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没有关于梧桐的诗词

时间:2023-01-16 14:53:41  编辑:admim

有没有关于梧桐的诗词

1."梧桐树"英语在中国的诗词上,梧桐好像很美,如白居易的"春风

中国梧桐树身很象白杨树,很直(这也是用来做古筝琴身的原因之一),叶片呈三角星状,树干一般不粗.秋天里,叶子变成淡黄色,很富诗意.果实是球状的实心果,直径约4-5毫米,有一层薄薄的壳,可生吃,也可炒来吃,非常香,时令季节时,北京农贸市场有卖,但浪费时间,当然比你们浙江的山核桃好些,有如石榴,石榴真是好看吃起来浪费时间.中国梧桐却不宜遮荫. 而法国梧桐则树干粗大(也不是很粗,比中国梧桐粗),叶片亦呈三角星状,只是大得多.果实非常小,不能吃.叶子在秋天变成褐黄色,肯定没有中国梧桐的叶子好看.树冠很大,且因叶子很大,几乎完全遮住了树冠上面的阳光,所以最是适合做人行道遮荫树.梧桐树[Botany] a Chinese parasol tree。

2.关于描写梧桐树的诗句

常见诗句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一首: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3.中国诗词有关梧桐的诗词

.《梧桐》【唐】戴叔伦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

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

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

2.《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宋】李清照

4.梧桐树的诗句

别李郎中 薛涛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夏日书帐 陈淑兰

帘幕风微日正长,庭前一片芰荷香。

人传郎在梧桐树,妾愿将身化凤凰。

秋夜 陈文述

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

句 孟浩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5.带“梧桐”的诗词

1.《诗经· 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 ,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2.《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萋萋,雍雍喈喈。

贺铸《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3.《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4.白居易《 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

5.高明《 咏别》“ 准备着夜雨梧桐,和泪点常飘洒”。

6. 广群芳谱·木谱六桐》 “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7.朱淑真《 菩萨蛮· 秋》:“ 秋声乍起梧叶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8.柳永《 玉蝴蝶》:“ 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9.赵长卿《 卜算子·秋深》:“ 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

10.孟郊《 秋怀》:“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11.温庭筠《 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2.张辑《 疏帘淡月》“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13.周紫芝《 鹧鸪天》“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4.刘过《 贺新郎》“ 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

15.李清照《 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6.晏几道《 清平乐》“ 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

17.王昌龄《 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18.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9.苏轼《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20.:晏殊《 采桑子》“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21.周邦彦《 咏秋夜》“ 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

22.张抡《 醉落魄·咏秋十首》“ 火云方见奇峰簇。飒飒西惊堕井梧绿。”

23.李清照《 忆秦娥》:“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24.欧阳修《 芳草渡》:“ 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

25.吴文英《 鹧鸪天》:“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渡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26.乩仙《 忆少年》:“ 落尽梧桐秋影瘦。菱鉴古、画眉难就。"

6.有关于梧桐的诗

1、《咏梧桐》清代:郑燮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译文:高大的梧桐树在暮色下能够扫动天上的寒星,拂落晓霜。

(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梧桐的高大雄伟。)为何不种在扬州,从而引来凤凰栖息? 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3、《长信怨》唐代: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译文: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4、《梧桐影·落日斜》唐代:吕岩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译文: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

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5、《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宋代: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译文: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7.起梧桐树的诗句

别李郎中 薛涛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夏日书帐 陈淑兰

帘幕风微日正长,庭前一片芰荷香。

人传郎在梧桐树,妾愿将身化凤凰。

秋夜 陈文述

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

句 孟浩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