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三首有关与春节的古诗词

时间:2023-02-16 09:46:02  编辑:admim

三首有关与春节的古诗词

1.有关春节的古诗(3首)

元 日 [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释]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4. 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简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玉楼春) 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拜年 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春节看花市〔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新年有感 〔钱来苏〕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凤城新年词〔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已酉新正〔(明)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新年作 〔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2.【春节,除夕古诗词各三首,不要太长.】

关于除夕的古诗1、北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3、唐·张说《钦州守岁》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关于春节的古诗1、文征明《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2、孟浩然《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3、查慎行《凤城新年词》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3.关于春节的古诗加上它的赏析(3首)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一: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

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

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三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

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

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2、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 1.除夜:即旧历除夕。

2.凄然:凄凉,悲伤。 3.霜鬓:两鬓白如霜。

[释意]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

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

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头上已是是稀疏的白发,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守岁(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而无法入睡。(剪烛——蜡烛点的时间长了之后,烛心会变长还会分岔,不剪的话无法看清东西,古代有一种专门用于剪烛的剪子,前面比较的长,不容易烧到手的)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这里指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作者也慢慢的喝着酒,仿佛有人在催他喝干这夜酒,。

4.与春节、元宵节有关的古诗词各三首并赏析其中一首

与春节有关:《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与元宵有关:《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赏析:《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5.请写出3首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并写上赏析

关于春节的诗有: 1、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赏析: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

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2、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明代:杨慎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

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赏析:此词写元宵节后的独酌思乡。

“迟迟月”与“翦翦风”,点缀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怀乡的愁绪。末两句以歌酒故作宽解,更见乡愁的深挚婉曲。

3、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宋代: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

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赏析: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及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似是”,正说明词人原本并没有主动出游元宵佳节的打算,只是由于他的公务闲暇,“公庭民讼少”了,内心愉悦才使他引起了赏游元宵夜景的乐趣。 如今“公庭民讼少”,词人从心底发出惬意的快感,所以,当他看到“万家游赏上春台”时,他自己和所有游人,都像活神仙一样迷路在三神山海岛之中了。

6.写出3首与春节和元宵有关的诗词

【春节】1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 守岁李世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丁卯元日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元宵】1 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2 元夜朱淑真(南宋)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3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谁知道关于春节的3首古诗,3首童谣和3对春联

古诗:元 日 [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释]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4. 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简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元日(玉楼春) 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拜年 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童谣:春节话童谣在老北京,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

一首首一段段的童谣伴著孩子们稚嫩的童音,清脆地走进千家万户,在深深的胡同里,在古老的四合院久久荡漾。一进腊月便有了年味儿,孩子们都盼望著过年,特别是家庭困苦的孩子,平时穿不上新衣裳,也吃不上什么好东西,可是到了过年的时候,父亲母亲就是再苦再累,也要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吃的喝的,做上件新衣服。

那时候,只要一喝上腊八粥,离年就不远了。于是,孩子们便唱起了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因为大年初一、初二家家户户的人们都要出去拜年,所以这时候满街都是人来人往的。这首童谣,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人们忙忙碌碌过大年的整个习俗,多少年来一直在北京广泛流传。

逗……逗……乞逗乞逗强;年糕蘸白糖,枣儿栗子大海棠。要过年了,大人们都要上街去买年货,小孩子们则跟在大人后头要各种各样好吃的、好玩的的东西。

那时候,街上卖各种风味小吃和水果的特别多,卖主把年糕摊在案子上,买多少,用刀现切,然后再放上一勺白糖,小孩子们就蘸著糖吃。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时候,孩子们又说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祭灶是过年时的旧俗,一祭完灶,离年就更近了。这时候,孩子们不仅可以吃到关东糖,还可以上街去买各种各样的鞭炮。

到了三十晚上,穿上新衣,点上灯笼,可以尽情地玩耍。放过了鞭炮之后,子夜时分吃过了饺子,就要给长辈磕头拜年了,童谣里说道: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这时候,孩子们都变得很乖,一个挨一个地给老人们磕头。

老人们则笑容满面地看著自己的孙子、孙女,每个要发给一个小红包,以求孩子们平安吉祥,这红包里装的便是压岁钱。过去的时候,孩子们说童谣,常常是即兴加词儿,也许有的是念走了音,有的是为了念起来上嘴儿,所以,有时一首童谣竟有好几种版本。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就这么说著、唱著,长大成人,走出了四合院,走出了胡同。现在的孩子们几乎天天都在过年,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比起过去不知要好多少倍。

然而,老北京的风情却依然如故,完好地保留在一首又一首的童谣里。春联集锦去岁曾究千里目 鲲鹏展翅乾坤大 国正华年花烂熳今年更上一层楼 桃李争春天地宽 人逢盛世寿增添新春共饮团圆酒 日月有情迎港返 一枝红杏沾春雨海峡同浇统一花 山川无恙盼台归。

8.请分别收集最少三首与春节,元宵节有关的古诗词,并用其中一首写

元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宵节: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赏析】 此诗是苏味道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元宵节最好的作品之一,它对后代诗歌创作有较大影响,大约作于唐神龙元年(705)。

也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长安元年(701)。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

这天夜里,各地都举办社火,十分热闹,而皇上住地京城更是如此。唐刘肃《大唐新语·文章类》:“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

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文士皆贼诗一章,以纪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二人为绝唱。”

第一句写灯,把灯比作“火树”和“银花”,就有了灯的富丽和多彩,表现出灯的全部辉煌。第二句写观灯的环境,既有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环境,即元宵佳节特许放宽禁区后市民可以信步漫游所带来的喜悦氛围。

第三四句总写观灯盛况,抒发骑马逐月的欢乐情怀。第五六句细写游人盛景,歌舞妓们艳丽华美,杂于各色人之间,踏着“梅花落”曲子,唱着愉快的歌,把观灯之乐推向高潮。

最后两句用“金吾不禁”和“玉漏莫催”来表达人们让欢乐继续下去的心愿,有力地烘托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初唐繁荣,让人感到兴犹未尽,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此诗对仗工稳,前后照应,结构紧密,可称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

作品以其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昭示着后世诗人,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火树银花”一词亦成为描写节日之夜的特用成语。

9.春节,除夕古诗词各三首,不要太长

关于除夕的古诗1、北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3、唐·张说《钦州守岁》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关于春节的古诗1、文征明《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2、孟浩然《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3、查慎行《凤城新年词》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0.与春节、元宵节有关的古诗词各三首并赏析其中一首

与春节有关: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与元宵有关: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赏析:《元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