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一天写几千首诗,攻克癌症等,面对这样的铺路式教育,庞博在《今晚脱口秀大会》中的调侃和吐槽显得笑点十足,“最费回车的神童”,癌字都难以攻克等,庞博吐槽神童式教育是怎样的?下面带来全面介绍。
庞博吐槽神童式教育是怎样的?
我觉得现在小朋友竞争太激烈了,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神通。
十几岁的女孩儿一天能写几千首诗,这是我见过“最费回车的神童”
我觉得他们家对待诗的标准的有多低,是不是每天在家随便一句话就是一首诗。
还有的小孩履历也特别吓人,什么两岁就开始爬山,五岁学会了开飞机,七岁的时候穿越罗布泊无人区三次。
还有的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攻克癌症,而自己小时候连“癌”字都难以攻克,堪称灵魂反驳
自黑调侃自己只能教孩子讲笑话,除了快乐什么都给不了。
热评:
1、现在很多大人都太过望子成才了,殊不知道过犹不及
2、看过一个北京6岁孩子英语词汇量3000,然后孩子家长问一个机构老师,说他们家孩子是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3、庞博段子的特点是:不损人,不哗众取宠,反应现实问题,不功利,有趣不低俗,有理又有剧,不愧是上交大,确实很棒很有水平
4、神童式教育确实不可取,孩子们也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回忆
5、接受平凡是人最该学的,确实所有人都不愿意学的,同时也是时代要求我们不去学的。
铺路式的教育有必要吗?
7月15日晚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
孩子对周遭事物有兴趣是件极好的事,但是依靠父母的“神通”,或是研究员的身份,就铺路式地打造一个虚假的“奖项”,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从学习层面上来看,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尊重孩子天性,培养孩子兴趣。如果孩子真的对某个课题项目有兴趣,并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以此为基础去做强化和培养,是否才能真正让孩子在过程中学习?
而从心理层面上而言,对孩子来说,过早地背上“光环”看似风光无限,又未尝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中国仍有许多家庭教育,其实都在延续这样的思路,尽力把孩子教育成“自己想象中的优秀”,揠苗助长,而不是发掘孩子身上真正的特长,进行长期的培养。
望子成龙,其情可悯,但不择手段“铺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其必要性?藐视规则,实则是可能藐视所有参赛孩子的人生。人生路父母终究不能陪孩子走到最后,只有让孩子学会独立行走,才能踏实走好无悔每一步。
打造“神童”、造势,风潮背后后果堪忧
另一个案例则是这名14岁少女,在节目上表示自己每天可以创作2000首诗歌,300首词牌……就连当年才高八斗的曹植一天要走14000步才能完成她的创作量了,而面对外界的一片质疑,日作2000首诗歌的父亲也坚称“没有夸大宣传,孩子有这样的实力。”
此次事件中最让人们震惊的,是小学生论文获奖背后的研究员父母破坏规则,主动帮儿子“偷跑”,试图坐上学术研究“直升机”,弯道超车同龄人,为未来“抢跑”积攒资本。这在客观上也会加剧教育焦虑,对教育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家长“过度参与”教育的目的,大多出自于自身希望培养出神童的虚荣心。当孩子面临竞争的压力时,虚荣的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人父母,背后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却不能被原谅。教导孩子欺骗,不公平竞争,最后伤害的,仍然是孩子自己。
7月16日早间新闻,武汉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两位获奖人分别就读三年级和五年级。记者在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后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获奖,其实不在少数。
“比赛已经变味儿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黄某告诉记者。之前有朋友请他帮助孩子参加这项大赛,他帮孩子设计了一个符合其知识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过后却连说“太low了”。
“班主任把之前的获奖项目给我看了一下,我大吃一惊,很多项目至少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黄某说。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请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