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诗词中有关栖居

时间:2023-02-16 10:51:54  编辑:admim

诗词中有关栖居

1.荷尔德林的诗歌“诗意的栖居”

大概一年前读过那首“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作为存在主义先驱,引用这首诗大概是用它做存在主义思想的旁证。“存在”是一种状态,而存在的意义是存在者自己赋予的。这“诗意的栖居”是海德格尔所推崇的一种存在方式,而“诗意”不仅来自外界,更重要的是来自存在者的内心世界,存在者应首先追求诗意的存在,才能达到“诗意的栖居”这样一种状态。

以上是存在主义的某些观念,跟我们基督徒的看法完全不同,我们认为,存在的意义是上帝赋予的,惟有接受耶稣基督做救主,生命才有意义,否则人的一生毫无意义,转瞬即逝,轻如鸿毛。

2.诗意的栖居 是什么意思

诗意的栖居:首先你要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才能理解诗意的栖居,才能进行诗意的栖居.给人以美感或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每个人都喜欢赏心悦目的,所以在你的栖居地一定能够都是赏心悦目的东西,一切丑恶,一切阴谋,一切不好的,都没有了.这些只是诗意栖居的前提.诗意的栖居最重要的是心境,很多人都认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是诗意的栖居,其实不然,陶渊明在后期的时候写过这样两居诗“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的生活环境是“诗意的栖居”了,但他的生活心态并没有真正的“诗意”,还留恋在尘世所谓的力量和理想之中.所以诗意的栖居最重要的是心态.诗意的栖居要没有追求,因为你的追求你的环境都给了你。诗意的栖居没有过多的回忆,因为明天的生活将比今天更美好.诗意的栖居没有矛盾,一切在你眼里都是那么的自然.附:在柔媚的湛蓝中 在柔媚的湛蓝中 教堂钟楼盛开金属尖顶.燕语低回,蔚蓝萦怀.旭日冉冉升起,尽染金属尖顶,风中,风向标在高处瑟瑟作响.谁在钟底缘阶而下,谁就拥有宁静的一生,因为 一旦外表被极度隔绝,适应性便在人之中彰显.钟声中的窗,恰如向着美的门.同样,因为门依然遵循着自然,便具有林中秀木的相似性.纯真毕竟也是美.严肃的心灵生自逝去之物的内部.影像如此单纯、神圣,以至于 我们事实上时常畏惧于将之描绘.上苍,始终至善至美,拥有富足、德行与愉悦.人或可仿效.当生命充满艰辛,人 或许会仰天倾诉:我就欲如此这般?诚然.只要良善纯真尚与心灵同在,人就会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测自身.神莫测而不可知?神如苍天彰明较著?我宁愿相信后者.神本人的尺规.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我是否可以这般斗胆放言,那满缀星辰的夜影,要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 更为明澈洁纯?大地之上可有尺规?绝无!同样 造物主的世界不曾阻挡雷霆的步伐.花是美的,因为花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的双眼总会在生命中发现,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为名.哦,我对此颇为明暸!莫非神矢志于身心喋血,而不再完整存在?灵魂,我相信,必当葆有纯真,否则,就会抵达权力之巅,在鹰翼之上,膺受 赞美的歌咏与众鸟的和鸣.这就是本性,这就是外表.哦美丽的溪流,波光粼粼,你在波光中清澈流淌,宛若穿过银河的神的目光.我如此熟谙你,泪水夺眶而出.我看见,在我的外表 一个勃然的生命在我四周遍开万物,因为 我不曾不恰当地将之与墓地上的孤鸟相提并论.只缘我有一颗跳动的心,微笑依然是我在忧伤着世人.我是否能成为一颗彗星?我相信.因为彗星拥有鸟的迅疾轻捷;盛开在烈火中,宛若向着纯洁的赤子.伟大岂是人之本性所敢僭妄.德行之喜悦理应得到嘉许,得到花园里飘荡在三圆柱间严肃神灵的 嘉许.窈窕淑女必当头饰 爱神木之花,因为她的本性与情感 酷似爱神.而爱神木仅仅 生长在希腊的大地.当一个人向镜中凝望,在镜中看见自己如同被临摹的影像; 影像酷似真人.人的影像生有双目,明月秉有辉光.而俄狄浦斯王拥有一目或已逾分.他的人之苦难,无法描绘,无以言表,无可置辩.一旦戏剧表现这样一个人物,苦难油然而生.当此刻我怀念着你,苦难于我意味着什么?当溪流将我裹挟至亚细亚般 绵延的某处尽头.无疑,俄狄浦斯饱受着这苦难.无疑事实如此.是否赫拉克勒斯也曾苦难?毫无疑问.这对相交莫逆的朋友 不也承受着他们的苦难?赫拉克勒斯同诸神干戈相向,就是苦难.分享这些被生命嫉妒的不朽,也是一种苦难.而当一个人被太阳斑所覆盖,被些许斑点 彻底覆盖,更是一种苦难!这是艳阳的作为:太阳裁处着万物.太阳以光芒的魅力玫瑰一般 引领着少年人的道路.俄狄浦斯承受的苦难,看上去恰如 一个穷人悲叹 丢失了什么.哦,拉伊俄斯之子,希腊大地上穷困的异乡人!生即是死,死亦是一种生.(诗意的栖居渊源)。

3.【诗意的栖居作文】

相反,我喜欢细水长流的、被人遗忘的风景,这样我就可以瞻顾遗迹,抚摸它夕日的沧桑,从手指间开出一朵朵我所没有见过的花,未曾抵达的世界。

我一向信奉这样的原则:未被发现的隐遁的山水,是一种真正的诗意,更是禅意,隐士在这里栖居,骚客于此小憩,都没有任何的目的性。你遇见我,我遇见你,时间无涯的荒野里,不早不晚,不偏不倚,也是一种如水的深宛。

我开始讨厌这样的行文了,大段铺垫,是想烘托出怎样的风景?或者我想描述的,我追求的不过是诗意禅意的心情罢了。可是那样的心情,那日的小景,即便它已枯萎,但在我的记忆中依然灼灼其华。

彼时我遍游于大大小小的山村,名义上是踏青,实际却是连我自己都猜不透的一种遁世的情绪。而那藏于我记忆中的灼灼也不过是沿途经历的一处摸不清方位,叫不上姓名的山谷,甚至我不知道它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存留于我的记忆。

四周都是山,山间是清洌的溪流,纠结着一些美丽妖娆的藤蔓。有鱼,真正肥美的鲫鱼,有花,各式各样的野花,还有长着青藤的泥巴,星星点点的灌木丛里的蔷薇。

我走过去的时候,惊飞了偶然停留下来的蝴蝶,惹恼花儿们,它们用坚韧的刺在我的小腿上留下了同样美丽妖娆却渗血的藤蔓,涩涩的,并不感到疼。而我,正是在这山与水,花与刺间穿梭,穿梭于这一条丛林动物般自由的道路。

我没有走下山去,尽管在我的视线里山下有更撩人心魄的景致。一面湖水,平静地躺在那里,恍若一滴眼泪,了无尘埃,而我又怎么忍心去搅扰它呢?一株菊花与我相依足矣,又何必去惊动那出尘的南山?此中真意,此中诗意,此中禅意,不过是化成一种悠悠的“见”的心情罢了,那还“欲辩”什么?天地之间,仿佛只有我一人咀嚼着遁世的景色,看山,看水,看大地,看岁月,在清气与灵气的诗意熏陶下,找回心灵的归属。

而它原是没有姓名的,像一尊被人遗忘的弥勒佛,带着禅意的拈花一笑,倾倒众生,悄然寂寂。而我与它,也只有一面之缘,一别之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过它。

除了俗务太多的原因,还有我心中小小的担忧,担忧它也会同武陵人误入的桃花源,春梦朝云,来去匆匆。索性就怀着“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春风,将它珍藏于记忆中了。

却并没有任何可待日后玩味的意象,只记得那日栖居于彼,山川、草木,在最接近自然的地方,接近自己的灵魂。而人生能有一次如此诗意的栖居,也就够了。

4.让生命充满诗意的栖居

在现代社会,人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

海德格尔提出“诗意地栖居”便显得尤为重要。晚期海德格尔将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予以深刻的哲学诠释,为寻求终极觉悟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展现、本真存在、临界状态中的觉悟,以及诗意的理想与现实的栖居统一的思想,其存在澄明的敞开状态和诗思合一的生命体验境界,都是在海德格尔存在论解释学视域内完成的。

《人诗意地栖居》是由海德格尔编写,1995年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图书。是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

5.人 诗意地栖居 什么意思

荷尔德林的原作

《人,诗意的栖居》 荷尔德林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

仰天而问:难道我

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

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

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

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我真想证明,

就连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

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

关于“人,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的阐释

“如果我们把这多重之间称作世界,那么世界就是人居住的家……。作为人居于世界之家这一尺度而言,人应该响应这种感召:为神建造一个家,为了自己建造一个栖居之所。”“如果人作为筑居者仅耕耘建屋,由此而羁旅在天穹下大地上,那未人并非栖居着。仅当人是在诗化地承纳尺规之意义上筑居之时,他方可使筑居为筑居。而仅当诗人出现,为人之栖居的构建、为栖居之结构而承纳尺规之时,这种本原意义的筑居才能产生。”

——《……人诗意地栖居》

“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哲学家海德格尔借诠释他的诗来解读存在主义,又以存在的维度解读诗,这是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与众不同的地方。显而易见,海氏的这一个“存在”,不是物质的“存在”。“为神建造一个家”,在他的语境里,无疑是追求“精神”上的“存在”说。他借以诗的多维语言去诠释隐藏在万物深处的神性,去揭开这一“存在之真”的神秘面纱,以达到他自己所信仰着的“此在”的彼岸。在海氏的论著中,他反复强调的是“筑居”与“栖居”的不同。“筑居”只不过是人为了生存于世而碌碌奔忙操劳,“栖居”是以神性的尺度规范自身,以神性的光芒映射精神的永恒。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人与世界和大地共同处于一个无限的宇宙系统,这三者本来就是平等的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海德格尔认为不能用日常语言逻辑来对他们进行规定,只能运用“诗”,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互相认识还不如说是“领悟”与“体验”。

“我在”是一个多么有深意的词儿,她证明着我们不同于简单的动物,我们是会思辨明道理的高级动物,除了简单再简单的物质生存条件之外,人,还要“在”精神的矛盾折磨中进行自我的否定再否定,这样,人类的思想才会进一步,或可说,这样的思维促使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得到完善。这一“精神”上的不懈追求,正是海氏所一再强调的对神性的敬仰。他把“人、天、地”与“神”组合成了四重的世界,人,诗意栖居于其中。一直很矛盾于哲学是纯理性的认识还是感性的认识,这两者难道不能有个折衷的统一?也许当你自以为很理性地思考时,你却不知不觉陷入于感性的认识原则中。海德格尔在诠释的是理性的“我在”,却用了非理性的情感语言:“诗便是对神性尺度的采纳,为了人的栖居而对神性尺度的采纳。”“诗首先让栖居在其本质上得到实现。”“只有当诗发生和出场,栖居才会发生。”这样的经典名句类似于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那一句:让我们敬畏和惊赞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观吧。

6.怎样才能诗意的栖居

无羁无绊,做自己想做的事,浅浅的行囊,小小的帐篷就是自己的家。日暮黄昏下,慢步行于经过百年风干的古道,踏着古人的足迹,感受着千百年来沉淀在这古道上的欢笑,或者那不离不弃的爱情。轻风吹过,抬头间尽是触人心脾的清香,幽幽的落红,地毯一般。走着,走着,又碾作了风尘,一次次地感受着身边事物变成记忆,淡淡的,没有悲伤。 日落月起间,又是一个轮回。啾啾的虫鸣,淡淡的清风。清凉的灯光下,微躺着,携一本古诗或一本清淡淡的爱情小说,淡淡的茶香点缀间微微笑起,微微清梦。 不需要早起,自然间睁开了眼睑,和着早晨的唧唧喳喳鸟语升起炊烟,早饭毕,想留则留,欲行则行,世事都不用放在心上。 偶尔也能幸运的见到传说中的桃源地,做客玩乐,只因性起~

也许这样的生活也是蛮有诗意~

7.诗意栖居和归园田居的主旨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解】

1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2草木长:草木丛生。

3南山:江西庐山。

4晨兴:早上起床。

5沾:沾湿。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