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震理论”很多人听过,是指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今年各地方出现了干旱了,很多就在担心,但其实这个理论的虚报率很高,那么,为何地震无法准确预测?下面汇感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可信吗
这个“旱震理论”真的有模有样:不仅有百度百科的词条,提出者还有地震科学家的头衔,甚至还就此出版了一本书,书中列出了相当多的数据来论证——通过分析1957年至1971年中国降水量的资料,他得出结论:在中国大地震前1至3年半内,震中区往往是干旱区。
但这个理论真的立得住吗?
只要时空范围够大,总能中一次
根据“旱震理论”提出者的研究,全国大旱之后3年内有大震的概率高达84.8%,只有15.2%的旱区在灾后3年内没有发生大地震。
我们首先来看看他所说的旱区是什么?
25.2万平方公里有多大?相当于江浙沪三地陆地面积的总和。
这么大的圈意味着,如果城市A今年发生了大旱,而远在283公里外的城市B如果发生了大地震,就能证明“旱震理论”的有效性。
另一个不易被察觉的放大条件是“旱灾后1至3年”。
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内,中国许多区域发生旱灾的次数并不少。再加上“未来3年”这个条件,有的地方甚至大多数时候都处在该理论所说的可能会发生大地震的时段。
以发生过大地震的汶川为例,在1900年至2013年这114年中,汶川有58年都处于大旱或大旱后的3年内,占比超过一半。如果大地震发生的年份落入这58年中,“旱震理论”就可以宣告有效。事实上,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前一年,周边就正好发生了大旱。
这也是为什么,早在2011年,时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张永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利用干旱和气候异常预测地震,虚报率很高,很难用于震前预测。
为何地震无法准确预测
主要是与人类还无法彻底搞清楚地球内部有关。和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表不同,地震发生在地表之下,人类是无法对它直接观测的,只能通过间接地观测分析,来判断是否会发生地震。
这也就导致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手段,最多也只能提前几十秒监测到地震波,自然,也就无法提前发出预报了,只能是发出预警,而如果是大型强震,几十秒的时间对于人类来说,是远远来不及避险的。
另一方面,是大型地震的孕育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发生的,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应力积累过程。研究认为,一场大型强震至少要在内部积蓄数千年的能量,并在一瞬间爆发出来,这也就导致强震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甚至有可能频繁的小型地震,也会导致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从而让它酝酿的时间更长。
所以,想要用数千年的时间对于地球内部进行持续观测,这本身也是很难办到的事情,特别是人类利用现代仪器监测地震的时间本身就不长,自然它也就变得难以预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