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委员建议将袁隆平逝世日设为全国节约粮食日,该建议受到网友大力支持,将袁隆平精神落实到实处,学习是最好的纪念,袁隆平院士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下面汇感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委员建议将袁隆平逝世日设为全国节约粮食日
“悼念袁隆平院士,就是要把袁老倡导的一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上。”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政委王卫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将袁隆平逝世日确定为“全国节约粮食日”的建议。
王卫星说,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让“中国以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国际社会赞誉他“解决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国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贡献” 。他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也是全世界的英雄。
根据《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全球有7亿人处于饥饿的漩涡中,但每年全世界却有13亿吨粮食被浪费。
为此,王卫星表示,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需要树立袁隆平院士这样热爱祖国、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典型,尤其要在全社会倡导“日子富裕了,不要浪费粮食”的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如何将袁隆平院士这个倡导落到实处?
王卫星建议,可以考虑将5月22日袁隆平逝世日,确定为“全国节约粮食日”,一是让后人永远纪念袁隆平院士为解决中国吃饭这个世界难题而奋斗一生的丰功伟绩。二是让后人永远继承和发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不浪费的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以节约粮食促进国家粮食安全,从而有利于全民扛起粮食安全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合力推动国家建设行稳致远。
袁隆平院士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学习他奉献祖国和人民的情怀。
袁老立志学农,是因为“吃饭是天下第一桩大事”。1953年,他曾立誓“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他从选种、试验、失败,历经一次次曲折的过程,才终于取得科学道路上的成功。他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只为天下人“稻粱谋”。为了祖国和人民需要,他把自己化作了一颗种子,走到哪里耕耘到哪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汗水浇灌,硕果累累。
学习他一辈子躬耕田野的科技精神。
他的一生,“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从1964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一次次重大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他永不知足的脚步,是精益求精的追求,亦是科学精神的生动注脚,袁隆平院士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水稻杂交研究,几十年如一日,收获了无数科研成果。他用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看似简单,其实极难。他的这种专注与定力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学习他脚踏实地的追梦精神。
袁隆平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也曾勉励青年“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追梦前行、不负时代,他的一生,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书写下了励志的好样本。今天,在缅怀和追悼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传承他的追梦精神,用创新与奋斗书写新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