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为什么孩子的书看了那么多语文还是不好 导致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3-02-08 21:21:06  编辑:admim

为什么孩子的书看了那么多语文还是不好 导致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孩子的书看了那么多语文还是不好,导致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有一些孩子很喜欢博览群书,看大量的书使他开心,快乐。但是有的家庭却说孩子书读得多但是语文成绩依旧不咋地,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孩子的语文不是很好呢,汇感网小编就来跟大家解答一下吧。

有家长问我:“小学生课内的阅读理解做题,跟课外阅读的能力是不是成正比的呢?为什么看到有很多孩子课外阅读量很大、兴趣很浓,但是阅读理解题做得并不是很好?”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的书看了那么多语文还是不好

阅读理解题通常都考些什么?

小学的阅读理解题里通常包括:回答字词句意、标出正确读音,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或中心思想、分析句子或标点符号的作用、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分析文章写作顺序等等。

中学的阅读理解题目常是语法规则、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归纳知识要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跟语文基础知识相关的,你若看标准答案就知道,都有相应的答题步骤、方法,有得分技巧。也就是说,阅读理解题做得好的不一定是阅读量大的,也许是语文基础知识较好,相关题型做得多的孩子。

读书少的孩子也有可能把一些阅读理解题做好,因为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大部分考题大都在一定范围内,平时做得多的,有“套路”了,按惯性的标准答就好。不过一旦超越了他有限的理解能力时,他就很难体会,难以用精准的语言概括段落或全文大意了。所以题目如果出得灵活,有自由度,给个人发挥的余地大的话,阅读量少的孩子拿高分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但有趣的是,课外阅读量大的孩子也并不一定在阅读理解题里会得高分,那是为什么呢?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并不可能完全在应试的考题里得到体现。

如果阅读量大的孩子能够去多练习题型,得高分更有胜算,他们在高度概括、领悟和延伸之类的相对自由发挥的题型中容易和他人拉开差距。不过,虽然大量阅读的孩子不一定得高分,但也很少会得低分,因为阅读赋予了他们良好的理解、思考能力。

讽刺的是,作家自己也想不出标准答案

著名作家、哲学家、学者周国平说他曾经做过一份试卷,分数尴尬。

周国平说:“曾经有一个朋友的女儿上初三,拿给我一份试卷,是我的一篇文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那个孩子让我做,说周叔叔你自己做一下,我就做了,做了以后她按照那个标准答案给我打分,69分。她特别高兴,因为她71分。”

大作家考不过初中学生,还是考他自己的文章,这说明什么?

考试与阅读理解能力有必然的关系吗?

周国平说:“你说像什么中心思想,句子后面什么含义,这个标准答案哪来的?如果是作者自己的意图,作者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实际上是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的。所以一个学生哪怕按照标准答案猜对了,就理解这篇文章了吗?根本不是这样的!”

他曾建议测试文章理解用两种方式:一是写评论或读后感;二是设计出能够激发独立思考的试题,这样的试题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在这两种方式下,评判的标准都是看有无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能否言之成理。

所以,周国平写了部书,叫做《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这是一本随笔精选集,收录有70篇哲思美文,皆从中学语文中来;又不同于他别的集子,而是聚焦于现代文阅读,可看作一本特殊的中学语文“教辅”。

由此看来,阅读理解得不到高分,并不能说明孩子没有读懂这篇文章或没有阅读能力。也许只是因为他的想法距离标准答案有些远。

虽然考试模式也在调整中,但基本的没有大变。学生必须应付考试,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平时自然的阅读固然重要,但也要掌握答题的规律。但这不是学语文主要的收获,主要的收获是自己自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