。

欲诉万种情,

石破天惊。

天下人落天下魄,

独做寥寥寒星。

喋血黄昏空喋血,

不见旧日雄风。

看今日:

空有凌云志,

弃我而去,

何太匆匆?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后记

诗潮澎湃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为跋。

——胡庄

再版说明

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简而言之,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李正刚

5.求关于诗词与山水的文章,赏析或事随笔什么的,都可以

人类来自于大自然,其生命状态与宇宙万物是如此的息息相关,以至于无论我们如何的自夸人类的伟大,都无法否认大自然乃是一切的基础与源泉;因此,在群居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便时时产生着那种回归的冲动,而这种种的向往与心灵的召唤就时时的相应体现于中国的山水诗中,并且从中我们发现这种感念竟是如此的千古一理,因为我们的源头都在自然.“一切水映一月,一月印一切水”,佛家的这一偈语道出了山水的诗性:澄净的夜空、寂静的山川再加上那感悟天地之心,体现的既是诗也是画,更是生命性灵的彰显.正是因为有感于此,胡晓明先生在其著作《万川之月》中讲道:山水的灵性在于它昭示着千古的诗心,千古的孤独、静寂、冥思、热情与飞扬皆在山水中,轻轻止泊.毫无疑问,山水诗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助成部分.山水诗(尤其是唐诗宋词)里面记载(或者说是回忆,因为每一部作品都可以称为是人类情感与体验的回忆)着的既有雪月归人的漂泊与安顿,亦有逝者如斯的感怀与勉励,更有处处啼鸟的复苏与喜悦……并且这种生命情愫延续千年以至于无穷,这不能不说是真正性灵的相通之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代诗人刘长卿在这首诗中,用寥寥的20字刻画了这样一幅寒冬夜景,寒冷却并不萧瑟,在那丝丝的寒意中间,反而分明的透出了遮盖不住的暖意与温馨.试想,如果在某个雪夜,当我们在温暖的家里,默诵着这首诗,伴着屋外的簌簌雪花声,这将是何等的感动.在这里诗歌的魅力得以体现,简短词语的堆砌描写仅仅是作为一种载体,真正打动我们的乃是文字背后的情感,正是它把我们与作者的心联系在了一起,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文《临江仙》起文便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大时空的场面,把这样一种历史,人类的全部历史呈现了出来,把我们每一个读者都纳入到了这一连续的历史链条里面,而且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或者不管你愿意与否,每个人都无所逃遁.大气磅礴之中产生无限感慨:悠悠长江、巍巍青山、斯人已不在;同时深深的历史沧桑感中亦渗透出一缕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与夕阳几度、生命延续的安慰.而当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旋律响起的那一刻,语言的描述对于这种感受与体验似乎也暂时失效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则给人以一种欢快明朗的亮色:在某个经历了一夜春雨后的早晨,睡梦中的诗人被那欢快的鸟儿所唤醒,推开窗户,迎面而来的尽是那春的清新与芬芳以及满眼的桃红柳绿.于是诗人亦被感染了,读者也心醉了……这种体验,我们又有哪一个没经历过:啼鸟、春雨、清晨、新绿……这哪一样不是生命的象征?即便是片片的落花也预述着将至的成熟与收获.(写到这,有感于中国古代诗歌的美丽、词句的凝练与达意,忽然觉得现代诗歌与散文至少在这方面好像逊色不少,虽然后两者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进而觉得当年在新文化运动中,当胡适之等人大力倡导白话文的时候,钱穆先生坚持文言的作法也未必是全错的了.)末了,就以白居易的《忆经南》结束本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6.山水的诗句并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

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 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

第一句点明时令。杪(miǎo),末也。

“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

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

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象是快枯竭了似的。

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

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

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

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但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

古诗中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7.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赏析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xuān)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ái)来就菊花。

作品注释 (1)过故人庄:选自《孟浩然集》。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2)具:准备,置办。

(3)黍(shǔ):黄米饭。 (4)至:到。

(5)合:环绕。 (6)郭:指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泛指城外。

(7)斜:倾斜。这里的“斜”压a韵,通常读古文时读“xiá”。

(8) 开:打开 (9)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10)面:面对。

(11)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12)把酒:拿起酒杯。

把:端着,拿起。 (13)话:闲聊,谈论 (14)桑麻:指桑树和麻,文中指庄稼。

(15)重阳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16)还: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7)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就:靠近。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菊花: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18) 就:靠近。

(19)邀:邀请。 (20) 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作品赏析 简朴→真诚,无拘无束 近景,远景→纯朴,自然,幽静之景 面场圃,话桑麻→悠闲自得 主人热情做客愉快,主客融洽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

8.求关于 山水景物诗词 的赏析

恬淡清丽 诗画交融——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山水诗清幽闲适,恬静淡远。苏轼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是个非常恰当的评价。他晚年隐居终南山所写的《山居秋暝》最能体现他的艺术风格。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凉风习习,空气清新怡人,大地洁净如洗,令人心旷神怡。“空山”的“空”在这里并非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而是指由虚空的意思引申的深远和宁静。正如“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人遥望空云山”(《桃源行》),“空山”二字,点出了此处有如世外桃源。首联领起全诗,用极其精练的语言交代了地点和时间、季节和天气,点名了题意,勾勒出画面的轮廓,框定了全诗的意境,既写出了客观环境的清丽空远,又蕴含着诗人主观意识的恬淡闲逸。下面一切景与情皆由此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无色已暝,皓月当空,照耀松林,洒下斑驳的清辉;雨后山泉潺潺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村景色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追求的理想境界吗?颈联这两句写景如画,幽趣盎然,既写空中明月又写地上清泉,一静一动,静中有动,一见一听,错落有致。清幽的环境与诗人恬淡的心情和谐统一,随意挥洒,毫不着力,不加雕饰而境界全出,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写景的千古名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月下荷塘的宁静。颔联侧重写人,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愈见其静。上句仅闻“竹喧”,下句只见“莲动”,诗人写人而读者不见人,愈发令人遐思。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宁静的画面上又增添了农家生活的气息。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喜爱,同时也蕴含着他内心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但却用笔巧妙,不着痕迹。

诗的中间两联如景如画,意境优美,同是写景,但笔法灵活,各有侧重。颈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颔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表面看来,诗人是以客观的态度描摹山中景物,但又处处有情在:明月、苍松、清泉、翠竹、青莲,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美好理想。这四句诗是四个景色优美的镜头,也是四幅明丽动人的图画,和谐、完美地创造出“山居秋暝”这一独特的意境。可谓诗画交融,诵之为诗,着壁成画,赏心而悦目,能充分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既然诗人是那样的高洁,远离污浊的官场,来到这个清幽雅致的佳境,流连不舍,触景生情,所以诗人在尾联直抒情怀:“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任凭、照例的意思,“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己。这两句诗原出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萎。”“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意思是说,王孙公子快回来罢,山中是不能久留的。在这里王维反用其意,点出了全诗主旨: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秋景迷人,我愿留居山中。这里耐人寻味,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

这首五言律诗,只有四联八句四十个字。在这短短的诗篇中,诗人选择了最富于表现力的自然景色和山村风光,充分利用五言律诗的对仗,交织成一幅清新动人、恬淡雅致的图画。绘景抒情,托物明志,情怀高洁,意境深远。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千百年来,此诗令人百读不厌,传诵不绝,实在是山水诗中的精品

9.有木有关于山水古诗词的赏析

1.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唐??赵嘏) 唐代诗人赵嘏《钱塘》中的诗句,意思是:中秋夜皎洁明亮的月色普照千里,半夜钱塘江的潮声又如十万大军发出的声音。

主要反映的是月色无边和浙江杭州钱塘江的潮声气势宏大雄壮的特点。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攻不下)。

反映的是四川广元剑阁县。主要反映剑阁地势险要的特点,形容剑阁易守难攻。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意思是: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你又在何处教歌女吹箫。反映的是江苏省扬州市月夜美景。

后一句是怀念友人。 4.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五代十国前蜀韦庄诗人《菩萨蛮》中的诗句,意思是: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终老。

主要反映的是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 5.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中的诗句,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从天边而来。

主要反映的是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黄河的壮丽图景 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代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诗句,意思是:万里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千丈高的华山直上青天。主要赞叹了黄河漫长和华山高耸入云的壮观气势。

7.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州 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意思是: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主要反映的是江苏南京山水的特点 8.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 元代诗人张养浩《观澜亭》中的诗句,意思是:喷薄而出的泉水就象地上积累起很高又不融化的白雪,泉声犹如一年四季在半空中响起的雷声。

主要描写的是山东济南趵突泉泉水的壮观景色。 9.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唐代诗人柳中庸《征人怨》中的诗句,意思是:白雪纷飞的暮春三月回到边塞之地青冢,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

主要反映的是边塞之地零落荒凉的景色和寒冷的气候。青冢:王昭君墓,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10.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唐代诗人白居易《题浔阳楼》中的诗句,意思是:长江水清见底,青翠的庐山高耸入云。主要反映的是长江和庐山山青水秀、的山水的特点。

大江:指长江。匡山:庐山。

11.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意思是:大沙漠中一道孤烟直冲云霄;黄河的上游的落日圆似车轮。主要反映的是西北奇特、壮丽、雄浑的风光。

长河,指黄河。 1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元代诗人奥敦周卿在元曲《蟾宫曲??西湖》中的诗句,意思是:天上有仙境,人间有苏州和杭州。

主要通过描写西湖之美赞美苏杭像神仙的境界,令人向往。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意思是: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主要反映的是浙江绍兴难以言状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现在经常用来形容山水复迭的景点。

也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哲理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14.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宋代诗人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词中的诗句,意思是:千里奔流的长江澄碧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带,两岸苍翠的群峰俊伟峭拔,争相聚集在一起。主要反映的是在南京看到的长江的山形水色。

15.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宋代诗人刘克庄《簪带亭》中的诗句,意思是:数不尽的山峰在桂林四周耸立,漓江围绕城市流过。主要反映的是登高所见桂林的山水的壮丽景色。

16.小楼一夜如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代诗人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意思是:我在小楼上听了一夜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春雨声,明早又会听到深巷中的杏花叫卖声。主要用听觉反映杭州春天。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意思是:壮观的瀑布从非常高的地方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白色的河流。主要用夸张和比喻表达江西庐山瀑布的气势。

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意思是: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主要反映的是奉节夔门看见的长江三峡那种气势雄浑宏大、肃杀凄凉的秋景。

19.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中的诗句,意思是:天下的明月有三分,那可喜可爱的月色却被扬州占去了二分。主要反映的是江苏扬州月夜景色。

明月而曰“无赖”,乃谓明月恼人,可爱之至之意。 20.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明代诗人杨慎《滇海曲》中的诗句,意思是:天气常常就象在二三月的仲春,一年四季像春天一样不断有鲜花开放。

主要反映的是云南昆明春城四季如春的特点。 21.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唐代诗人张滨《登单于台》中的诗句,意思是:一轮白日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