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家庭教育的古诗词

时间:2023-02-02 11:19:45  编辑:admim

有关家庭教育的古诗词

1.家庭教育的古诗文诵读

流传千古十五大教子诗

诗词可以抒情,诗词可以言志。其实,诗词还可以教育子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的名人是如何用诗词来教育子女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子诗词。因为教子诗词诉之于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机,所以能够深刻地感化子女。

一,东方朔《诫子诗》

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朝廷中的一个大臣,向以滑稽著名。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却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请看他的《诫子诗》: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二,陶渊明《命子》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三,陶渊明《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四、李商隐《娇儿诗》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望采纳

2.关于“教育孩子”的诗句有哪些

1、宗武生日 唐代:杜甫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译文 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你要熟精《文选》,以绍家学,不要效仿老菜子年老还以彩衣娱亲。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细饮。

2、陈万年教子 两汉:班固 撰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译文 陈万年是朝中显赫的大官,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来跪在床边训话。一直说到半夜,陈咸打了瞌睡,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说:“我作为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我完全明白您所说的话,主要的意思是教我要对上司要奉承拍马屁罢了!”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3、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4、责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5、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5、。

3.家庭教育的古诗文诵读

流传千古十五大教子诗 诗词可以抒情,诗词可以言志。

其实,诗词还可以教育子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的名人是如何用诗词来教育子女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子诗词。

因为教子诗词诉之于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机,所以能够深刻地感化子女。 一,东方朔《诫子诗》 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朝廷中的一个大臣,向以滑稽著名。

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却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请看他的《诫子诗》: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二,陶渊明《命子》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三,陶渊明《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四、李商隐《娇儿诗》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望采纳。

4.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1、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2、勤学 宋代: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译文 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

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3、书院 宋代: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译文 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 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4、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5、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

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5.中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有许多古诗流传至今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

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

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

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

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

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

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