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岩糖是一个地方,密岩是在鄞州的西边,密岩山上有很多高大的绿色植物,草盛水丰,也是一个山清水秀之地。在古代也是远近闻名,现在渐渐被人们淡忘,很多的设施也已经陈旧,不复当年的景象了。相传周朝的时候,一个诸侯还被分到了此地呢,宋朝和明朝也有高管隐居此地。
蜜岩,位于鄞州区西部,章水镇冲积平原之西端,四明山之东南缘,是入四明山腹地的要津。据《四明谈助》记载:“进樟村里许,隔溪望见绝壁干天,危然欲压。岩下路狭如线,俯瞩深溪,旁无附葛。观行人辄为惴惴。也即志所谓‘蜜岩’也。属四明山,与樟水各脉。二皎水皆从此岩下至天象岩转南而去。”故村也由山而得名。
蜜岩山百草丰茂,奇峰峥嵘,直矗云天。此山自四明山脉主峰华盖山蜿蜒而来,层峦叠嶂,环抱四周。山上怪石嶙峋,陡峭险峻,人迹罕至。因此,这山上的岩洞也为群蜂营造了筑巢酿蜜的绝妙佳境。日久天长,蜜盈而溢,顺着雨水的冲刷沿岩而下,直入溪流。山下有潭,潭深近十米,水清见底。潭内之鱼因食蜜汁而得名“蜜光鱼”。在当地便流传着“上有千斤蜜,下有万担鱼”的说法。大小两韭流程百余里,像两条蛟龙绕山而过,经千折百回,遂汇集于此,故称“皎口”,亦曰“双韭咽喉”。又因溪淌蜂蜜,另叫“蜜溪”。“蜜岩高,韭水清”,缓缓双韭水,越龙观,注鄞江,直奔奉化江。
村东大雷岗,同云州交界,其主峰“望海尖”,海拔高548米。“狮子”和“白象”两座山峰在村前雄峙相对,宛若天将把守门户。
进入群山环抱的蜜岩村,须经一座跨“皎”而卧的“蜜岩桥”。桥边的“清泉亭”则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哨兵。“两韭咽喉,蜜鱼翔浅底;四明锁钥,桑贝馨蓝田。”镌刻在亭柱上的这副对联,则形象地勾勒出蜜岩村的地形和风物,成为入村的向导。
过了“蜜岩桥”,左右两条路。左边是进杖锡、入余姚、过奉化的唯一通道。“通道”边筑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蜜岩庙”。爬满葛藤的“万安桥”独自静躺在溪流与田野之间,它的苍凉与附近几棵百年银杏一样,挥不去岁月的印痕,在秋日的余晖里,斜视着早已远去的光景。
右边则是蜜岩的入村口。
相传周初,周武王分封诸侯,他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应侯(故址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应侯的子孙以国为姓,就是应氏。到了唐朝,明州刺史应彪居鄞江小溪。宋朝时,应高迁移至章水蜜岩定居,从此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因此,村民把应高敬为开山祖。
沿着平坦的村道,虽然多数是近年翻修或建造的新屋,但黑瓦粉墙的马头旧宅仍随处可见,还有几座早已废弃的宗祠隐在其中。尽管是些断墙残垣,但透过残存的门庭,依然能真切地看到木雕、砖雕和石雕的精致和典雅。
有一方水池,恰似嵌在地上的镜子,映照着人们的身影,名曰“洗马池”。相传应氏祖出入乘马坐舆,凿池以洗其马。距池十数步有青石高三尺,立于道旁,是为上马磴。此池曾因积污太厚,池水日浅。于是,“长老钦泽公率族中子弟,循池旧址,复凿丈许,广数亩,积水池中。每当宿雨初收,旭日东升,水光一碧,群峰倒映,亦可算一胜景”。眼前的洗马池,虽无当年的风光,却沉淀了几百年的风霜雨雪。其实,应氏先人凿此水池岂止是为了洗马?方便生活和消防安全,才是凿池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