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什么时候教孩子分享最好 最适合让孩子会分享的时候

时间:2023-02-08 21:35:35  编辑:admim

什么时候教孩子分享最好 最适合让孩子会分享的时候

什么时候教孩子分享最好,最适合让孩子会分享的时候。我们大家让孩子分享的时候,就会说是不是应该和弟弟妹妹们分享着一起吃啊,分给爸爸妈妈一点好不好呀,但是在宝宝的潜意识里面根本不懂为什么要分享,就算是分享出去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也是爸爸妈妈要他们分享的。那么什么时候让孩子分享比较好呢,汇感网小编跟大家来讲讲吧。

为什么家长想让孩子分享?

鼓励孩子分享之前,家长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让孩子分享呢?

分享是种美德。在集体生活中,善于分享的孩子能交到更多朋友,“自私”的孩子可能被其他小朋友孤立。

别人家孩子都肯分享玩具,自己的孩子就会动手抢别人的,太没面子了!

分享是种美德,但美德应该建立在自愿和快乐的基础上,逼迫孩子分享就是道德绑架!

什么时候孩子才肯分享?

多大孩子才愿意分享?一般情况在5~6岁,大多数学龄前的孩子没有分享的概念。

孩子是否愿意分享,家长可以从几方面判断。

1.孩子是否有物权意识

孩子有了物权意识,充分享受了物权后才可能主动分享。

孩子2岁左右进入“物权敏感期”,他/她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

物权意识的建立能让孩子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别人的物品。

如果孩子的物权意识尚未建立,家长强迫孩子分享,孩子感受不到分享的快乐,反倒认为自己的权利被剥夺。

2.孩子是否有社交意识

培养分享意识的必需条件是让孩子处于集体中,有了社交行为才存在分享的需要。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感触:

1岁多的孩子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小朋友玩。这是因为2岁之前是孩子的社交冷漠期。

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社交意识,他/她不再粘着爸爸妈妈,想要和小朋友一起玩。

大多数3岁的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和公共设施就产生了分享的需要。

家长要确保孩子已经习惯和小朋友相处,熟悉的相处环境会让孩子产生信任感,只有互相有了信任感,才能进一步培养分享意识。

3.分享是否自愿+快乐

只有建立在孩子快乐、自愿的基础上,分享才是美德。

在成年人的世界,分享是互惠互利的事情。我们内心很清楚,分享可以得到回馈。

但在孩子看来,分享等于失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愿意分享食物(自己吃不完),但不愿意分享玩具的原因。

家长引导孩子分享,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并且让孩子明白,分享不等于失去。

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分享?

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方法永远比问题多。

1.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美国教育专家Sara Lise Raff 认为:5岁之前的孩子不能真正理解分享的概念。但家长可以将共享、合作的意识注入到日常生活中。

尝试轮流拥有一个物品,是宝宝学习分享的第一步。比如搭积木,妈妈先搭一块,然后对孩子说:“该你玩啦!”

2.家长给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常常观察并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好榜样。

妈妈吃苹果时问孩子想不想来一块;看电影时爸爸妈妈互相咨询对方的意见等,家长的示范作用能促进孩子分享意识的建立。

3.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分享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轮换和交换,这两种方式都能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家长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轮换,让孩子明白,分享不等于永久性失去。

在公共玩具区,家长告诉孩子,你能玩10分钟,计时器响了后轮到其他小朋友玩10分钟,小朋友玩了10分钟,你又可以玩10分钟。

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和小朋友交换玩具,让孩子懂得,分享玩具自己不仅没有失去玩具,反而可以玩到别人的玩具。

孩子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也会越来越愿意去分享。

4.家长及时称赞孩子

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关心孩子是否有礼貌、有教养,但常常忽略孩子的进步。

孩子做到分享时,家长要给予表扬或直接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家长的肯定让孩子认识到,分享是正确、被称赞的行为,这样激励孩子继续分享。

5.建立分享规则

成年人有视若珍宝、不愿借给别人的东西,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和孩子将物品分类,哪些是愿意分享的,哪些是不愿意分享的。

孩子从小盖到大的被子不愿意分享,但绘本和食物可以分享,如何分类由孩子自己决定。

所有方法都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之上。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多给孩子提供社交机会,TA早晚会迈出分享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