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孩子会有朋友也会有和他不相干的人,然而还有的人就是会对孩子恶语相向的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碰见,所以家长怎么知道孩子有没有被校园暴力呢,汇感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如何辨别孩子是否“被欺负”
首先,孩子之间的打闹,并不一定是“被欺负”。
人都有动物性的一面,成年人经历了“被驯化”的过程,有一套社会化的社交规则,可以通过“握手”、“寒暄”、“请客”等方式来和人进行互动;但对小朋友来讲,打闹是他们出于生物学本能的用来和人互动的方式,并不带有任何恶意的成分。
西尔斯《亲密育儿全书》这么描述孩子之间的打闹:“尽管看起来令人不快,但实际上是嬉戏式的交流,最不济也不过是心理挫败的表达方式而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攻击、无礼的行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打闹有很多含义。
打闹可以代表“打招呼”或者“示好”。因为有些孩子,尤其是男孩,他们的语言表达跟不上大动作的发展,想亲近别人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可能只会通过“打闹”“推搡”的方式来表达。
在“上饶小学生被刺遇害”的案件里,男生的父亲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儿子有个很大的缺点是不会用语言去和别人打招呼,总是“拽拽人家的衣角,或者稍微拍人家的肩膀”。
打闹还可以代表“处理自身的攻击性”。这个听起来很吓人。但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攻击性是人的本能。在现实生活里,打怪升级的电脑游戏,体育运动等都可以被看成是一种 “自身攻击性”的释放,孩子通过打打闹闹来“处理自己的攻击性”,只要不是太过分,可以理解成是很正常的行为。
用李松蔚的话来讲,“小朋友的人际关系根本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无序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总以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暴力”,辨别孩子是否“被欺负”,需要父母的缜密观察。
知乎大V朵拉陈,曾从事社会工作多年,她列了一张行为清单:
不愿意去上学,或者参与学校活动
从来不谈论自己的朋友
物品经常性丢失又找不出理由
衣服经常破损
看起来常常害怕又焦虑
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常常哭泣
学业成绩明显下降
体质下降,晚上睡不好
对自己的看法越来越负面
如果孩子有以上一种或几种的行为,父母可能就要引起重视了,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出现异常行为,极有可能是遭遇了非常被动的打击而不知道怎么应对。最重要的是,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很正常,因为暴力是会随着欺负别人时候的那些快感而升级的!
然后,就是要和孩子沟通,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01.要尽可能的还原事实
因为在孩子对词汇的理解往往跟成人的理解不同,比如他说“要和小红结婚”,并不是真的要和小红发生关系,而是为了表达喜欢小红,想一直和她一起玩耍。所以,当孩子使用“欺负”“伤害”这些词汇时,千万不要急着下定义,要尽可能的多问一些能让你窥见具体事实的问题:
比如对方是以什么方式打了你,在场都有哪些人,老师是否知道这件事情。
02.要了解“被欺负”的程度
可以问问孩子,是第一次发生还是已经很多次了,是个别人还是团体,班里的班风是什么样的,是否还有别的孩子也被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