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青花瓷的古诗词

时间:2023-01-16 17:03:20  编辑:admim

有关青花瓷的古诗词

1.关于“青花瓷”的古诗

1、《青花瓷》 轻抬素指慢拂弦。曲飘然,夜含烟。郁金堂浅,暗影画帏帘。望断天涯无去处,风不解,雨绵绵。小楼残梦锁经年。楚河寒,冷茶轩。空了胭脂,倦怠碧罗衫。紫陌红尘谁看透,一个字,几生缘。

2、《青花瓷》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著月光。莹透的素颜 ,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

3、《青花瓷》几生缘。紫陌红尘谁看透。曲飘然。空了胭脂。 小楼残梦锁经年,雨绵绵,暗影画帏帘,倦怠碧罗衫,一个字,夜含烟。郁金堂浅。楚河寒,冷茶轩。望断天涯无去处,风不解。

4、《青花瓷》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著月光。莹透的素颜,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

5、《陶歌》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浓淡出毫端, 画上磁坯面面宽; 织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泑理同看。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

2.描写青花瓷的诗句

1、《秋日三首》 宋代: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译文: 碾好的月团用青花瓷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没有风,小院里也没有落叶,几只虫子相对,正在吐丝。 2、《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译文: 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青花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3、《以乾隆青花瓷盆种牡丹》 清代:曾习经 朝朝数叶复量枝,不数金盘芍药诗。

特与此花添色相,千山秋翠越窑瓷。 译文: 天天数叶子修剪花枝,不以金盘中的芍药来作诗。

特地和这芍药花来搭配色,用像有千座山上的翠绿树木的青花瓷来栽种。 4、《进艇》 唐代:杜甫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译文: 浣花溪岸边的蝴蝶缠缠绵绵翩翩双飞,你追我逐;溪水上的荷花如双栖鸳鸯一般,并蒂双双。

把煮好的茶汤和榨好的甘蔗浆,用青花瓷坛来盛装也不比玉制的缸来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随取随饮。 5、《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唐代: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译文: 烧瓷大都烧的青花瓷器是既轻盈又坚硬,用指头弹一弹,声响像上好的玉在锦城到处都有流传。

你家的青花瓷碗虽然胜过霜雪百倍。就是现在火急火燎地送到我的茅草屋里,我也看不上眼。

3.关于青花瓷诗句 散文等

原来的仿官窑杯不小心被摔坏了。

从柜子里拿出两个从老家景德镇带回来的青花盖碗茶杯。白瓷的底色,上面是山水的图案,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由浓转淡,淡雅脱俗。

看起来很不错,赏心悦目。上面的山水透着一份闲适与悠然,撮几片茶叶,冲一杯茶,有着淡淡的绿意。

淡淡茶雾中,心情莫名的就恬淡起来。悠悠地想:若在向阳的阳台置一把藤椅,有阳光斜斜照过来,再泡上一杯茶,握一卷书,清水瓷瓶里有一支荷,养几尾鱼,岁月就这样浸在淡淡的茶香中,像一本书一样慢慢地翻过了。

你可曾听说过青花瓷的故事? 从小,我就看着祖辈用灵巧的手烧制出一件件精美的青花瓷,而青花瓷中最难烧制的釉色又是天青色。传说,只有在雨过天晴时才能烧出真正的天青色的瓷器。

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 日复一日烧制着瓷器的人,要等多久才能在釉色成形的时候遇上雨过天晴呢? 而一个人又要等多久,才能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呢。

我与你的结缘,穿越了千年的时光。 只是,只是我曾在菩萨前许下心愿:今生只为你路过人间! 只是,只为了那一句简单却执着的誓言: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一个“等”字,有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

可是这句淡淡的浅吟低唱,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等待的时候,可以看书写字,可以吟诗作画,可以赏花弹琴,只是时时不曾忘记等待的人。 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这样想来,不禁释然。

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恩曾经那惊鸿一瞥的际遇。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青花瓷,也是一样。

那些过往和未来都不如当前,这一刻,捧着这一杯青花瓷杯里盛装的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丈夫为生意被我们景德镇浮梁茶诱了去的清茶,茶烟氤氲,有点迷离,长夜漫漫,就这样随着那袅袅茶香香进了那梦里去。 执着于自己心中的梦,一份绝美的爱。

那些美丽,那些情怀,那些缱绻,那些缠绵,那些你侬我侬的日子仿佛都已被时光磨去了光泽,直至完全消失。 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成全一份美丽,一份凄婉。

心越发的清淡了,可以平静地不露声色,不悲不喜,知道一切都会以既定的方式来到眼前,容不得躲闪或是逃避,也不再期望改变自己或是别人。 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方才可以这样内心安静地沉默着。

真的可以这样:沉默相爱,寂静欢喜。 以为自己是喜欢极致的女子,一切的一切都要做到极致,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就算是分别也要有一份泪水和出来的凄美。

不喜欢平平淡淡,虽然一直说着平平淡淡才是真,内心深外却那么真切的知道;不爱平淡,不能固守在一份寡淡的情感中看风轻云淡。 不喜欢那样的结局,不喜欢曾经的心动变得麻木以至于成为习惯,不喜欢带着犹豫地靠近,不喜欢若有若无的距离。

然而我自知,自己没有那一份看穿世事的聪慧,我的内涵不足以抵挡这些风月的侵蚀。 遥想经年以后,在老去的年华里,坐在那株香樟树下,午后的阳光温暖热烈,那个遥远的曾经的你,被我一次次地温柔地想起。

于是,开始微笑,这样多么美丽,有一个人,在记忆里陪你消尽流年,陪你在老去的年华里内心甜蜜。 一抹笑,轻浅,城市的天空依然不眠,闪着迷人的光彩,像是有莲花自心底次递开放。

也许这个时候我浅浅的笑也是如莲一样的清淡,不热烈不喧哗,是自心底溢出来的。 因为自己说过:要做一个内心沉静怡然的女子。

月华缱绻,余音袅袅。 我不再去想答案和结局,因为所有的结局一早就写好,所有的答案都来自心灵的方向。

我心自有明月,何不让我就这样平静地与你沉默相依相携,两两相望 ?! 原来,那些独自走过的长久岁月,只是为了能够在某一日的午后与你相遇,原来那些千回百转的过往,只是为了能够与你这样细水长流地平静相望。 也许,那些过去的时光,那些或热烈或清淡的日子,早已渗透于心。

拂去岁月表面的尘土,曾经鲜亮的情怀或者已有些褪色,可是却已那么自然地融入了时光,那些一起走过的时光,那些一路走来的风景,每一处都留下了一抹亮丽,在每过不经意的时刻,它们会被不经意地打捞,然后萦上心头,岁月已模糊,可是情怀会依旧。 所以,我才能在今夜的夜色下,轻唱那一首歌: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

至少,我可以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这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

想起一句话: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 青花瓷容颜依旧,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永远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里,可以欣赏,可以玩味,也可以守望。

也允许我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或绽放或氤氲在自己的空间。 握一缕茶香,允许我在夜色里将那情怀打捞,然后在静水流香的岁月里,与你一起,相看两不厌,无语也缠绵。

4.求关于青花瓷的古诗,要有,注释,作者简介,古诗由来,和作者想要表

龚 鉽《陶歌》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浓淡出毫端, 画上磁坯面面宽; 织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泑理同看。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

在清代中晚期文坛上,龚鉽也许称不上“著名”,但他一生好学不倦,勤于撰述,于经、史、子、集俱有探讨,而且其论事、论学、说理、吟咏之作,多别具“法眼”。

龚鉽,字适甫,又字季适,号沤舸,又作欧可、沤可,清代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人,约活动于乾隆(后期)、嘉庆、道光时期。他一生沉于下僚,以贡生援例为训导,历任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浮梁(今江西浮梁县)等地教职。 清嘉道时著名文学家包世臣在其《艺舟双楫》卷三《答陈伯游书》中说:“南昌龚鉽,字沤可,年七十余。需次学博,好学不倦,四部俱有探讨。嗜为诗,五言雅近陶、苏,而温雅谦抑不自足,与贵乡人士大殊。”龚鉽著述有诗文多种,见于记载的有《六如集》、《乐府诗钞》、《欧可杂著》等十余种。其中,只有少量刊印传世,多数则以钞本形式在师友间流传。 在诗文见解方面,龚鉽基本师从同时代诗人舒梦兰(1759—1835)观点,诗论中不乏精彩之见。嘉庆间,他重刊明末清初著名文人王猷定的《四照堂集》, 并将舒梦兰所撰词作选辑为《香词百选》,于嘉庆十四年(1809)刊印流布。龚鉽的诗作,除道光三年(1823)所撰“陶歌”六十首外,今已大多不传,目前仅见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二所载五言排律《记爨使君碑十二韵》和七言律诗《哭张船山先生即题序诗卷子》各一首。 《陶歌》(亦名《景德镇陶歌》),是龚鉽以记述景德镇陶瓷生产、陶瓷历史、陶瓷贸易、生产管理、民情风俗为内容,创作的一组百首诗歌。诗每首七言四句,皆附有释意注文。这组诗歌的构思和撰写,应在嘉庆十八年(1813)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之间。当时龚鉽在浮梁县当幕僚,当时的县治浮梁镇距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不足十公里。在此期间,他留心陶业,得睱经常去景德镇,观察陶瓷制作过程,与工人聊天,天长日久,他交上不少穷朋友,工人见他平易近人,便将许多烧瓷的艰辛和要领向他讲诉:“余居浮梁幕四年,浮梁去景德镇二十里,每常往返必过镇。尔时谒御窑厂探坯房窑户,看满窑辄经日二三。朋好多土著,为指窑瓷攻苦,皆一一穷其原委。”龚鉽将这些亲见亲闻,谱之为歌诗,计有100首。后来,因作者离开浮梁,诗稿一度失散;时隔七年,诗人从友人处复得旧稿,于是从中精选六十首,结集成书,题名曰“陶歌”,付梓刊印。

《陶歌》一书初刻于道光四年(1824),遗憾的是,原版书迄今未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收藏一本,为民国间中国书店铅印本,题名则为《景德镇陶歌》;书前有作者自序,述著书原委,书后有其友人杨振纲作跋,自序作于清道光三年(1823),跋作于道光四年。 用诗歌记录当时的社会生活,是古代诗歌常见题材, 龚鉽《陶歌》以七言绝句形式,对景德镇陶瓷业自采石、制坯、画坯、上釉、装匣、满窑、烧窑、开窑到出售等环节,进行具体生动描述。此外,对当时的名窑以及陶俗、风物,也多有追溯和歌咏;特别是每首诗后所附的简要注解,更具有文献意义,堪称一部用诗歌写成的陶瓷史。

摘录龚鉽《陶歌》之一: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之二: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寻常工作经千指,物力艰难那得知。之三:百年风雅一峰青,几次携琴环翠亭。看到壁间蜗寄字,也搜心语著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