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出错改为有关的诗词

时间:2023-02-17 17:41:29  编辑:admim

出错改为有关的诗词

1.《错误》求整首诗的诗句

《错误》整首诗的诗句: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底:通“的”,多见用于民国时期。

跫(qióng)音:脚步声。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创作背景

《郑愁予 诗的自选》 郑愁予 著 三联书店

郑愁予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2.含有错的诗句有哪些

玉楼春-晏几道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探春令- 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水调歌头- 刘过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

清平乐-周密

晚莺娇咽,庭户溶溶月。一树桃花飞茜雪,红画相思暗结。

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望海潮-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

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变。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谒金门- 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新婚别》(唐代杜甫全集,选自全唐诗:卷217_34)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金错刀行》(陆放翁作品,选自全唐诗:卷217_34)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鹊桥仙》(陆放翁全集,选自全唐诗:卷217_34)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祝……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采桑子》(清朝纳兰性德全集,选自全唐诗:卷217_34)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少年问》(唐代白居易全集,选自全唐诗)

少年怪我问如何,何事朝朝醉复歌。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3.苏东坡错改诗错在哪里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存在着"轻率概括"的错误."轻率概括"是归纳推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逻辑错误."轻率概括"也叫"以偏概全",是指只根据少数的个别事实,就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并且把这个结论看作是必然的、无可怀疑的论断. 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他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出现了这个反例,苏东坡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