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对出师表评价的诗词

时间:2023-02-08 16:13:28  编辑:admim

有关对出师表评价的诗词

1.对出师表的评价诗句

白居易在读《出师表》后写道:“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商隐《武侯庙古柏》:“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千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陆游《七十二岁吟》:“渭滨星陨逾千载,一表何人继出师。”

陆游《感状》:“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2.对《出师表》高度评价的诗句(多多益善)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出师表》写得非常真挚,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缉长光短叱的癸痊含花怀》)

——《出师表》非常值得学习研究,汲取教训。

陆游:“《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

——《出师表》字字珠玑,是篇不刊之论。

3.谁知道对《出师表》评价或赞美的诗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鉴赏: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4.谁知道对《出师表》评价或赞美的诗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鉴赏: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

悲怆便为郁愤。再看尾联。

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5.古代诗人写《出师表》的诗句,并谈谈这些诗句是怎样评价《出师表》

文天祥的“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是说《出师表》写得非常真挚,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是说《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是说《出师表》非常值得学习研究,汲取教训。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

是说《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是说《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

是说《出师表》字字珠玑,是篇不刊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