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的文学形象诗词

时间:2023-02-08 13:40:17  编辑:admim

有关的文学形象诗词

1.于鹏的文学形象诗词名句成语典故

关于鹏的文学形象诗词名句成语典故: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海》 唐代 李峤

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

会因添雾露,方逐众川归。

2.有哪些诗词当中的文学形象适合当作名字

文学形象应该改成文字。

想要找适合当名字的古诗应该用反推法,即已经出现的名字中有哪些是由古诗演化且美轮美奂。

紫言

——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转了个音。

3.

宛芳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

(dià

n)

月照花林皆似霰

(xià

n)

4.

妍姿

——

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

——

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

——

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

——

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

——

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

——

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一些优美的诗词都具有令人闻之欣然的魅力

在优秀的诗词中寻找痕迹

很快就可以找到适合的名字

不过翻字典,找论语周易也是不错的起名办法

3.古典诗词中“月”的形象

1、《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

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2、《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3、《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赏析】 张若虚这首诗虽然用的是《春江花月夜》的旧题,题材又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但张若虚还是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开拓出新的意境,表现了新的情趣,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而张若虚也就以这一首诗确立了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的地位。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虽然带着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

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也有着深长的意味。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能引人入胜。

同是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也在统一之中出现了变化,取得班斓多彩的效果。 4、《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

4.关于文学的诗 和文章(100左右)

楼主您好!梦断沧海愿意为您解答: 《烟茫茫,伊人何方? 》 文/梦断沧海 烟雨愁深处踽踽独行。

盈盈欲下的泪花闪烁、飞扬,销魂的旋落中有梦的颜色。 风声萧萧,在千山之外诵念往日的情怀。

茫茫暗夜里,西窗吹诉伊人的心迹。漂浮于幻觉的虚空。

一鸿孤影,拉长了岁月的视线。 是雾的迷离。

是海誓掀起的一个个心潮。 能记住的总是山盟。

梦里雪飘,经不住云雨的诱惑。 一缕香魂去也。

一段残梦,在混沌的天堂上飘飞如烟。 把酒临风,把爱折成一种幸福的款式。

冥冥之中,树影划碎记忆的残迹。 总是分离,又总是梦中相依。

谁曾了解内心的真相? 缘何含泪?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宵星子投入的灿烂得天意而使灵魂高翔。

大风萧萧,雪梦无痕。 一颗怎样的心,因飘荡而遥远,因遥远而发出异常璀璨的光芒。

长风浩浩,流云荒疏。 你不知道,你要征服的正是你自己。

履迹所至,穿过茫茫,历尽沧桑。 你的期望便在其中。

望水天痴茫…… 春去秋又来,雁还人未归。 梦魇中,伊人的倩影悄然而来。

灯火阑珊处,望断天涯路。 相思河畔,秋水望穿,孤守今生千年清冷。

奈何桥上,红尘看透,独候来世万古痴情。 【恋上这雨季】 文/梦断沧海 秋雨下起时黄昏已近,黄昏弥漫时秋雨又起…­; 很喜欢淋雨却又不想苍天哭泣,它的眼泪总会牵动我莫名的思绪。

秋风吹乱的 不仅仅是秋的痕迹…­; 我静静地伫立在风雨里,看秋雨怎样在风中飘逸成水的情韵画的灵气~­; 曾经的某一天,我也这样站在雨中目送你远去…哭泣着没人能看得见的哭泣~ 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后的今天,雨水又洗刷了眼泪的痕迹…­; 愿这澄明的雨水顺手滤去我的飘淼思绪,让我烦躁的心归于平静…­; 在俗世待得久了,心灵不免染上红尘的痕迹…相思之水泛滥得久了,必然冲毁 心灵之堤…很喜欢这样的雨季,因为在雨中没人能看见我哭泣~让它把我的所有 心绪滤去…而只留下曾经的回忆…­; 越来越喜欢这分不清是快乐还是忧伤的雨季。也许在这种时候,更能贴近灵魂 找到真正的自己…也许在这种时候,秋风吹走的不仅仅是回忆…也许在这种时候 ,雨水冲刷的是伤痛的痕迹…也许…却不知秋风能否把我的思念吹到远方去,告 知她添一层衣…­; 我确实恋上了这分不清是欢笑还是忧伤的雨季! <秋·伤> 文/梦断沧海 夏日的暑气意犹未尽,依然能感受到习习凉风中渗透着的几分燥热。

蓦然回 首才发现又一个车轮正在向秋的深处拓展。 秋意渐近渐浓,秋色渐沉渐冷,你拈杯在手,把前尘旧事和疼痛悄然吞下, 那握不住的双手和忘不了的眼眸,就开始在你的心底摇摇曳曳…… 用尽最后的气力,旧苑寻梦。

在这个夏天的结尾处,伴着雨的凄清与云的茫 然。把秋天的内心打开,但它无法说出时光的忧伤。

你依稀觉得这个冷寂的秋天似曾相识,远处的山,近处的水,天上的流云, 远方的伊人……整个夏天你都在冥思苦想。而当你恍然惊悟于一个女子哀怨的眼 神时,那哀怨的眼神已如一个幽幽的叹息,随着这个夏天的最后一片落红,飘远 了季节的目光。

你站在这个夏季的结尾部分,伸手触摸着徐徐秋风,昂首承接这绵绵秋雨。 思念也好,记忆也罢,都老朋友似的连门都不敲一下直接闯入,你不能拒绝,也 无法拒绝。

你心甘情愿地丢盔弃甲,任淼淼思绪在心底飞扬…… 暮霭沉沉,楚天杳杳,她欢乐的笑声依然残留于你空荡荡的脑海之中。回过 头去,往事已是遥不可及,你孤零零地站在这个夏天的结尾部分,任生命隐藏不 深的累累伤痕,一次次触动记忆的弦。

一种不可抗衡的力量,沿着涨潮的血管,席卷桎梏已久的思念。想说些什么 却什么也没有说。

早已分不清什么是亘古不变,什么是瞬息万变。浮浮尘尘中,红尘的悲欢与 离合不断上演,俗世的酸甜与苦涩交错轮回。

早已分不清什么是浪潮的呐喊,什么是内心的呼唤。云卷云舒之后,做为一 个远足的游子,但求回眸处能找回当初寻求的足迹,但求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能 看到伊人的倩影。

什么杨柳呵晓风呵残月呵,离别生涯,你还能抓住什么呢? 你一再地举起杯来,举起这一杯秋雨,举起这个秋天里的某些事,举起事件 里面的万丈红尘,你临风怅饮,喟然吟叹。偶然地,你也许会注意到,踉踉跄跄 的岁月正从你的身边渐渐远去。

梦中的她依然年轻,梦着她的你却在渐渐老去。 渐渐——老去……。

5.我心目中的文学形象:高尔基

高尔基的创作特征方面,他一贯强调文学必须用“形象来影响读者。”

早在1904年,他在给位青年作家信中指出:“一般说来,必须避免多用字句,要用更多的形象来影响读者。”比如他说“您对城市的描写是出色的,这正是用形象啊!无论字句怎样优美,形象总比字句给人印象深刻些,”高尔基还说:“在诗篇中,在诗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必须是形象-即表现在形象中心的思想,他比披着字句外衣,尤其比披着过分陈腐的字句的外衣的思想更为有力。”

高尔基常说:“作家必须把他头脑中所想的东西描绘出来,而不是叙述出来”。除此之外,高尔基还反对把文学作品写成哲学论文,他说:“真正的诗,是很少谈论哲理的,他着于大发议论”。

“当一个文学家在现代文学中开始以哲学,辩证法或唯物论的方式讲话时,他就糟糕了,”同时他还说:“不要教训作为读者的我,要给我出色,精明的形象。至于结论,我自己会思索出来的。”

总之,“要把你的见解,你的观念体现出来,要用形象把他表现出来。到那时候,读者也许才你能严肃地对待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