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欢的诗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遽惜琼筵欢正洽,唯愁银箭晓相催 欢言游览意,款曲望归心 春物岂相干,人生只强欢 故念飞书及,新欢借梦过. 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共羽仪. 众坐吾独欢,或问欢为谁 欢言欲忘别,风信忽相惊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众坐吾独欢,或问欢为谁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及此符守移,欢言临道便 百岁屡分散,欢言复几何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 欢言冬雪满,恨别夏云滋 欢言冬雪满,恨别夏云滋 沿溯任舟楫,欢言无町畦 间阔劳相望,欢言幸早陪 欢言交羽觞,列坐俨成行 长幼序以齿,欢言无不同 欢言欲忘别,风信忽相惊 令征古事欢生雅,客唤闲人兴任狂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 孤影飘零千重海,抚琴和噎岂成欢指日恢中原,以尽欢万国读来疏脱少,欢喜不成眠羽觞行歌欢未足,燕姬成行列红玉以此两全生,父子欢如故一年丰乐今将半,雨殿欢声外得知十年酬唱绝,欢喜得新诗虽无驿骑红尘起,尚得佳人一笑欢历下东游少相识,欢喜闻君在西邑移花植果心无事,抱子弄孙欢有余欢言指万里,握手再沈吟。
2.关于“欢喜”的诗句有哪些
唐代·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白居易《对酒五首》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皇各自飞。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丹砂见火去无迹,白发泥人来不休。 赖有酒仙相暖热,松乔醉即到前头。 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晴明。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昨日低眉问疾来,今朝收泪吊人回。 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唐代·温庭筠《汉皇迎春词》
春草芊芊晴扫烟,宫城大锦红殷鲜。海日初融照仙掌, 淮王小队缨铃响。猎猎东风焰赤旗,画神金甲葱龙网。 钜公步辇迎句芒,复道扫尘燕彗长。豹尾竿前赵飞燕, 柳风吹尽眉间黄。碧草含情杏花喜,上林莺啭游丝起。 宝马摇环万骑归,恩光暗入帘栊里。
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描写欢喜的诗词
《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女词人李清照对在山东原籍一次野游所作的小令。关于它的写作背景,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六岁之前女词人是居住在原籍(六岁那年女词人随父亲居住卞京),所以有可能是孩提时代的一次野游的记录;也有人认为,从“沉醉”二字看,是因为喝酒而忘记回家的路,而六岁那么小的年龄不可能有“沉醉”的机会,所以推断这里记录的因该十五岁束发之后的某一次野游,而且是女词人在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这段时间,或者是在朋友的唱和中,或者是与丈夫呢喃时追忆往日的趣事,乘兴而做的。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尝记”是“曾经记得”或者是“记得曾经”,这说明是一首追忆往事的小令。“溪亭”是泉名,在山东济南,也就是易安的原籍。“日暮”指天色已经很晚。“沉醉”二字,许多读本认为是指女词人喝醉了,所以误了回家的时间,甚至有的朋友认为这里的“沉醉”二字与后面的“惊起”句,是一种男性的豪放,是女词人与“须眉”匹敌的作词风格的体现,更有的朋友认为这就是曾经有人误将词词归在苏轼笔下和误传是吕洞宾所作的原因所在。
可是,我更愿意以自己的设想来理解这曲小令,我觉得,女词人的“沉醉”根本不是什么喝酒而醉,其实就是“因景而醉”的意思而已。试想想:不管是她五、六岁时的经历,还是十五、六时的经历,这两个年龄段都还是属于“孩子”的范畴,因为贪玩而忘记回家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何况女词人生性就对美的东西有一份特别的敏感,看见景色的迷人忘了回家的时间,“沉醉不知归路”是意料之中的。作者仅仅是以这样一种语气,把读者,或者是当时脱口吟出这些词句时,用这样的起笔引起“听众”对自己追忆的故乡美景的兴趣,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那景色的迷人,也是女词人对家乡景色的爱恋与怀想。也为了加重语气对“年轻时期”或者说是“孩提时期”那一次难得的出游的描述,为下文的误入荷丛做伏笔。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一个古代的女子,要出游一次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到有舟可摇,有荷可赏的美丽的湖中游玩,那更是难得的机会。看到蔚蓝的天,碧绿的湖水,还有一湖的摇曳多姿、婀娜娉婷的荷……如此美丽的景色,是在闺门中无法体味的,于是女词人“沉醉”,被景色沉醉,也没自己快乐的心情沉醉了。这里我们做一下想象:女词人在荷丛中摇着小舟,东看看西瞧瞧,眼睛里有好奇更有惊喜,或者还带者几分淘气……当她不经意地发觉太阳快要下山了,才感觉自己似乎是在荷丛中迷路了,这时又多了几分焦急,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争渡”一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回家晚了自然是不好,也许因为这次的晚归而被断绝以后出游的任何机会呢。心里一着急,手便加快了动作,浆划得快了,“争渡”一词自然而形象,恰倒好处地写出了女词人当时的焦急心情与她动作的紧张模样。岂知,紧张中又来了惊喜,作者用“沉醉”“误入”已经告诉读者,溪亭这个地方的迷人了。接着,“争渡”惊起的一群水鸟,把整首词的意境和气氛都推到了顶点。那一群在荷花丛中突然惊飞四散的水鸟,给急着回家的“迷路游人”带来突然的“惊悸”,惊悸之余又是欣喜与欢畅。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女词人“啊”的一声惊叫,接着,又大声欢叫:“哇!好多水鸟啊!”
少女的淘气、贪玩、好奇以及词人在追忆中流露出来爱自然,爱家乡的情感在小令的寥寥几笔中层层递进,到最后的顶峰嘎然收笔,表现得如此的酣畅淋漓,叫读者不得不拍案叫绝!
4.关于快乐的诗词
程圆圆说那首《点绛唇》是李清照难得的一首欢乐的词。其实未必。早年李清照无情事,无家国事的时候,还是很快乐的。
比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附《点绛唇》全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Chan,第三声)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长命女 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杯。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写景衬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采桑子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采桑子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写西湖的采桑子有十余首。在此不一一举出。由于最出名的“群芳过后西湖好”还是有点淡淡的空虚,在此不写出。)
5.有关喜悦的古诗词
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