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诗人杜甫有七言绝句写三峡的猿声,其诗句是
唐代诗人杜甫有七言绝句写三峡的猿声,其诗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出自《登高》。
全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2.关于猿的古诗词
1、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译文
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江水滚滚,一片苍茫,独自更觉伤心悲凉。
同被贬逐漂泊,只是君行更远。青山万里,我真是挂念你的一叶扁舟。
注释
1.重送:是指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2.裴郎中:不详何人,大致为诗人的朋友。二人同时被贬官。
3.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
4.暮江:日落时的江边。
5.逐臣:被贬官而同时离开京城的人。指作者与裴郎中同时被贬。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
3.有关山的诗句都有哪些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未探看。————李商隐《无题》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1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4.描写山林的诗句有哪些
1.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唐 岑参
译文:山中的秋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作响,好像有人进入林中。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宋 苏轼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3.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天香·烟络横林》宋 贺铸
译文:烟雾笼罩树林斜阳落入远山,黄昏的钟鼓声断断续续传来。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唐 王维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5.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鹿柴》唐 王维
译文: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7.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清 纳兰性德
译文: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
8.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相见欢》五代 李煜
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9.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寄全椒山中道士》唐 韦应物
译文: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10.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 李白
译文: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5.有哪些吟咏高山的诗句啊
―――――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江山不夜月千里。――――《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关山度若飞,一片孤城万仞山,不教胡马度阴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一览众山小。―――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郭外斜,雪上空留马行处,水面初平云脚低。―――――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黄河入海流,天地无私玉万家”
绿树村边合,悠然见南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