馎饦是面食,应该就是从唐名保留至今了。馎饦是突厥人发明的,然后才传到中原,根据音译过来的。单吃面片汤的话,没啥味道,唐朝人一般都会在里面放点调料。据记载,有的放葱花,有的放鸭肉、羊肉等等。
唐朝时期出现的馎饦就是改良之后的吃法,即是吃汤饼。在西安,馍饦叫饦饦馍,胡辣汤加饦饦馍就是西安人最爱的早餐之一,在西安住过一段时间,那里的饦饦馍真是好吃、筋道。《齐民要术饼法》里是这样介绍馎饦的,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馎饦作为一种古老的面食,虽然现在的地位逐渐被面条代替了,但是在古代,却是曾经最重要的面食之一。齐民要术里看记载,书中记录了馎饦详细的制作方法,当时一石青稞可磨八九斗面,堪作麨(即炒面)及馎饦,甚美。
汤饼作为北方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五谷诞生之际就已经大行于世。并且作为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古代社会饮食文化及习俗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汤饼就是食礼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