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农民工是我国城乡间最大的流动群体,也是今年就地过年错峰返乡的最大群体,但是今年超七成农民工就地过年,那么就地过年如何能过得好呢?下面汇感网小编带来介绍。
超七成农民工就地过年是怎么回事
调查显示,在受访的53107名农民工当中,有77.61%的人,选择留企或留城就地过年。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
农民工既是创造城市财富的贡献者,也应该是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共享者。关乎农民工切身利益的这项工作要做实、做细、做暖。
比如,节假日期间最好安排适合农民工的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等活动;城市博物馆、图书馆,还有相应的一些公共设施可以免费向农民工开放。不仅是现金补贴,一些社会性帮助,满足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也能让农民工体会到城市过年的文化生活。
最可怜的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盼星星盼月亮,盼着爸爸妈妈回家过年,盼了一年甚至更久,等来的是失望。
关注就地过年的农民工,更要关爱鞭炮声中盼着爸爸妈妈回家过年的留守儿童。
就地过年如何能过得好
“留下来”,还要“过得好”,暖心保障不可少。当前,让“就地过年”群体消除后顾之忧、安心愉快过年,已成为各方面共同的期盼。
合法权益要有保障。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就地过年”,在客观上为防疫作出了贡献,理应得到重视和善待。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意愿,不断完善就地过年群体假期期间合法权益保障、合理安排春节期间在岗工作职工休息休假、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和加班费等,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暖意。
生活需求要有保障。满足外出务工人员“就地过年”的生活需求,是“过好年”的重要举措。要想在前、做在前,深入开展调研,精准摸排需求,提前谋划措施。要尽早准备做好春节期间的物资供应、公共交通运力调配等工作,平稳物价、有序交通,让那些响应倡议就地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能够过个舒心年。
人文关怀要有保障。“乡愁”如何安放,是“就地过年”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就地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要通过节日慰问、人文关怀、社区走访等多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让他们与亲人们“线上团圆”,纾解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