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人有关读书的诗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描写诸城风景的诗,最好是古诗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江城子 记梦》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3.关于读书要刻苦的诗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陆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5.关于读书的宋词
1.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来从窦车骑行 自朔方行作》唐。 李益 2.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杂曲歌辞·缓歌行》唐。 李颀 3.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唐。 高适 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宋。 王禹 5.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唐。 王缙 6.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客舍喜郑三见寄》唐。 刘长卿 7.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
--《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唐。 卢纶 8.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答侯少府》唐。 高适 9.读书惟务静,无褐不忧贫。
--《送薛秀才》唐。 皇甫冉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 杜甫 11。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劝学》唐。孟郊 12。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 陆游 1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宋。朱熹 1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颜真卿 16。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越恒 17。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汪洙 18。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 杜甫 19。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柏学士茅屋】杜甫 20。
吾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 陆游《解嘲》 21。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人孟郊《劝学》 22。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孟郊《劝学》) 23。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指引,周情孔思正追寻。 ——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二首》 24。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 25。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取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 宋真宗《劝学》 26。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A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径摇?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27。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8。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 宋·陆游《寒夜读书》 29。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宋·朱熹的《劝学诗》 30。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31。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 明·宋应星《怜思诗》 32。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 明·于谦《观书》 33。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 清·袁枚 34。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 清·法式善《读书》 35。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 清·萧抡谓《读书》 36。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 车胤囊萤光,孙康映雪读。
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 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
—— 佚名《苦学》 37。古人惜光阴,贵于惜黄金。
光阴金难买,黄金失可寻。 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
吾辈方少年,更应惜秒阴。 —— 佚名《惜阴》。
6.读书诗词求关于读书的诗词,古今中外皆可,谢谢
【劝学】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罗邺·叹流水》 人间莫漫惜花落,花落明年依旧开。
却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不回。 《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无名氏·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金缕衣”曲调名。
“堪”可以。“直须”必须。
【勤学】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释]:“寻章摘句”指从典藉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老”此指终身从事。
“雕虫”喻指写诗作文。“晓月”拂晓的月亮。
“当帘”正对着窗帘。“玉弓”指月亮。
“辽海”这里借指战场,暗喻读书为国报效。“哭秋风”这里借指悲秋的诗文,感叹通宵苦读且报国无门。
【治学】 《皮日休·读书》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阎防·百丈溪新理茅茨读书》 浪迹弃人世,还山自幽独。姑傍巢由踪,吾其获心曲。
荒庭何所有,老树半空腹。秋蜩鸣北林,暮鸟穿我屋。
栖迟乐遵渚,恬旷寡所欲。开卦推盈虚,散帙攻节目。
养闲度人事,达命知止足。不学东国儒,俟时劳伐幅。
《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荀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7.关于读书的古诗
杂诗》陶渊明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唐代 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明代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陆游《寒夜读书》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明代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