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集安原创诗词

时间:2023-02-16 15:45:53  编辑:admim

有关集安原创诗词

1.自创诗词

《花》花香四溢满城醉,花容憔悴易破碎。

二月未见其芳容,柔叶已褪寒冬装。《春兰秋菊》又到浓秋时,娇菊欲争景。

待到春回日,兰香溢满城。《杨柳辞》柳垂湖边湖依柳,水拂柳枝柳随风。

若能听闻风声语,淡笑依柳在湖边。《深宫怨》君恩荣宠集一身,华衣美人使君倾。

妃子憔悴恨宫深,红颜流泪怨薄情。《寒风暮雨》北风一夜紧,潇潇暮雨声。

寒风徐徐入,家家紧闭门。《美人愁》斜倚秋风望残阳,红尘掩满天,伤情三寸苦无言,任凭思念愁苦泪沾裳。

半月如勾凝寒霜,哪日月如盘,倒时故人在何方?不过千里相思愁断肠!《兰花辞》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伤春怨》书成蕉叶卷,寒夜长难眠。秋叶乱水月,疏影倚窗边。

望断天涯远,泪眼凝霜雪,痴醉情已倦,孤灯孤影闲。

2.李白到魂集安吗

李白到过集安吗?没有。

李白与长白山诗词乃至长白山文化 有关吗?有。其依据,并不在于长白山唐代称太白山,唐代的李 白又叫李太白,而在于下面这首五绝: 高句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李白的这首五绝,写于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之后近百年, 载于《全唐诗》。

这首诗,是李白写长白山区少数民族的第一首 诗作,因而弥足珍贵。“金花折风帽”,寥寥五字,却包含很多 内容。

研究认为?_高句丽与高丽,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地域、年代、内涵上均有差异。但在民族习俗上,又有比较密切的联 系。

“帻”,是一种头巾;“折风”,即帽子。 梁元帝《职贡图》 中记载:“高句丽妇人衣白,而男子衣缬锦,饰以金银。

贵者冠 帻,而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折风。”因而,《翰苑》 中说,高句丽人“插金羽以明贵贱”。

折风是一种帽子,高句丽 中贱者所戴,不加金饰。李白诗中写“金花折风帽”,显然他所 见的高句丽人不是贱者,而是贵者。

“白马迟回”,白话易明。 “迟回”,徘徊、徜徉之意。

“翩翩舞广袖”,写高句丽人善舞。 “广袖”,形象、直接地描绘出高句丽人衣着服饰的特点。

从集 安高句丽古墓中的壁画可见,高句丽人的衣袖、裤腿均较宽肥, 舞之蹈之,分外优美。“似鸟海东来”,由高句丽人优美的舞姿, 转写到高句丽人所生活的地域。

“海东”,泛指渤海以东之高句 丽属地。同时,海东青又是一种善飞翔的鸟。

这最后一句自然一 语双关,形容舞者的矫健。 李白的这首五绝,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高句丽人的风情特 点,从而“为我国多民族的历史生活画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一 笔”(马赫《诗中抚顺二千年》注语)。

李白能写出如此生动的 诗篇,肯定与高句丽人有过接触或交往。在唐代,有大批的高句 丽人移居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南。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 征高句丽一役之后,一次就将7万高句丽人迁到中原地区(见 《资治通鉴》卷198)。此后,唐高宗又数征辽东,每次也都有移 民之举。

及至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以高句丽族工部尚书高藏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还有许多散居中原诸州的高句丽 人随其一道回到辽东。此后不久,高藏谋叛,被唐王朝召回处 死。

高藏属下之高句丽人又被大批迁到河南、陇右诸州。这些移 居中原的高句丽人,在较长时期内仍保持其民族习俗,因而能再 现于李白的诗笔之下。

我们珍视李白这首五绝,不仅在于在李白诸多诗歌中写我国 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风俗的属凤毛麟角,更在于这个少数民族 就生活在长白山区。高句丽政权存在于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 年,历705年,其中在今集安设都就有425年(3?427年),其 都城国内城和丸都山城,至今还存有遗迹。

显然,这些遗迹,随 着李白这首五绝《高句丽》的发现并被看重,无疑也成为高句 丽文化和长白山诗词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