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
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喜庆日子就是元宵节,过了元宵节,这个年就过完了。孩子们纷纷开学,大人们安心工作,努力奋斗的一年拉开了序幕。
元宵节好像比过年那天更有节日气氛,赏花灯、猜谜语、放烟火,节目众多。过年那一天,家家户户忙着团圆。元宵节这一天则不同,人们纷纷来到户外。空中烟花四射,地上熙熙攘攘,好一个热闹的气氛。
我们忙着过元宵节的同时,可曾被孩子追问过,为啥要过元宵节,元宵节都要做什么呢?元宵节到来的时候,不妨给孩子讲一讲元宵节的传说、习俗和饮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在向孩子传递传统文化精髓。
元宵节之所以叫元宵节,也是有讲究的。
古代把正月叫做“元月”,我们熟悉的唐诗《元日》,就是指春节这一天。
夜叫做“宵”,苏轼《春宵》中的诗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这里面的宵就是夜晚。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一个月圆的夜晚,所以被叫做“元宵节”。
我们现在只是叫元宵节,在古代,元宵节的叫法有很多,比如上元、元夕、元夜、灯夕等。
欧阳修有一首词《生查子·元夕》,就是用元夕指代元宵节,描写了元宵节的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顺带说一句,这首词描写了年轻人约会的情景,元宵节在古代就是情人节。
古代女子平时待字闺中,只有元宵节这一天可以出门。古代男子平时的晚上不能出门,唯独元宵节例外。所以,就有机会制造很多浪漫的故事。
关于元宵节一般有三个传说,每个朝代不同,听起来很有意思。
第一个传说:
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当权,吕后去世后,吕家人想夺权,在历史上被称为“诸吕之乱”。吕家人以失败告终,汉文帝当了皇帝。为了庆祝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就把平定“诸吕之乱”的这一天定为全国庆祝日,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
其实并没有史料记载,真的是传说。
第二个传说:
汉武帝生了一场大病,就请巫师去问太一神,巫师回来告诉汉武帝,病很快就好。没多久,汉武帝真的好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就决定在正月十五这天祭祀太一神,而且点灯点一个通宵。
但是据《史记·乐书》记载,汉武帝祭祀太一神,是在“正月上辛日”,这一天是从初一到初十的任何一天,不是正月十五。传说果真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