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种风俗文化,每年端午节都会包粽子和吃粽子,由于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所以粽子的形状和口味也会不一样,但是都同样深受大家喜欢。粽子煮熟往往令很多人困惑,有些人会用冷水煮,也有些人用热水煮,但是冷水和热水煮粽子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包粽子的步骤:
准备材料:现在粽子主要分两种,甜粽和咸粽。不同的粽子对应不同的食材。
甜粽:主流粽子,需要准备糯米、花生、蜜枣、白糖、豆沙(喜欢吃豆沙的可以准备)
咸粽:准备糯米、酱油、瘦肉、五香粉、酱油
我们包粽子主要选用糯米,有些可能会选用大米,但是大米煮出来膨胀太厉害,容易露馅。将糯米淘洗干净并且用温水泡上一个小时。如果是做咸粽子,肉需要提前腌制几个小时,入味。甜粽子则不需要。然后将材料和糯米拌在一起,咸粽子的酱油直接倒在糯米里就可以了。
趁泡糯米的时间,我们可以把包粽子用的叶子处理一下,洗干净并用热水稍微注意下,并且泡上一段时间。这样叶子韧性更好,包的时候不容易折断,也更加卫生。包粽子经常选的叶子有苇叶、竹叶、箬叶,每个地方风俗不一样,可以算是就地取材吧,所以粽子口味也会略有差别。
包好的粽子就可以下锅煮了,那么问题来了?冷水下锅煮还是热水下锅煮呢?其实两种方法都可以,淡然也可以温水下锅。
凉水下锅的好处在于,我们包粽子用的是纯天然的植物叶子,如果冷水下锅煮的话,随着温度的慢慢升高,叶子里边的味道会慢慢的渗入到糯米里边去,这样煮出来的粽子吃起来更加清香,更加有纯天然的味道。并且这样煮出来的粽子,熟的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外熟内生的情况。冷水下锅常用于煮甜粽子。
热水下锅的好处在于,在煮粽子的时间上更短,常见于煮肉粽的时候。
另外煮粽子的时候,不管是凉水还是热水,一定要一次性加足了水,尽可能的多一些,因为粽子在煮的过程中会一直膨胀变大,如果水少了,就会露出水面,这样粽子就会吃起来干硬,口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