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芙蓉城的古诗
湘灵瑟(故妓周懿葬桥南)
—— 刘埙
酸风泠泠。哀笳吹数声。
碎雨冥冥。泣瑶英。
花心路,芙蓉城。
相思几回魂惊。肠断坟草青。
《芙蓉城》——苏轼
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
珠廉玉案翡翠屏,霞舒云卷千娉婷。
中有一人长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
往来三世空链形,竟坐误读黄庭经。
天门夜开飞爽灵,无复白日乘云軿。
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因过缑山朝帝廷,夜闻笙箫弭节听。
飘然而来谁使令,皎如明月入窗棂。
忽然而去不可执,寒衾虚幌风泠泠。
仙宫洞房本不扃,梦中同蹑凤凰翎。
径度万里如奔霆,玉楼浮空耸亭亭。
天书云篆谁所铭,遶楼飞步高冷竮。
仙风锵然韵流铃,蘧蘧形开如酒醒。
芳卿寄谢空丁宁,一朝覆水不返瓶,
罗巾别泪空荧荧。春风花开秋叶零,
世间罗绮纷膻腥。此身流浪随沧溟,
偶然相值两浮萍。愿君收视观三庭,
勿与嘉谷生蝗螟。从渠一念三千龄,
下作人间尹与邢。
2.关于城 的诗句
带“城”字的诗词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杜甫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杜甫 前苦寒行二首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李白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 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白居易 山路偶兴
筋力未全衰,仆马不至弱。
又多山水趣,心赏非寂寞。
扪萝上烟岭,蹋石穿云壑。
谷鸟晚仍啼,洞花秋不落。
提笼复携榼,遇胜时停泊。
泉憩茶数瓯,岚行酒一酌。
独吟还独啸,此兴殊未恶。
假使在城时,终年有何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刺桐城”雅号有怎样的来历
宋代诗人吕造在咏泉州的诗中说:“闽海云霞绕刺桐,往年城郭为谁 封?”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
当年泉州那些高大繁茂、花红似火的 刺桐,是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郭时种的,泉州也因此得了个雅号: 刺桐城。 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唐宋以来,福建不少地方就引种了 它,但种得最多的还是泉州。
历代诗人对刺桐的题咏不少。这恐怕是因 为它的美丽和富有独特的南国情趣,特别容易撩人情思吧。
宋普济和尚在《五灯会元》一书中说,刺桐还有这么个颇为神奇的特 性:每年先萌芽后开花,否则情况则相反。所以刺桐又名“瑞桐”。
因为 这一点,在宋代还引出一场小小的争论。 争论的一方是作为廉访使来到泉州的丁渭,他很希望能先看到刺桐 的青叶,使泉州年谷丰熟,曾写下这么一首诗: 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卜年丰。
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春不爱红。 争论的另一方是到泉州来当郡守的王十朋。
他与丁渭抱有相同的 愿望,但他不相信先芽后花或先花后芽那一套谶语。 为此写下了一 首诗: 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
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 吟咏刺桐的诗,到元代以后就少了。
这大概是因为树逐步减少的缘 故吧。到了现代,这种树就更少了,所以郭沫若同志来到泉州,曾发出过 “刺桐花谢刺桐城”的慨叹!黄寿祺先生在遥想当年泉州市刺桐花开满 城的景象时,曾留下这样的诗句: 泉城已渺刺桐花,空有佳名异代夸。
寄语州人勤补种,好教万树灿朱霞。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开元寺石栏前,在百源川池靠华侨大厦一侧, 已补种了一些刺桐树。
4.与石头城有关的诗句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长干,本古金陵里巷,居民多从事商业活动。其地在今南京城南。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高楼,指西楼。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覆舟山,即今南京九华山。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陵凤凰台》):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刘禹锡《金陵怀古》):据《金陵记》说,冶城,位于金陵府治西北,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征虏亭,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北。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故国”即指金陵,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200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乌衣巷在夫子庙西南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5.有关泉州的诗词有哪些
(一)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二)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三)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四)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五)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六)
“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6.刺桐――光明之城的历史
刺桐城雅号趣谈宋代诗人吕造在咏泉州的诗中说:“闽海云霞绕刺桐,往年城廓为谁封?”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
当年泉州那些高大繁茂、花红似火的刺桐,是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廓时种的,泉州也因此得了个雅号:刺桐城。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唐宋以来,福建不少地方就引种了它,但种得最多的还是泉州。
历代诗人对刺桐的题咏不少。这恐怕是因为它的美丽和富有独特的南国情趣,特别容易缭人情思吧。
宋普济和尚在《五灯会元》一书中说,刺桐还有这么个颇为神奇的特性:每年先萌芽后开花,则其年丰, 否则反是。 所以刺桐又名“瑞桐”。
因为这一点,在宋代还引出一场小小的争论哩!争论的一方是作为廉访使来泉的丁渭,他很希望能先看到刺桐的青叶,使泉州年谷丰熟,于是曾写下这么一首诗: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卜年丰。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
争论的另一方是到泉州来当郡守的王十朋,他与丁渭抱有相同的愿望,但他不相信先芽后花或先花后芽那一套谶语。为此也写下了一首诗: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
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吟咏刺桐的诗,到元代以后就少了。
这大概是因为树逐步减少的缘故吧。到了现代,这种树就更少了。
所以郭沫若同志来到泉州,曾发出过“刺桐花谢刺桐城”的慨叹!黄寿祺先生在遥想当年泉州刺桐花开满城的景象时,曾留下这样的诗句:泉城已渺刺桐花,空有佳名异代夸。寄语州人勤补种,好教万树灿朱霞。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开元寺石栏前,在百源川池靠华侨大厦的一侧,已补种了一些刺桐树,愿关心刺桐的泉州游客,切莫忘记到那里,一睹它的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