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平字的诗句
1、《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2、《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宋代: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3、《西江月·平山堂》宋代: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4、《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宋代: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5、《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2.有长与平两字的诗句
(唐)李朴 《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这首诗歌吟中秋月夜静谧气氛,满月平分,照满云衢,并想到了传说中月宫中的蟾蜍和玉兔。这首词中“平分秋色”日后成为了广为流传的成语,指势均力敌。其中“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就含有长和平字。此外,这样的诗含长和平的诗句还有很多给你说几个吧:
《有酒十章》唐代.元稹诗中其中“有酒有酒鸡初鸣,夜长睡足神虑清。悄然危坐心不平,
浩思一气初彭亨。澒洞浩汗真无名,胡不终浑成。”
《火荧》唐代.李益诗中“东征曾吊长平苦,往往晴明独风雨。”也含有平和长字。
诗仙李白诗中有这么“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也含有平和长字。
在这里我不一一列举了。
3.与平明有关的诗句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作者: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集灵台·其二
作者: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
冬夜送人
作者:贾岛
【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哭韩绰
作者:杜牧
【平明】送葬上都门,绋翣交横逐去魂。归来冷笑悲身事,唤妇呼儿索酒盆。
4.含有平明的诗句
1、奚官平明出建章
明
陈绍先
《挟弹图(二首)》
2、平明荡无有
明
程敏政
《涿州道中录野人语(良乡役夫)》
3、平明添好况
明
储巏
《春晦连日风雨赠别(四首)》
4、平明携樽南陌头
明
丰坊
《春游曲》
5、下直平明出禁门
明
高启
《少年行二首》
6、平明献朝堂
明
高启
《送王推官赴官谯阳》
7、平明呼母唯空床
明
何白
《哀江头》
8、平明已见收
明
皇甫汸
《感事二首同子约作》
9、杀向平明虏不知
明
蒋山卿
《北狩凯旋歌(三首)》
10、平明退直呼浊醪
明
李东阳
《题程亚卿所藏刘进画鱼》
11、煌煌旄钺发平明
明
梁潜
《三月十七日送驾出德胜门》
12、平明饭罢促高梢
明
梦堂噩公
《山阴舟中》
13、平明振佩入乌府
明
苏伯衡
《送曹叔温赴淮安幕》
14、平明操板筑
明
孙蕡
《输役萧墙》
15、平波削玉天倒明
明
王醇
《毕仲明侍御邀集西清馆听文儿歌》
16、平明自失景阳钟
明
王跂
《金陵三首》
17、平明东阁下恩纶
明
王世贞
《正德宫词八首》
18、平明没马足
明
王野
《雨雪曲》
19、平明攀天望海色
明
吴斌
《颜山歌》
20、平明拾翠去
明
吴国伦
《上新河杂咏二首》
21、平明敞帝居
唐
苏颋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22、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23、平明羽卫朝万国
唐
韦应物
《温泉行》
24、平明发咸阳
唐
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25、平明剪出三鬃高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
26、平明上马入宫门
唐
杜甫
《虢国夫人(一作《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27、平明矫轻策
唐
李益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
28、平明大驾发行宫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29、平明蕃骑四面走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
30、平明船载管儿行
唐
元稹
《琵琶歌》
5.关于心平气和的诗句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
孔子积极入世、济世,但这并不妨碍他保有一颗平常心。有一次,孔子让子路、曾皙(名点)、冉有、公西华各言其志。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钱穆分析说,孔子骤闻曾皙之言,“有契于其平日饮水曲肱之乐,重有感于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觉慨然而叹也”[22]。孔子“喟然”之叹,值得细细玩味。
孔子在世之时,许多人对其所作所为深为不解,甚至以为孔子是不合时宜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论语·宪问》)。但他的弟子却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个德行高尚的人。据《论语·子张》载,叔孙武叔曾经诋毁仲尼,子贡遂为老师辩白。子贡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仲尼不可毁”虽然出自子贡之口,但却颇得孔子思想的“个中三昧”。孔子向来主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对于世人的误解与曲解,孔子不以为忤,心平气和地泰然处之。
孔子积极奔走于世,但却屡屡受挫——仕鲁碰壁,弃官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于楚(《史记·孔子世家》)。对于这种种艰难困厄,孔子有着清醒的理性的认识,乐观视之、泰然处之。孔子认为,这是“时”(时势)使然。他说:“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孔子家语·在厄》)因此,孔子说他“不怨天,不尤人”,并感叹说:“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对于外事外物(相对于“己”而言),孔子强调自我调整——随机应变、能屈能伸。孔子说:“君子之行己,其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孔子家语·屈节解》)但是,这种灵活的能屈能伸有着鲜明而严格的原则,那就是“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关键之处在于因“时”得其“中”。金景芳说,孔子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核心是“仁”(仁义),一个核心是“时”(时、中)[23],深得孔子“个中三昧”。
甚至在栖栖惶惶的流浪中,孔子仍然保持着高度的乐观精神,有时还会来自我解嘲式的“冷幽默”。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绝粮”七日,“从者病,莫能兴”,但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随后,孔子适郑而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城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困厄之中的孔子,其乐观坚毅的心态和精神,由此可见一斑。“欣然笑”三字,甚为传神,颇可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