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清贫的诗词
1.《贫居》唐.王建眼底贫家计,多时总莫嫌。
蠹生腾药纸,字暗换书签。避雨拾黄叶,遮风下黑帘。
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2.《贫交行》唐.杜甫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3.《贫居即事》宋.陆游月黑枭鸣树,灯残鼠穴墙。
床空围纸被,室静爇枫香。不恨言伤直,惟忧欲败刚。
回头顾名利,百世永相忘。4.《贫女》唐.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5.《贫甚戏作绝句》宋.陆游贷米东村待不回,钵盂过午未曾开。
饥肠雷动寻常事,但误生台两鹊来。6.《咏贫士 其五》晋.陶渊明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2.描写清贫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可清贫有志,不可浊富多忧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神童诗》
书生自古不清贫,一笔文才天下匀.——清 黄景仁《书生自古不清贫》
清贫聊自尔,素责将如何.——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
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滕文公下》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可清贫有志,不可浊富多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滕文公下》
3.关于清贫的诗词
1.《贫居》唐.王建
眼底贫家计,多时总莫嫌。蠹生腾药纸,字暗换书签。
避雨拾黄叶,遮风下黑帘。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
2.《贫交行》唐.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3.《贫居即事》宋.陆游
月黑枭鸣树,灯残鼠穴墙。床空围纸被,室静爇枫香。
不恨言伤直,惟忧欲败刚。回头顾名利,百世永相忘。
4.《贫女》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5.《贫甚戏作绝句》宋.陆游
贷米东村待不回,钵盂过午未曾开。
饥肠雷动寻常事,但误生台两鹊来。
6.《咏贫士 其五》晋.陶渊明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4.清贫的古诗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
作者:范成大
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
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啼号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
劳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块果何心。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刺巴郡守诗
作者:佚名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
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
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
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
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5.形容清贫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可清贫有志,不可浊富多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神童诗》书生自古不清贫,一笔文才天下匀.——清 黄景仁《书生自古不清贫》清贫聊自尔,素责将如何.——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释道元《景德传灯录》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滕文公下》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清贫有志,不可浊富多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滕文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