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为什么孩子开心了找爸爸玩 难过了找妈妈哭

时间:2023-01-05 17:51:52  编辑:admim

为什么孩子开心了找爸爸玩 难过了找妈妈哭

很多孩子都有开心找爸爸玩,难过找妈妈哭的普遍现象,很多家庭的爸爸更多的是可以带动孩子一起玩的角色,而妈妈才是那个可以谈心,哄孩子的角色,这种现象被称为依恋理论,下面汇感网小编来说说吧。

为什么孩子开心了找爸爸玩 难过了找妈妈哭

先介绍一个在儿童心理学上很著名的理论模型“依恋理论 / Attachment Theory”。建立这个理论的是英国心理学家,剑桥三一学院的约翰·鲍尔比 John Bowlby。

鲍尔比认为,进化的结果让灵长类动物在婴儿阶段,都会对ta熟悉的照顾者产生依恋,虽然因“人”而异,但当婴儿遇到危险或者产生警觉的时候,这种依恋心理会让婴儿去向依恋对象寻求保护和情感支持。

在心理学家几十年的努力下,目前依恋理论整理出了4种不同的依恋模式,分别是:

Secure attachment / 安全型依恋,这种模式是孩子感到可以依赖他们的照顾者来满足他们亲近需求,情感支持和保护需求,被认为是最好的依恋模式。

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 焦虑 - 矛盾型依恋是婴儿在与照顾者分离时感到分离焦虑,而当照顾者返回后婴儿依旧没有感到安心,表现出反抗、愤怒等情绪。

Anxious-avoidant attachmen / 焦虑 - 回避型依恋,是当照顾者离开或返回时,婴儿都表现出较少的情绪会避开照顾者。

此外还有一种很少数婴儿不属于上述的3种模式,被列为破裂型依恋/ Disorganized attachment。

依恋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之一,并延展到成人心理学领域,基于这一理论所做的各种心理学研究和实验非常多,很多都值得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参考学习一下,不过今天的文章不准备挖掘那么深,只是从这个理论的一些研究结果,来简单聊聊“父亲”的角色特点。

也许是因为历史长期的社会分工,也许是因为哺乳动物的生理特征,在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模型里,妈妈是“首要依恋对象”,而爸爸担当这个角色的比例在不同研究中占5-20%的少数地位。

而在依恋理论的研究中,大多验证了我们常见的这个现象:绝大多数孩子会把妈妈当做“照顾者”来依恋,因此在心情低落难过,需要得到安慰帮助的时候,会优先去找妈妈。而爸爸则更多充当了“游戏伙伴”的工作,因此在孩子情绪兴奋开心,需要玩耍的时候,则更倾向于找爸爸互动。

所以,有时候妈妈抱怨的“你玩的时候想不起来我,难过了不舒服了才想我”,这可能真的是宝宝的天性。

这当然不是说父亲的角色不重要,在跟踪调研中发现,在父亲-孩子形成依恋安全关系的家庭中,孩子未来社交能力更高,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更低。而缺乏父亲依恋安全的孩子,在未来则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攻击性强等趋势。而另外一项研究则发现,可以跟父亲构成安全依恋关系的1岁左右婴儿,会更愿意和陌生人进行沟通(相应母亲的安全依恋关系则没有影响)。

父母双方和孩子的依恋关系还可以形成互补的作用 —— 一方的依恋安全,可以弥补另外一方依恋安全不足的缺失。

家里的爸爸总是缺位怎么办?

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给爸爸洗脑,告诉他父亲角色有多重要,同时不断给自己减压,告诉自己有没有他无所谓。这不是阿Q等级的心理安慰,而是来自伊利诺伊州立大学2009年在《家庭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的发现。

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是观察婴儿脾气和父亲-孩子依恋安全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认为父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会受到孩子性格情绪的影响,如果是家里的宝宝是脾气很差容易哭闹的这种,那父亲的依恋安全就相对更难建立起来。

这在现实中很常见,相对于妈妈们来说,爸爸往往是更缺乏对孩子的耐心,容易因为孩子吵闹而自己先晕掉的那个。而在这个研究中有两个有趣的对比数据:

在爱哭闹的婴儿家庭中,爸爸对于父亲责任角色越重视的,父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的安全性越高。这个不难理解。有趣的是最重视父亲角色的爸爸人群中,脾气越差的宝宝越容易获得父亲-孩子依恋安全的,研究人员认为这跟父亲本身敏感性较低,不爱发脾气的宝宝可能会被忽视有关。

而另外一个则相反:在爱吵闹的婴儿家庭中,如果母亲对于父亲责任角色越重视的,反而母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安全性会降低。研究人员认为吵闹孩子的父亲相对参与度低,而如果妈妈对于父亲角色意义很重视和抱有很高的期望,那就容易感到失望、担心,从而反而影响了母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安全。

怎样能增强父亲对于亲子关系以及自己责任的重视呢?

除了上面说的“洗脑”,首先是来自妈妈的鼓励。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父亲-孩子依恋安全会比母亲-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受到父母婚姻关系的影响。在婚姻关系良好的家庭中,父亲-孩子的依恋安全通常很高。而在婚姻关系较差的家庭中,即便父亲本身相信自己应该更承担照顾孩子的角色责任,也往往会因为缺乏配偶支持鼓励而无法形成依恋安全。相反的是母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安全关系,就相对不太会受到婚姻关系好坏的影响。

还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我们之前的相关主题文章中曾经提到过:相比妈妈,爸爸在和孩子互动关系上,是慢热的。2010年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汇总了一系列依恋关系的研究,分析显示:婴儿并不太会去寻求对父亲的依恋关系,父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更常形成于在儿童到青春期早期的这段时间,而当孩子逐渐接近成年,这种依恋关系又会减弱。

同时要注意另外两点:一个是前面提到的注意角色不同和差异化,因为妈妈往往是给孩子提供孩子主要依恋关系的“照顾者”,而爸爸则更容易充当“玩伴”的角色。这两者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重要而不应缺少的。

还有就是坚持一定的亲子陪伴时间,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研究中发现工作时间长的爸爸们,很难实现父亲-孩子的依恋安全。

而相反,如果妈妈上班,爸爸充当照顾者的情况下,往往仅仅需要很短时间,爸爸就可以实现孩子心理中“照顾者”的角色,提供孩子所需的依恋安全心理基础。

以上就是为什么孩子开心了找爸爸玩,难过了找妈妈哭,请大家继续关注。